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月夜逢双雄
- 受命于天?从县令开始,打通三国
- 玉谿山人
- 2172字
- 2025-05-06 10:58:08
夜色深沉,一缕残月挂在天际,几颗星寥落。
唯有远处中军大营的灯火,透来几分光亮。
张阙转头凝视,面白无须,双眼炯然,搭话的正是先前站在隔壁帐篷前面远眺那人。
他心中有些自责,明明知晓自己正身处敌营,明明知晓隔墙有耳。非要嘴贱,发什么感慨,吟什么诗不可!
现在好了,被人听了一耳朵。
该怎么办?
张阙眼睛微眯,一道恶念闪过,杀人灭口!
“足下是想要杀我吗?”
未等张阙下定决心,对面那人率先说话,目光灼灼的盯着张阙,“杀了我,并不是件好事。反而可能坏了足下大事!”
“什么大事,莫要玩笑。”张阙心中一凛,脸上却摆出了一副莫名其妙的神色。
“自然是足下来此要做的大事!”对面那人却神色笃定,一手背后,一手搁在丹田位置,慢慢踱步向着张阙走来,居然丝毫不怕张阙可能对其下手。
张阙一愣,有些回过味来了,想起此人穿着一身破布烂衫,也要临风观星的装逼模样,显然不是什么凡俗之辈。
九成九也是和自己一样乔装打扮,混入这黄巾大营的。
“那你来此地,又所为何事呢?”
对面那人轻轻一笑,伸手环指一圈,从南到北,将整座大营囊括其中,言之凿凿的说道:“与足下想做的大事一样!”
“剿灭了此方黄巾乱贼!”
张阙顿时倒吸一口冷气,不是因为心中隐秘被此人道破,而是这人突如其来的高声!
他急忙四处张望,好在周遭灯火暗淡,鼾声四起,应是无人听到。
“莫慌。已经子时,这附近住的乱贼都是太平道中最为底层之徒,他们白日里砍柴、烧火、造械、运粮,各种杂务之下早就疲惫不堪,即便是有军夜袭,只怕他们也起不来……”
对面那人看着张阙神情,微笑解释。
“哼,你怎知黄巾军没有在营地里安排侦侯潜伏?就如你方才那样,藏在阴暗处,专门偷听别人言语?”张阙看不惯此人时刻端着的臭架子,不阴不阳的刺了一句。
“哈哈,足下说笑了,此地如你我这般夜里难眠的忧心人,恐怕再无第三人了!”对面那人又是一阵摇头,放声朗笑。
然而,他的笑声刚刚出口,就听得黑洞洞的帐篷后面传来一阵响动,似乎是有人打翻了什么东西一样。
“糟糕!你这乌鸦嘴!”
张阙眼眸一缩,来不及唾骂此人,一个箭步,就朝着动静传来的地方奔去。
帐篷后面空荡荡,除了地面一个摔成八瓣的瓦罐,根本无人。
张阙一愣,正要转身寻找,忽然一股冷风伴着一道人影从头上窜下!
那偷听之人,居然是爬到了帐篷顶上,伺机偷袭!?
冷不防之下,张阙被劈头盖脸的抱了个结结实实,硬生生砸在地上。
可这不还算完,偷听那人鼓着劲,收紧双臂,奋力往张阙脖颈箍去,俨然是要下死手!
张阙万万没想到自己先前还想过要杀别人灭口,如今自己却陷入此等境地,这现世报来的也太快了些。
不过,张阙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的反应也极快,小臂往上一插,死死抵住偷听之人收紧的双手。与此同时,两脚一拧,就要将这人压在身后,从而占据主动权。
但偷听那人又怎么肯善罢甘休,同样扭动腰部发力,于是乎,两人就这么在地上扭曲翻滚,凭借气力较起了劲来。
“放手!”
张阙一声爆喝,双臂渐渐靠近喉咙,面色已经涨得通红,显然是落了下风。
正在此时,又来一声大喝。
“足下莫慌!我来相助!”
先前与张阙相谈那人,拎着一根不知道哪里拾来的木棍,疾步赶来。
风声猎猎。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木棍毫不客气地往着两人叠在一起的头颅砸去。
张阙浑身一悚,急忙侧头躲避,而身后那人也是一惊,两人竟然不约而同地松开纠缠的手臂,互相用力往对方身上一推,向着两侧滚开。
“你是想要连我一起砸?”张阙有些气急,翻身从地上爬起。
谁知道那人却嘿然一笑,颠了颠手中木棍。
“若不如此,你们又怎肯分开?这正是孙子所说的: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
张阙没好气的瞥了此人一眼,伸手抹了抹脸上沾到的泥土,对着不远处那个偷听之人喝问道:“为何要偷听我们说话?”
“谁偷听了,你们嘀嘀咕咕,之乎者也,哪个人听得明白?我不过是夜里口干,端着瓦罐想要去取水罢了,谁知道太黑看不清路,就失手将瓦罐打碎了。”
此人甫一出声,就让人吃惊,单看此人身高将近八尺,双臂膂力更盛于张阙。未想却是个公鸭嗓子,再仔细一看他那稚嫩脸色,分明是个还在发育的少年!
“啧,荒谬!若是如此,为何又要偷袭我?”但是未成年又如何?打了这么一场莫名其妙的,街头无赖泼皮斗殴一样的架,张阙一张脸都黑了,哪里有什么好颜色。
不过只是下一秒,在那小贼自报家门后,张阙却猛然变色,满脸诧异。
“谁叫你一脸凶相的往我奔来?”
“我潘璋,可不是打不还手,任人欺侮的呆子!”
“什么?潘璋?”
“哼,怎得,你也听过乃公之名?”
看着眼前这个鼻子冲天,没大没小的无赖少年,张阙怎么也想不到此人将来会是所谓的江表虎臣,东吴名将!甚至就连关羽亦是被其率部擒获!
“潘璋之名,我倒是听过。听说你是发干县周近有名的无赖子,生性放诞,明明家中赤贫,却又嗜酒无度,不事生产。尤其酷爱赊账酤酒,每逢债家上门,就言说等将来富贵后再加倍奉还。”(注)
未想到不止张阙识得潘璋,就连先前和他交谈那人也认得潘璋。
只见此人丢掉木棍,拍了拍手,浅笑道:“你这小儿怎生会在此处?是投了太平道?还是为了躲债?”
潘璋顿时红了脸,哼哼唧唧半晌,梗着脖子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你又是何人?”
那人拂了拂身上简陋衣袍,明明没有高冠锦衣,却自生一派风姿仪态。
他拱手团团一揖,声音清朗。
“在下,东武阳陈宫陈公台。”
……
注: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