第19章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美不坚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这是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进行最纯粹尖端研究的研究机构,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

二十世纪上半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约翰·冯·诺依曼、库尔特·哥德尔、罗伯特·奥本海默等学者迁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后,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圣地,不少著名学者在这里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的焦明礼,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在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获得过拉马努金奖和科尔代数学奖。

今天,焦明礼教授带着一份“小学弟”的论文,推开了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办公室的门,开口道:“格里戈里教授,我真的希望您能认真看看我带来的这篇论文。”

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姜荣这篇中文论文,因为这篇论文直接就被技术编辑扔进了垃圾堆。

甚至技术编辑连拒稿邮件都懒得给姜荣回复。

但姜荣的这篇论文,被燕京大学数学系私下递给了焦明礼教授。

焦明礼教授一开始对“母校”的“人情世故”是很不满的。

尤其这篇论文还是用中文投稿,焦明礼教授觉得这篇论文就是对《数学年刊》的挑衅。

包括他焦明礼在内,就从来没有人用非英文给《数学年刊》投稿过。

但他的导师在推荐邮件里写满了各种赞美之词,快要把姜荣这篇论文吹上天了,焦明礼教授也耐着性子看了完了。

而只是看了一遍,焦明礼教授瞬间看到了一个“数学天才新星”的崛起。

数学,这是一个最不公平的领域,她不在乎你积攒的金钱、也不在乎你卑微的汗水。

不论你怎么哀求、多么虔诚,她都是高高在上的,看都不会多看你一眼。

但当她面对天才,尤其是面对年轻的妖孽天才,她会迫不及待地、像是一个婊子一样,主动献出自己的所有。

而通过姜荣这篇论文,焦明礼教授看到了高傲了几百年的数学女神,正在跪舔一个少年。

焦明礼教授很羡慕,但更多是激动。

因为一个天才,带来的是整个数学的发展。

焦明礼教授带着这篇论文,找到了他的同事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

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只是看了一眼论文中的中文,就不满地皱起了眉头。

而看到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皱起了眉头,焦明礼教授继续开口道:“这作者虽然是用中文投稿的,但我觉得这正是天才该有的傲慢。”

“而且他论文中有太多创新了,一些创新性的数学符号,都是他自己定义的。”

“如果强行翻译这些新定义的话,又无法全面理解作者的本意。”

焦明礼教授继续开口道:“我已经把这篇论文尽量翻译了。”

接着,焦明礼教授放下了一本中文词典,开口道:“这是一本词典,论文中很多无法通过翻译表达明确意思的中文名词,我都标注出来了。”

虽然焦明礼教授说的很诚恳,而且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对焦明礼教授也一直很尊重,但他看了文章中的中文,摇摇头,开口道:“我不想这么麻烦!”

焦明礼教授笑了笑,开口道:“您当然可以嫌麻烦,因为这是腐朽者应有的高傲与偏见。”

说完,焦明礼教授推门离开了。

焦明礼教授已经看透了,这什么普林斯顿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满是腐朽和自以为是。

甚至普林斯顿大学的一群教授,也开始赞美“西方的太阳”了。

而看着焦明礼教授离开,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皱了皱眉,他跟这位焦明礼教授关系是不错的,他也了解焦明礼教授的为人。

这位来自华夏的焦明礼教授最大的好处,也是最大的毛病就是从不与人发生冲突的“客气”。

而今天,焦明礼教授竟然跟这篇中文论文一样,开始了“不客气”。

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对这篇论文有了点兴趣。

拿起论文看了一眼焦明礼教授翻译的论文作者——“Jiang.Rong”。

好像华夏人的姓氏在前面,名字在后面,所以这家伙名字叫“Jiang”?还是叫“Rong”啊?

接着,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翻开了这篇论文。

这篇论文是经过焦明礼教授翻译过的,而即使焦明礼教授完成了翻译,论文的原文还是保留着很多中文词句。

不过词句都被焦明礼教授在词典里标记出来了。

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忽略了论文的中文原文,开始读起了焦明礼教授的翻译。

“咦。”

当读完了焦明礼教授翻译的【摘要】,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开始翻词典了。

而当借助词典,弄明白了论文的摘要,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一下认真了起来。

借助着词典和焦明礼教授的翻译,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开始认真读起这篇论文了。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黑了。

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把这篇论文读了三遍了,甚至他试着硬着头皮,开始读中文原文了。

走马观花的读完了一遍中文原文后,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倒吸了一口凉气。

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一看,就能看出这篇论文是一个本科生写的,论文中,没有什么深奥的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数学。

但论文的作者竟然把这些基础进行了创新,而基础的创新,带动的是整个体系的创新。

这是一个天才,一个妖孽般的天才。

燕京大学的张敏学教授虽然有一定数学基础,能看到姜荣这篇数学论文的创新,但他的数学视野还是有限的。

而对焦明礼教授和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这样顶级的数学家来说,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创新,而且一眼看到了这种创新对整个数学带来的价值。

想了想一下后,格里戈里·瓦伦西亚教授开始给他的老友编写邮件了:

“尊敬的凯恩·劳伦斯教授: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篇来自遥远东方的数学论文。

......”

......

姜荣并不知道发生着遥远的普林斯顿的事情,他只是在耐心的等待,等待来自普林斯顿的《数学年刊》拒稿通知。

只要普林斯顿《数学年刊》的拒稿通知来了,姜荣就能把数学论文在国内发了,然后他就能根据这份数学论文创造的数学工具,进行他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