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红城大会

泉州港的雨季来得又急又猛。哈桑站在“波斯明珠“商号二楼的窗前,望着外面如注的暴雨,手里捏着一封刚从南京来的密信。信纸被湿气浸得发软,墨迹有些晕染,但内容依然触目惊心:

“上月初九,徐光启下诏狱,罪名'通番卖国';十三日,魏阉心腹崔呈秀被凌迟;十八日,东林六君子同日问斩……礼部奉旨筹办'红城大会',诏令万国使节于中秋齐聚红城……“

“真主啊,“穆拉德凑过来看了一眼信纸,“这老皇帝是疯了吗?自己提拔的大臣说杀就杀?“

哈桑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火舌吞噬那些骇人的文字:“帝王心术,岂是我们能揣度的。“

三个月前他们逃出南京时,徐光启还是炙手可热的礼部侍郎,魏忠贤的党羽正横行朝野。谁能想到转眼间,这两派竟被一网打尽。

房门被轻轻叩响。秦媛媛端着一壶刚煮好的波斯咖啡进来,发梢还滴着水珠。自从来到泉州,她换下了南京时的华服,改穿闽南女子常见的短衫长裤,但通身气度依然与市井女子截然不同。、“顾大夫来信了?“她放下托盘,瞥见桌上燃尽的纸灰。

哈桑点点头:“皇帝要大办'红城大会',命礼部召集万国使臣。“

秦媛媛倒咖啡的手顿了一下,突然笑出声来:“所以现在礼部那群老爷们,正满世界找'外国使节'呢。“她将咖啡递给哈桑,“我猜他们很快就会想起你这个'西海国丞相'。“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次日正午,一个头戴斗笠、身着粗布衣衫的瘦高男子出现在“波斯明珠“商号门前。他摘下斗笠时,哈桑几乎认不出来——这竟是当初在南京接待过他们的礼部主事赵德安!昔日白皙富态的脸如今黝黑消瘦,左颊还多了一道狰狞的伤疤。

“赵大人?“哈桑下意识摸向腰间的匕首。

赵德安扑通一声跪下:“丞相大人救命!“

原来在南京那场政治清洗中,赵德安因曾负责接待“西海国使团“而被牵连下狱。侥幸逃得一命后,被贬为庶民。如今礼部尚书王大人为筹办“红城大会“,又想起这个熟悉番邦事务的旧部,命他戴罪立功——若不能找回足够的“外国使团“,就要他全家老小的命。

“下官知道丞相大人是……“赵德安咽了口唾沫,“但如今朝廷要的是数量,哪还管真假?王尚书说了,只要能凑齐'万国来朝'的场面,就是牵条狗来穿上异域服饰,皇上也认!“

哈桑与秦媛媛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轻轻点头,转身从内室取出一卷地图铺在桌上。

“赵大人,“她指尖点着东南沿海的几个港口,“泉州有暹罗商人三十六户,占城商人二十一户,佛郎机商人七户;广州有渤泥商人……“

赵德安眼睛越瞪越大:“姑娘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秦媛媛微笑,“只要价钱合适,这些商人很乐意暂时'成为'他们祖国的使节。“

哈桑接上话头:“而且我们手上有全套使团仪仗、国书印章,甚至还有上次用过的'黑玉续命丹'配方。“

赵德安脸上的愁容渐渐被狂喜取代。他突然抓住哈桑的手:“丞相大人!不,哈桑老爷!您若肯帮忙,下官……不,小人愿以全部家产相赠!“

当夜,“波斯明珠“商号后院灯火通明。哈桑召集了十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秦媛媛则搬出她这三个月来精心仿制的各国服饰、旗帜。雅各布和波斯老人忙着伪造国书,穆拉德带人清点库存的“贡品“——染色贝壳、镀金铜器、各种稀奇古怪的石头……

“诸位,“哈桑举杯,“明日此时,你们中将有人成为暹罗特使、占城亲王、佛郎机公爵。记住,越是夸张的表演越能成功。“

一个满脸雀斑的佛郎机商人操着生硬的汉语问:“如果被发现是假的……“

“放心,“赵德安已经换上官员的派头,“如今朝廷要的是'万国来朝'的面子,谁在乎里子?“

秦媛媛补充道:“每位'使节'可得白银二百两,贡品赏赐另算。但有两个条件——“她竖起修长的手指,“一,必须带至少十个'随从';二,要在红城住满三个月。“

商人们哄笑起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既能拿赏银,还能借“使团“身份免关税做生意。

三天后,一支由二十多个“国家使团“组成的庞大队伍从泉州出发,浩浩荡荡向红城进发。哈桑作为“西海国丞相“自然位列其中,秦媛媛则扮作“琉球国女官“,赵德安穿着借来的官服在前面引路,腰杆挺得笔直,哪还有半点当日的狼狈。

