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贾记热干面

贾璎的摊位,因为出了五两银子,位置极好,在朝天门码头最前方那一段,这里人流众多,是最热闹的地方了。

卸下东西,贾璎让贾琼送马车回去。

这马车是借贾衍家的,用了三天,早已该还了。

贾琼赶着马车回去了。

贾璎与壮儿两人开始支起灶火等,准备揽客。

从铁匠铺打造了大铁桶当做灶台,大铁锅架上去,在下方灶口引燃干柴,片刻之后,热气滚滚。

两架木桌支撑两个大面桶,里面装满了热干面。

木桌下面是两个大竹筐,上面用白布盖着,冒着热气。

贾璎把各种调料和浇头摆上去,等铁锅热气滚滚,便挂上了招牌。

——神京贾记热干面。

下面一行小字——一碗十五文钱。

“上面写的什么?卖什么吃的?”前方走过来一众背夫们,大家看到新的摊位,顿时面露好奇之色,都在打量着贾璎的摊位。

贾璎含笑解释,“热干面,一碗十五文。”

“哗啦!”一众背夫们听了扭头就走,一脸愤慨去了其他摊位了。

大家一脸忿忿不平样子,仿佛贾璎割了他们身上的肉。

四周看热闹的小贩们都笑了起来,朝贾璎这里指指点点的。

这街上最好吃的刀削面这些面食,一碗也不过是八文钱,有人面食要十五文,这简直是不可理喻了。

大家都在嘲笑贾璎把顾客当冤大头。

壮儿受不了众人讥笑样子,他怯生生凑近贾璎,嗫嚅道:“爷,这……这……。”

他结结巴巴的,面露不安之色。

贾璎摆手,一脸平静道:“安心,爷的目标就不是这些苦力人。”

正说着,一众行商登上岸来,在带刀护卫拥护下,顺着大街前行。

四周小贩们精神一振,都大声卖力吆喝起来。

这群行商四下张望,目光齐齐落在了贾璎这摊位。

无他,这里没有人落座,恰好够这些人坐下来。

这些行商径直朝贾璎面摊而来,到了之后,纷纷入座歇脚。

壮儿急忙跑过去擦拭桌子,替众人倒了茶水。

“老爷,你瞧,十五文一碗!这价格……?”有一名年轻人看到招牌字迹,微微一惊讶。

领头的老者瞥了一眼招牌,嘴中自言自语一声,“热干面?这是何时新出的食物?管家!”

一名仆人打扮的男子急忙凑到老者面前,低声解释起来。

老者听完之后恍然大悟,笑道:“既然是新出的东西,咱们就尝一尝吧!去,给大家都要一碗尝尝。”

管家听了急忙答应一声,朝贾璎这边而来。

“小店家,十二碗!快点上!”

“好喽!请客官稍等,马上就好了!壮儿,过来摆碗。”

……。

片刻功夫,十二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全部上桌。

芝麻酱香蔓延起来,惹得路过的行人们频频凝视。

有书生,商人,军爷等人驻足,与同伴窃窃私语起来了。

忽然,座位的那名管事站起来大喊,“店家,给我们每人再来一碗!”

“好喽!客官稍等,马上就好了!”贾璎含笑答应一声,一脸平静。

壮儿这次不用贾璎吩咐,立即摆碗。

饭桌,这一群行商低声议论起来了。

“这面食果真不同!咱们闯南走北从未见过,神京什么时候有这种美食了?真是稀奇呢!”

“这是伊府面,又不是伊府面。这面贵在芝麻油,香味独特,值!”

“尝出来吗?我发现这面有些古怪,入口即化,没有嚼头也很好吃。”

“这里面有萝卜,豆角,香菜,小葱,……再多了,我吃不出来了。价格贵,贵在芝麻油了。”

……。

一众吃面的行商惊叹不已,顿时吸引了驻足的客人。

大家立即凑到大铁锅前,开始点面吃。

贾璎忙了起来,壮儿也忙了起来。

一波客人离去,一波客人入座,座无虚席。

生意火了!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夜晚。

这时候,贾琼,贾敦,贾琼母,魏老汉夫妇闻讯陆续赶来,大家热切帮忙着。

贾璎早就把煮面和拌面交给了壮儿和贾琼,他躲到一边凉快去了。

四点多时候,顺便回家一趟,拉了一车面过来。

两车面卖完,这已经是夜间八点钟时候,贾璎等人开始收摊了。

周围摊位还在经营着,大家一脸敬畏和惊羡望着将要离去的贾璎一众人。

今天,朝天门码头小贩们,都知道了大家地盘来了一个恐怖人物。

大乾皇朝宁荣两公的后人,武勋子弟。

这种身份竟然在大街上抛头露面,与大家从事贱业行当,正是……不当人子啊!

什么时候这豪门大族的公子哥开始放下身份与他们穷人争食了?

他们这群人不是一直巧夺豪取吗?

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

堂堂宁荣两公的嫡系后人,也开始在大街乞食讨生活了!

不过,他娘的……真能挣钱!

这一天下来,大概有五两银子吧!

顶得上大家辛苦半年收入了!

当晚,朝天门码头大街小贩们,人人都在议论宁荣两府,议论热干面。

……。

贾璎一行人回到家中,贾刘氏让大家吃晚饭,她独自清点铜钱。

这一顿晚饭,大家吃的兴高采烈,神情激动不已。

等贾刘氏清点完毕,共五两银子和一千二百六十枚铜板,纯盈利四两银子之余。

这了不得了!

要知道,大街上普通铺子,每月盈利才二三两银子。

贾刘氏高兴不已,她当即宣布以功劳而定,给贾琼,壮儿每人三百文,贾琼母,魏老汉夫妇二百文赏钱。

明日在院子建造一座大灶台,专门煮面。

另外,去马市买一匹好马,建马厩,买马车等。

大家高兴点头,与贾刘氏沉浸在巨大收获的喜悦之中。

……。

一连几天,贾璎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这让族内人议论起来。

尤其是隔壁的贾璜家,璜大奶奶亲眼目睹了贾璎家院内变化,她坐不住了,人一直过来串门,朝贾璎问东问西,打探生意情况。

眼下,贾刘氏把贾璎的两个舅舅请了过来帮忙,在朝天门码头操劳面摊,外面大事小事有贾敦和壮儿,贾琼三人忙着,贾璎彻底闲了下来,他又恢复了抄书日子。

贾璎一边抄书,一边耳听璜大奶奶絮絮叨叨言语,时间一长,他有些烦躁了。

这女人赖在他房间不走,一直追问热干面事情,真像是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一般。

人也不能直接撵出去,真是伤脑筋啊!

好在对方姿色尚可,一身华服添加了几分美色,勉强顺眼一些。

贾璎心中一动,忽然朝璜大奶奶神秘一笑,“璜嫂子,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