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因从菲律宾马尼拉脱身之后,心中始终萦绕着那个与古籍符号相似的混血儿胎记之谜,但蒙古草原上似乎也隐藏着与古籍相关的线索,这让他难以抉择。最终,对古籍秘密的渴望还是驱使他朝着蒙古草原进发。一路上,他跨越重洋,又穿过中原大地,望着眼前逐渐开阔的草原,心中的期待愈发强烈。
初入蒙古草原,那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便让扎因心潮澎湃。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如繁星般散落其间,远处的蒙古包错落有致,缕缕炊烟袅袅升起,一幅宁静祥和的游牧生活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但扎因知道,这片草原上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那些与古老传说和历史遗迹相关的线索。
扎因听闻蒙古有一种独特的移动寺庙——“库伦”,这种寺庙能够在迁徙时快速组装和拆卸,十分神奇。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找到了一支正在迁徙的部落,亲眼目睹了“库伦”的组装过程。只见牧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将事先准备好的部件搬运下来,迅速拼接在一起。“库伦”的框架由轻便而坚固的木材制成,各个部件之间通过巧妙的榫卯结构连接,无需使用任何金属钉子。外部则覆盖着厚实的毛毡,既能防风保暖,又能遮雨防晒。整个组装过程仅用了短短几个小时,一座庄严的寺庙便矗立在了草原之上。扎因惊叹于这种独特的建筑技术,他详细记录下“库伦”的结构、组装步骤以及使用的材料,心中对蒙古游牧民族的智慧佩服不已。
为了深入了解蒙古马的特性,扎因决定进行一场蒙古马与波斯马的长距离耐力测试。他挑选了两匹健壮的蒙古马和两匹来自波斯的优良战马,在草原上规划了一条长达数百里的测试路线。测试开始后,蒙古马和波斯马同时出发。起初,波斯马凭借着高大的身材和爆发力,稍稍领先。但随着路程的增加,蒙古马的耐力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它们步伐稳健,呼吸均匀,对草原上复杂的地形适应良好。而波斯马则渐渐体力不支,速度慢了下来。最终,蒙古马率先到达终点,完成了测试。扎因详细记录下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包括马匹的速度变化、体力消耗、对不同地形的适应情况等。通过对比,他发现蒙古马之所以具有出色的耐力,不仅与其坚韧的体质有关,还得益于它们在草原上长期的生存锻炼以及牧民们独特的饲养和训练方式。
夜幕降临,扎因躺在蒙古包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心中思念着远方的莱拉和孩子们。他铺开纸张,蘸好墨水,开始给莱拉写第十二封信。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库伦”的快速组装技术和蒙古马与波斯马的长距离耐力测试情况。此外,他还附上了自己精心记录的狼烟通讯密码表。在蒙古草原上,狼烟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不同的狼烟信号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如敌人来袭、部落集会、寻找走失的牲畜等。扎因花了几天时间,向当地的牧民学习了狼烟通讯的密码,他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莱拉感受到蒙古草原独特的文化魅力。
亲爱的莱拉:
我已身处蒙古草原,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库伦”的快速组装技术简直令人惊叹,蒙古马的耐力也远超我的想象。
我给你寄去了狼烟通讯密码表,希望你能感兴趣。我每天都在想念你和孩子们,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我回去。
扎因
扎因将信仔细折叠好,装入信封,交给一位即将前往中原的商人,再三叮嘱他务必将信安全送达莱拉手中。
几天后,扎因在草原上漫步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古老的敖包。敖包上刻满了各种神秘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历经岁月的侵蚀,依然清晰可辨。扎因凑近仔细查看,发现其中一些符号与他在古籍上看到的十分相似。他心中一阵激动,意识到这座敖包可能隐藏着重要的线索。他围绕着敖包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符号似乎是成吉思汗时期留下的。据当地牧民传说,这些符号是成吉思汗的将领们用来传递重要信息和标记行军路线的。扎因对敖包上的符号进行了详细的临摹和记录,他决定深入研究这些符号的含义,揭开它们背后隐藏的历史秘密。
随着在蒙古草原探索的深入,扎因越发觉得自己离古籍的真相越来越近。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展开调查时,一位信使找到了他,交给他一封安炉的来信。
扎因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家人的思念,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迅速打开信,只见上面写道:
大人:
双生子日渐聪慧,近日竟对古籍上的符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似能解读一二。他们口中时常念叨一些奇怪的话语,虽听不真切,但似乎与您追寻的秘密有关。夫人身体已逐渐康复,只是日夜盼您归来。
安炉
扎因看完信,心中既惊喜又疑惑。惊喜的是双生子或许能帮助他解开古籍之谜,疑惑的是为何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会对符号有如此特殊的感知。他决定立刻返回波斯,看看双生子究竟有何发现。于是,扎因收拾好行囊,带着敖包石刻的临摹图和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归程,心中充满了对真相的渴望和对家人团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