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磨损的拖拉机
- 1977:我太想进步了
- 高粱散白
- 2296字
- 2025-04-19 11:09:10
沈迟吃完饭就匆匆走了,今天老支书可是约他去队部一起去公社,办“戴帽中学”的事。
路上碰到不少社员,大部分都嘴里嚼着干粮准备上工,看到沈迟路过都要掰半个饼子给他吃。
沈迟还从来没受到过队员这么热情的接待,想也知道昨晚老支书的一番话,让村民对知青的好感提升了一大截。
自己社员先对不住人家,人家还没二话,不朝队上狮子大开口要补偿,民风相对淳朴的二队队员还是知道啥好啥赖的。
像李老三这种孬种就是赖货,沈迟自然是对照组的好青年。
沈迟相继拒绝了好几个老乡的“干粮邀请”,来到队部的时候刚好田国强也骑着二八来到了院里。
田国强一条腿撑在地上,示意沈迟上车后座。
“走,咱们去东边路上等杨柱子,他开拖拉机稍咱们去公社。”
沈迟本想提出自己在前面骑,让老支书上后面来,想了想这自行车毕竟算是公家财产,是服务大队干部的,带着自己走没问题,让他在前面骑就未必合适了。
沈迟直接坐在了支书身后。
以前觉得有些刺鼻的醋味,现在闻着倒是挺醒脑的。
“还粮的事情,昨晚队里已经决议完了,等公社领导批复,粮食就能发到你们手上,我今天去最主要的事就是汇报补粮和李老三的问题,‘戴帽中学’我去年就和上面提过,你不用担心。教室是现成的,就是要两个教初中的老师,你算一个,咱们还得让组织下派一个。”
沈迟坐在身后一一应了。
戴帽中学也不是随便戴帽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室两师”,一间教室,两名老师。
按理说不难分配,红旗公社现在待就业的老师不少,县里就更多了。
可惜,田国强看不上。
都是高中刚毕业就分配过来的,甚至还有初中毕业的,看着和他孙子差不多大,怎么教书?
要说从知青点选拔,田国强只看好沈迟一个,但是问过公社,现在没法给知青申请到正式编制,前有农工校的指标沈迟都不愿意去,现在连正式民师都不算,田国强也就没和沈迟提过。
这次沈迟不仅不要额外补偿,甚至还主动要求当老师,田国强简直像三伏天喝井水一样受用。
很快自行车就骑到了村口,沈迟和田国强爬上拖拉机车斗,路边一个穿着非常干净整洁的小男孩已经等着把老支书的自行车骑回去。
沈迟一下就认出了这是田国强的孙子田青松,不禁微笑,这个小孩可不简单。
田青松也有些疑惑的看了沈迟两眼,他对沈迟有印象,他姐田青禾经常说他文采好。
细问又不肯跟他说哪里好,十分古怪。
不知道爷爷要带他去干嘛。
“支书,咱得赶紧赶路,时候不早了。”
杨二柱已经等了他们很久了,拖拉机是公社的,二队好不容易借用一天,除了捎带支书和沈迟,下午还得去种子站把种子拉回来。
田国强坐在拖拉机车斗里,眺望着孙子骑车的背影,颇有些感慨。
公社当年为了蹭到铁路线,把办公地址放在了四队那边,和二队正好是个大对角,光是直线距离就得走十五六里地,更别提中间还有个牛头山……田国强实在是舍不得孙子田青松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翻山越岭的吃苦。
他爸妈都是部队上的干部,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这孩子打小就没爹娘疼,自己这个当爷爷的再不好好照看,更成野孩子了。
要是没有沈迟突然跟他自告奋勇要教书,田国强想的是让孙子找青禾去县城上初中,县城和公社是两个方向,距离二队也稍远些,但是每周都有通往公社的公交车,至少不用天天翻山上学遭罪。
现在好了,啥都是水到渠成。
要是以后孙子吃不惯沈迟做的粮食,中午还能去队部吃口热乎饭,反正离得近。
多好的日子!也就是他田老汉这辈子惜福积德,才能心想事成,遇到什么事都有人相助。
想着他满意的看了一眼沈迟——
“诶呀,小沈,你这脸色怎么煞白煞白的,老杨!快停车!”
“不用——”沈迟扒着车斗有些生锈的边缘深呼吸,这年代的“高级坐骑”他还真有点无福消受。
“我习惯习惯就好了。”
两辈子加起来,沈迟还是第一次坐拖拉机……
这个年代的柴油发动机曲轴精度很低,还是极其复古的机械式换档,再加上这台农机公社每个大队都要用,磨损程度已经很高了,二柱子在前面每次踩离合,车身都剧烈震颤。
杨二柱惦记着下午拉种子,没停车,但是开的稳当了不少。
沈迟也逐渐习惯了上牙磕下牙的这种前进方式,心里却深思起来。
现在的工业水平实在是太差了,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几乎是刻不容缓。
“老杨大哥,咱们交还农机的时候,你让农机站的人把二档齿轮倒装一下,用没磨损那面就不会打齿这么严重了!”
杨二柱子这会还在心里吐槽沈迟虽然人挺好,但还是有城里人的毛病,这群知青也太娇弱了点,拖拉机出门还能晕车,那小轿车岂不是要闷的闭气了?
突然听到沈迟在车斗里喊什么倒装齿轮,大吃了一惊。
“咦,你还懂农机哩!成,我回头和农机站的人说说!”
“这才是咱们农村需要的教书先生呢,真是不简单嘞。”
想到农机站那群鼻孔看人的办事员,杨二柱子对沈迟实在是刮目相看了,他只会开,却不知道怎么开起来的。
一想到这么个大铁家伙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的人设计出来的,杨二柱子就心生敬畏。
“还有啥问题,给我讲讲,我好去农技站显摆显摆——”
“你显摆个屁呢!”刚才还一脸与有荣焉的老支书又开骂了起来。
沈迟那是读书人,要教他孙子学知识的,又不是专门给杨二柱子上课让他去耍威风的!
这个二柱子哪都好,就是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最能得瑟。
回头再把农机站的人得罪了,他们二队春耕秋收都得落在别人后边。
只是没等他拦,沈迟已经滔滔不绝了起来。
“问题比较多。最严重的就是气缸磨损,这台‘东方红’肯定烧机油吧?”
“眼下用别的方法估计也不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堆焊,再手工打磨成标准内件。”
“履带板也和曲轴的二档齿轮一样,倒装一下,其余的就是小毛病了,我现在也看不出来,让师傅简单调调就行。”
杨二柱子咧嘴,死脑子一句没记住。
咋都是他听不懂的词儿?
“那啥,小沈同志,你再跟我说一遍——”
田国强狠狠拍了一下杨二柱子宽阔的后背,让他停车。
回头和沈迟说道:
“别听他咧咧,小沈,咱下车,到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