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诈降之计
- 三国:我,蔡瑁,大汉忠良
- 一天心光
- 2062字
- 2025-05-27 08:37:37
“笔墨伺候!”
待兵士拿来笔墨,二人各自在手上写字。
片刻后,诸葛亮,周瑜并立而站,各自伸出拳头,缓缓打开。
只见手心之上,一字鲜明凝结——“火”!
二人手掌之上分明的写着同一个字,竟是不谋而合!
鲁肃站在旁边,也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双眼微眯,仿佛看到了胜局初现的曙光。
其实周瑜对诸葛亮也算是敬佩有加,早先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不过是恐其日后不为江东所用,必成大患。
二人所学,所见,能力,格局,甚至抱负志向都惊人的相似!
前时群英会上,周瑜曾言:“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明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情。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荣辱共之,同心同德,共谋战功,此周瑜之谓也!”
这番话说的不也正是诸葛亮吗?
若非各为其主,二者真能以知己相交!
再说蔡瑁撤军,回到曹营水寨,立马到曹操大帐中复命。
蔡瑁率军退回曹营水寨,刚刚踏入曹操大帐,便拱手行礼,恭恭敬敬地复命道:“启禀丞相,瑁不曾追得东吴船队,再追恐陷于援军,于是撤军!请丞相恕罪。”
曹操闻言,神色微凝,却迅速上前一把扶起蔡瑁,声音温和而带着安慰:“蔡将军何罪之有啊?前番是操中计在先。德珪能提前整顿水军,适时追击,挽救我大军士气,此乃大功一件。快快请起!”
帐内众谋臣武将闻言,也纷纷点头附和,有的拍掌称赞:“蔡将军真乃不世奇才,此番我等尽皆中计,而唯独蔡将军慧眼独具,看破东吴奸计,我等皆不如也!”
话语如同春风扑面,却让蔡瑁心头微微一紧。
他面上强作笑颜,却暗自警惕,这般捧杀之言非但没有让他松懈,反倒令他更加沉重难安。
此番出击,虽挽回大军气势,却在一众将军中把自己一个降将突显出来。
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蔡瑁神色稍显凝重,却依旧谦逊答道:“此事非我智谋,只是长期与东吴交战,对其习性熟悉罢了。且东吴此次出此险计,也正说明其不敢与我军正面交战。待水军练熟,各位将军定可一举灭之!”
蔡瑁知道等曹操的其他水军练熟后,自己的水军都督也就做到头了,此时刚好用以拉拢其余武将好感,也顺便让曹操放心,为自己以后的规划铺路。
蔡瑁回到营帐,夜色沉沉,帐内灯火微黄,他静坐片刻,眉头紧锁,开始细细盘算接下来的布局。
原来时空,曹营经历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等接连失败,决定派蔡中蔡和以族兄被杀为由前去东吴诈降。此计却被周瑜等人识破,从而将计就计引出周瑜黄盖苦肉诈降,阚泽下书,等等一系列的故事。
然而如今自己安然无恙未遭斩首,如此一来,蔡中蔡和又有何理由去诈降呢?
若无人前去诈降,将消息传回曹营,仅凭黄盖一方之言,要想骗过曹操恐怕极为困难。
眼下,他必须想出一个办法,将诈降之计恢复原貌,并确保万无一失!
这理由并不需骗过东吴,只要在曹操眼里说得通便够了——想到这里,蔡瑁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打定主意,当即起身前往大帐面见丞相。
帐外凉风习习,帐内烛火摇曳生姿。
曹操见得蔡瑁步入帐中,不禁笑着调侃:“德珪何事?莫不是水军已练熟?”他目光带着几分期待,又透着几分揶揄。
蔡瑁也笑着回道:“丞相勿虑,水军训练按部就班,不日便可将伐吴提上日程!此番却另有要事,前日我等接连被东吴诓骗,皆因在东吴没有眼线,无法探知其根底,我欲向丞相献诈降之计,安排内线,进入东吴!”
“哦?”曹操正色下来,凝眉沉思,问道:“谁能当之?”
“我闻丞相帐下元直先生与刘备有旧,不如。。。”
话音未落,曹操已急忙摇头,语气坚决:“不可,不可!德珪有所不知,我以元直母亲为质才将其收入麾下。今其母已故,此时让他过江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蔡瑁自然知道曹操不可能让徐庶前去,虽然之前曹操曾让徐庶前往招降刘备,可招降与诈降大有不同,这诈着诈着就容易成真!
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有族弟蔡中蔡和可往东吴,就说我蔡瑁战事不利,被丞相打压,剥夺兵权,导致家族利益受损,故欲分家投奔东吴以保全家族。”
蔡瑁心知曹操是吃硬不吃软之人,如此说他不但不会怀疑,反而会更加信任自己!
曹操闻言微微沉吟,眉头轻蹙,“嗯……”良久,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蔡瑁,“倒是可行,只是……不知这二人……”
话说到一半,却停顿下来,没有明言,却将疑虑全蕴于眼神之中。
蔡瑁心领神会,他知道丞相在问的正是二人的忠诚与能力。他自己也清楚,这两位兄弟虽为亲族,却蠢笨如猪狗,难堪大任,但眼下却是最佳人选。
“这二人皆是我族中精英,可堪大任,只希望丞相设法保其性命!”蔡瑁躬身道。
“那是自然,德珪肯将族中子弟送往江东诈降,忠勇可嘉,孤定有大赏!”经过前两次蔡瑁力挽狂澜的表现,此时曹操对蔡瑁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度。
待蔡瑁辞别离开营帐后,帐内气氛顿时凝重下来。曹操收敛笑容,目光锐利地扫视左右,下令道:“召程昱、荀攸来见!”
此时江东大营,有士兵急步行入。
“报!大都督,江北有船来到江口。”
此时东吴众将和诸葛亮尽在营中,各自对视一眼,周瑜问道:“可知是何人过江?”
士兵行礼答道:“是蔡中蔡和率领数百水军前来投降!”
“哦?”话音落下,大营内顿时疑声四起。
鲁肃沉声问道:“可带家小妇孺否?”
“没有!”士兵立刻回应。
众将各自心中暗生定论,兵士都能带出来,不带家小?此必是诈降之计!
周瑜嘴角微扬轻笑道:“速速请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