沿途州县见是进京的“外国使团“,无不殷勤接待。更荒唐的是,有些地方官明知其中有诈,却主动找来本地商人补充“使团“数量——原来各地都在为凑不齐“外国使节“而发愁。

行至杭州时,他们的队伍已经膨胀到三十五个“国家使团“。杭州知府甚至把几个日本海盗也塞了进来,给他们换上和服,称为“东瀛国大将军“。

“我现在相信'万邦来朝'的传说了。“夜里宿营时,哈桑对秦媛媛感叹,“只要皇帝想要,一夜之间就能变出千百个'番邦'来。“

秦媛媛正在灯下修改一件波斯长袍的纹样:“知道为什么朱棣要杀那些大臣吗?“她咬断线头,“因为他们太认真了——东林党当真要肃清朝贡弊端,阉党当真要控制外国贸易。而皇帝要的只是一场戏,演员太入戏反而坏了规矩。“

红城是座依山傍水的小镇,因当地土壤呈红色而得名。当哈桑一行抵达时,小镇已经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舞台——主要街道挂满“万国衣冠“的彩幡,临时搭建的“四夷馆“比民居还多,连河上的画舫都被漆成异域风格。

礼部尚书王大人见到这支庞大的“使团“时,激动得老泪纵横:“赵德安!你立了大功啊!“

接风宴上,哈桑见到了更多熟悉的“外国使节“——广州的阿拉伯香料商成了“天方国长老“,澳门的神父扮作“罗马教廷特使“,甚至还有几个苗族人被说成是“西南十八峒联使“。

宴席过半,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南京秦淮河畔“醉仙楼“的老鸨王妈妈,如今竟穿着异域服饰,成了“爪哇国女酋长“!她看到秦媛媛时,惊得差点打翻酒杯,但很快反应过来,举杯致意,仿佛她们从未在风月场中相识。

最精彩的闹剧发生在次日清晨。一队官兵押着十几个金发碧眼的俘虏来到红城——原来是在浙江沿海抓获的佛郎机海盗。礼部官员灵机一动,给他们换上干净衣服,称为“极西佛朗机国使团“,还安排专人教他们行礼如仪。

中秋当日,红城万人空巷。朱棣端坐在临时搭建的“受朝台“上,接受一队队“外国使节“的朝拜。哈桑作为“西海国丞相“,被安排在显要位置。当他献上“黑玉续命丹“时,老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竟当场服下一粒——当然,那只是秦媛媛用甘草粉搓的丸子。

“西海国忠心可嘉。“皇帝声音洪亮,“赐丝绸千匹,瓷器五百件,特许在广州设立商馆!“

朝拜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位“使节“——那个被临时拉来的佛郎机海盗——踉踉跄跄行完礼时,夕阳已经将红城的土墙染得如血一般红。皇帝满意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万国使臣“,对身边的史官说:

“记下来,永乐二十二年中秋,红城大会,万邦来朝。“

当晚的庆功宴上,礼部尚书王大人喝得酩酊大醉,拉着哈桑的手说:“知道为什么选在红城吗?因为这里的红土……就算血流成河……也看不出来啊!“

哈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才发现宴席上少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包括那个“佛郎机国使“。赵德安悄悄告诉他,那几个真海盗趁乱逃跑,已经被就地正法了。

“总得有几个'冒牌货'被揪出来,“赵德安苦笑,“这才显得其他'使节'都是真的。“

宴会进行到一半,秦媛媛突然扯了扯哈桑的袖子。顺着她的视线,哈桑看到王妈妈正与一个锦衣卫军官耳语,不时指向他们这边。

“该走了。“秦媛媛低声道,“王妈妈认出我了。“

趁着众人醉醺醺之际,两人悄悄离席。月光下的红城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各家门前悬挂的“万国“彩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千百面招魂幡。

“知道吗,“秦媛媛突然说,“我父亲生前常说,太医院最珍贵的不是人参灵芝,而是一味叫'君臣佐使'的药引——君药杀人,臣药救人,全看用药人的心思。“

哈桑握紧她的手:“现在我们去哪?“

“西洋。“秦媛媛眼中闪着奇异的光,“既然西海国不存在,我们就去真的西洋。在那里,你可以做真正的哈桑,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人。“

三日后,当礼部发现“西海国使团“不辞而别时,哈桑和秦媛媛已经登上了前往满剌加的商船。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穆拉德、雅各布和那个波斯老人——后者坚持要亲眼看看“比明朝更荒唐的国家“。

船离港时,哈桑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红色海岸线。秦媛媛走到他身边,海风吹起她的长发。

“后悔吗?“她问,“放弃了那么多赏赐。“

哈桑从怀中掏出一卷盖着礼部大印的文书:“有这个就够了。“那是特许“西海国“在广州设立商馆的诏书,“从今往后,我们就是真正的'西海国商人'了。“

秦媛媛笑了:“所以最终还是做回了老本行?“

“是啊,“哈桑也笑起来,“只不过现在,我们卖的不是香料,而是'万邦来朝'的梦想——这世上最昂贵的奢侈品。“

海天交界处,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将海水染得如红城的土壤一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