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锁国之门的裂缝

扎因怀揣着对莱拉和新生双生子的无尽思念,以及对古籍秘密的执着探寻,离开了暹罗,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航船。波涛汹涌的大海没能阻挡他的脚步,漫长的航程中,他的心始终在家人和未解开的谜团之间徘徊。终于,航船抵达了日本长崎出岛,这片处于锁国政策下却又透着一丝别样生机的特殊区域。

一踏上出岛,扎因便被眼前繁忙的景象所吸引。码头上,唐船与荷兰商船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碌地装卸着货物。扎因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发现唐船与荷兰商船在货物装卸效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唐船的装卸过程较为传统,主要依靠人力,工人们凭借着熟练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将货物一箱箱地搬运上下。虽然有条不紊,但速度相对较慢。而荷兰商船则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机械装置,如滑轮组、绞车等,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扎因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差异,更反映出不同航海贸易文化下的发展特点。他详细记录下装卸流程和工具使用情况,心中思考着这些差异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离开码头后,扎因在出岛的街巷中漫步。偶然间,他听闻一场俳句诗会即将举行。怀着对日本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前往参加。诗会现场,文人雅士们吟诗作对,气氛热烈。但扎因敏锐地察觉到,在这看似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却隐含着岛原之乱的余波。一些俳句中,隐晦地表达了民众对幕府统治的不满,以及对那段血腥历史的伤痛记忆。岛原之乱是日本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已过去,但留下的伤痕却难以磨灭。扎因与诗人们交流,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将这些感悟一一记录下来,他明白,文化艺术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

夜幕降临,扎因回到住所。他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思念着远方的家人。他铺开纸张,蘸好墨水,开始给莱拉写第十封信。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唐船与荷兰商船货物装卸效率的差异,以及在俳句诗会中感受到的岛原之乱余波。此外,他还精心绘制了武士刀淬火工艺改进的图解。日本武士刀以其锋利坚韧而闻名,淬火工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日本工匠对淬火工艺进行了改进,使得武士刀的性能更加卓越。扎因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莱拉感受到日本独特的工艺文化和复杂的社会风貌。

亲爱的莱拉:

我已身处日本长崎出岛,这里有着独特的景象。唐船和荷兰商船装卸货物的方式大不相同,荷兰人的机械装置让装卸效率大幅提高。在俳句诗会中,我感受到了岛原之乱留下的痕迹,人们用诗歌隐晦地表达着内心的情感。

我给你画了武士刀淬火工艺改进的图,希望你能看懂。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和孩子们,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我回去。

扎因

扎因将信仔细折叠好,装入信封,交给当地的信使,千叮万嘱务必将信安全送达莱拉手中。

几天后,扎因通过一位兰学医生结识了一些隐藏的基督徒。在日本锁国的大背景下,基督教的传播受到严格限制,这些基督徒只能秘密地进行宗教活动。他们为了感谢扎因的理解与帮助,送给扎因一幅南蛮屏风。屏风上描绘着西方的人物、建筑和生活场景,色彩鲜艳,工艺精湛。这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扎因意识到,即使在锁国政策的笼罩下,日本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从未完全断绝。他对这幅屏风爱不释手,同时也对日本复杂的社会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随着在出岛探索的逐渐深入,扎因越发觉得这片土地隐藏着许多与古籍秘密相关的线索。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展开调查时,一位信使找到了他,交给他一封莱拉的来信。

扎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信中,莱拉诉说着对他的思念和孩子们的成长点滴。然而,当他仔细阅读时,发现信中夹带的和服纹样中隐藏着一首藏头诗。他反复研读,终于破解了其中的秘密:“速归,危险将至。”扎因心中一惊,他不知道莱拉所指的危险是什么,但一种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他决定立刻整理在日本收集到的线索,准备返程。同时,他也开始思考,这所谓的危险与他正在探寻的古籍秘密是否有关。扎因迅速收拾好行囊,带着南蛮屏风和满心的疑惑,踏上了归程,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担忧和对未知危险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