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不同意
- 1977:我太想进步了
- 高粱散白
- 2319字
- 2025-04-15 15:32:32
青城县土改时期废弃不用的老窑厂,现在被红旗公社的知青们用来做活动室,也是知青点唯一一间砖房。
除了逢年过节大家苦中作乐在这里排演节目演出,几乎只有野鸳鸯会偶尔光顾。
但是今天,整个红旗公社的知青,下辖四个大队,共计58人,几乎全员到场。
带长条凳的带长条凳,带马扎的带马扎,许多坐地户的社员看到这一幕,还以为知青点安排放映电影呢。
屋里陈设一概没有,只有正中间用两张桌子拼一起搭了个台子。
此时,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姑娘,穿着一双干净的布鞋踩在旧桌子上,脸上有些兴奋,她就是享受这种全体目光集中在她身上的感觉。
看到台下静悄悄都等着她开口,李玉瑶目光灼热,仿佛站在国家话剧院等待开幕演出一样激动。
坐在最后一排的沈迟,咬了一口带来的地瓜干,等着好戏开场。
凭良心说,李玉瑶确实挺清秀的,很多知青都说她比城里话剧团的女演员还耐看。
但沈迟以前就不喜欢这种类型,长得太单薄,再加上突出的颧骨和干枯的发丝,简直就是把营养不良写在了脸上。
而且——
就算李玉瑶再怎么自导自演,充其量算个戏精,她这一辈子也没当成话剧演员。
“各位同志,我让各知青小组负责人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解决一下咱们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去年冬天社里给我们发的口粮,到今天三月十七号,已经吃了三分之二,咱们应该是坚持不到春耕之后了。”
“二队三队由于男性知青比较多,缺粮情况也最为严重,只能应付两周。一队四队的余粮倒是还能撑到五月份。我想的是,把咱们社四个队剩余的口粮全部汇集一起再均分下去,先挨过春耕,再找各个大队借粮。”
李玉瑶普通话标准口齿也清晰,很快把这次非正式会议的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
这回大家不装死了,交头接耳了起来。
李玉瑶咬了咬下唇,求救一般的看向坐在第一排长得最为富态的男人。
肖志学被这一眼看的有些亢奋,拍拍衣襟站起来,看向大家,装模作样咳了两下,心里打起了算盘。
他就是一队的,明面上看这个方案对一队并不公平,要从自己碗里捞干粮给别人吃,怎么听怎么别扭。
但是——他有爹娘补贴粮票,根本就不关心缺不缺粮,要不是为了泡李玉瑶,他才懒得管这摊子破事。
“咱们大家都是为了支援祖国建设才汇聚在一起,现在粮食不够吃,理应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我赞成玉瑶同志的方案。要不,我们民主表决,不同意这个方案的举手。”
坐在最后一排的沈迟,没忍住笑了。
在大家都愁眉苦脸的状态下,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无疑是十分打眼的。
他身边的圆脸小胖子赶紧用手肘戳了戳穿着破旧军大衣的沈迟。
啥情况,疯啦?早上对着半个大饼子笑得像黄皮子上身也就算了,现在也笑得出来?
沈迟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站了起来。
人到中年不由己,没想到一睁眼重生回到了他在青城县插队的日子,还刚好赶上了“知青分粮”这个时间点。
他不笑谁笑?
现在是77年,就算有新插队的知青,也被老人带的知道该怎么省口粮,红旗公社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出现过知青口粮不够吃的问题了。
就算去年冬天冷,县里知青办公室也发了明文,让大家不要省口粮,按时按顿吃饭。
但如果没有李玉瑶这个红旗公社知青点联络人造谣有人被冻死,三令五申让大家按时开火,根本就不会出现下缺粮的情况。
此时危机来了,趁着人心惶惶的时候再提出均分粮食,李玉瑶在知青中的威望将会空前之高。
为了今天,她可是从去年就开始布局了。
据她的“小道消息”,今年五月份县城有个知青骨干交流会,市里的领导也会参加,以前就有发言精彩的知青直接进办公室当干部的例子。
有了主持分粮的资历,她肯定能被大家选举出来,作为红旗公社的代表去参加。
自己搏一搏,也许能挣出个好命来。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个法子犯错误了。
别说李玉瑶往上爬的梦碎了,整个红旗公社的知青都受到了连累。
沈迟自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想想前世的自己,自视过高却屡考落榜,回城后蹉跎几年,大学梦碎,以高中生的身份先参加工作再成人自考,成为了科研界的一颗螺丝钉。临终虽然也有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但是能怀念的,只有发黄的旧报纸上发表过的几首新体诗。
既然现在给了他重生的机会,他绝对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
这一世,不管是眼下劳动繁重的知青生活,还是即将到来的高考,他都要活出个人样来。
肖志学看向站起来没说话的沈迟,打了个哈欠。
“沈迟同志,怎么,你是不是有什么意见啊?”
还以为是谁呢,一个出了名的闷葫芦,要不是他们大队支书拦着,差点被打成白专分子,他能有啥想法?
没想到,沈迟十分认真的点头。
“对,我有意见,关于集体分粮,我不同意。”
肖志学嘴角抽搐两下,这家伙吃错药了吧。
“你是二队的,是大家分粮给你们,你凭啥不同意?”
沈迟不急不缓的回答道:
“我不同意,原因有三。”
“第一,这件事没有经过任何干部的审批,我们没有资格对集体口粮进行再分配。”
“第二,我们队的口粮问题,我有办法解决。”
“第三,就算按照李玉瑶同志的方案平均分配,谁能保证可以借到后续的粮食?如果借不到,原本只有一半人挨饿,分完粮会变成所有人都要挨饿。我宁愿在二队饿着,也不愿意看到一队和四队的同志们为我们牺牲,这不公平。”
一席话说完,偌大的场地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眼睛瞪大,呆愣愣的看着沈迟,就连肖志学也没想到他不过问了一句话,沈迟就能扯出这么多大道理。
“说的对,我也不同意!”沈迟身边的小胖子王双喜腾的一下站起来,给椅子差点掀翻了。
同为社里边缘化人物的难兄难弟,沈迟今天居然能出这么大风头,自己必须给好兄弟摇旗!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一旦有人带头先反对,接下来反对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多。
看到已经差不多有十多个人都站起来反对,李玉瑶没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沈迟。
反而肖志学反应很大,他还是第一次在李玉瑶面前栽了跟头。
啪的一声把带来的板凳抄起来砸在了地上,激起一层灰。
“沈迟,你小子最好有办法解决,你们二队的事,老子还不想管了!”
“等到断炊了,别过来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