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朱表示打脸好爽

朱元璋心里乐开了花。

所有硬茬子全部入场,被一网打尽了!

“你等可要考虑清楚了,诽谤太子,朕可饶不了你们。”朱元璋故作气坏败急道。

詹微等人梗着脖子:“臣等没错,请陛下体恤万民。”

朱元璋越加兴奋,强忍着没有大笑出声,好声好气劝说道:“凡事无绝对,圣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你们不要凭着一腔热血,连对错都不分。总觉得自己就是对的。”

“臣不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只是不想让太子受奸人蒙蔽。”

吕世昌心中暗笑,接口道:“莫非,你们眼中的奸人是我?”

“不是你,是谁?”

“呵呵……”吕世昌双手交叠于腹部,翻了个白眼,静等他们被打脸。

他早跟朱标商量过,将去除煤毒的功劳安在朱标身上,好方便以后运作。如今有人将脸伸出来,正好如了他们的意。

朱元璋看向朱标:“标儿,詹微几人所言,你听清了?”

“听清了。”朱标于心不忍,替他们开脱:“詹御史等人虽然不清楚事实,却也是一心为民。儿臣不怪他们。”

朱元璋有点不高兴,好大儿就是心慈手软,这点还不如吕世昌那厮呢。要是让吕世昌配合,搞不好詹微几人都没脸再留在朝里当官。

当然,朱元璋只想着杀杀几名清官的威风,没想真将他们赶走。这年头,清官比三条腿的蛤蟆都难找。他可不舍得放人走。

听到朱标的话,詹微几人终于慌了。太子是厚道人,肯定不会胡说八道。皇帝的话可以不信,太子的话必定没假。

糟了,这回脸丢大了!

几人面面相觑,只觉得大殿上所有人都在偷笑自己。

气氛一时尴尬不已。詹微等人气势大跌,垂头不语。

看到他们不再趾高气昂。朱元璋爽了。虽然没太爽,也够了。

“念在太子为你们求情,朕就饶你们一回。朕明说了,煤炭正常民用之法,太子已有解决之道。”朱元璋扬声宣布:“日后,万民再无无柴可烧之苦,再无冻毙之忧!”

他的话在大殿上久久回响,令群臣为之震惊。万万没想到,太子竟然将煤毒真消除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说,煤炭将有大用?正如皇帝所言,百姓烧火取䁔真有了着落。

事看起来小,实际影响深远,关乎民生。此时的朝堂大臣们,大部分出身不高,深知民生艰难。他们当然明白,煤炭能用,意味着什么。

“臣为陛下、为太子、为大明贺!”又一次的,吕世昌率先高呼。

马屁精,大臣们暗恼,吕世昌这厮反应怎么这么快?

“臣等为陛下、为太子、为大明贺!”

顷刻间,高呼之声,再次不绝于耳。

等呼声停歇,吕世昌道:“陛下,煤炭可用,然,臣听闻每斤煤炭售价高达十几二十文,如此,恐百姓负担不起。”

百官们听到这话,无不惊讶。私底下谁不知道撺掇太子做煤炭生意的人就是这厮。怎么现在自己拆自己台?

朱元璋配合着脸色不悦,看向工部尚书问道:“薛祥,朕问你,煤炭成本几何?”

“回禀陛下,依地区不同,煤炭成本每斤约在6文到10文左右,且产量不高。”

“这……”朱元璋一脸失望,叹息:“成本如此高,产能又低。标儿,这可如何是好?”

得了,群臣无语,还演上啦?要是真没办法,您刚才叫得那么大声?

朱标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情:拿臣子功劳,又要骗人,让他满脸通红,神色很不自然。

“产能不高,只因为以前挖煤工人少。儿臣打算招募大量人手。首批先招工三千人左右。如此一来,必定能给京城供应大量稳定的煤炭。”

朱元璋点点头,一脸认同,接着又面带难色道:“挖煤可是个辛苦活,干了这份活计,可就没法下地干活了。标儿,你可不能亏待了百姓。你打算给人家开多少工钱?”

“儿臣打算每人每月给一两银子。”

父子俩说相声般一唱一和。大部分人看得出来他们是怎么回事。但当听到太子想给每人开一两每月高薪时,还是忍不住惊呼出声。

之后,大臣们小声嘀咕,个个认为太子要么是说大话,要么是不会做生意,要么就是被人哄骗了。

胡濙提醒道:“殿下,您开的工钱太高。大部分百姓一年下来,也不过赚六七两银子。您可别被人骗了。如此做生意,可是要亏本的。”

“孤知道。”朱标慢慢找到点感觉,脸色逐渐正常起来:“孤做煤炭生意,其实没打算赚钱。工钱开高点,让几千百姓能过好点。孤也心满意足了。”

“殿下高义。”

人家太子愿意亏钱让利百姓,你能说什么?胡濙砸砸嘴,实在不知如何劝说,只能躬身一礼,退了回去。

朱元璋再次开口:“标儿,你心是好的。可就算如此,成本不是更高?百姓们买不起煤,不是等同于无?”

朱标道:“父皇,儿臣想好了,打算贴钱补贴煤价。”

“此话怎么说?”

“儿臣打算让名下商行,每斤煤仅卖三文,亏损部分由太子府承担。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能买得起煤。”

朱标话一说完,所有人都懵了。每斤煤亏几文钱,看起来不多,可京城有数百万人口,每天得消耗多少斤煤?

太子自掏腰包,不管是心善,还是想收买民心。如此行事都是件很欠考虑的事。

郑国公常茂赶紧出列:

“殿下不可。如此巨亏,太子府恐怕负担不起。”

常茂是朱雄英舅舅,已故太子妃哥哥,与朱标沾着亲,心里最为着急。

文渊阁大学士宋纳也出列道:“殿下此言,稍欠考虑。若补贴只能进行一时,臣恐殿下声望受损。还望殿下三思。”

李善长出列道:

“京城数百万户,如何能补贴得过来。如此无底洞,非是善心所能补全。臣知道殿下一心为民,可终归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望殿下三思。”

朱标当太子,乃至以后当皇帝,所有人都认同。他们不想因为区区煤炭,让朱标贤明的名声受损。

一时之间,众大臣勋贵纷纷开口劝阻。

朝堂上下如此齐心,也算是奇迹。要知道,哪怕是朱元璋,大部分情况下,想让这帮人意见统一,都是件很困难的事。

对此,朱元璋很满意,悄悄给吕世昌使了个眼色。

吕世昌会意,微微点头。

戏还得唱下去,可别因为大臣爱护太子,反而把事搞砸了。

静等片刻,直到大臣冷静下来,吕世昌高声说道:“臣有不同意见。”

一听到这厮开口,群臣无不皱眉。

吕世昌不上朝,什么事没有。他一来,事一波接一波。如今,他又想搞什么事情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