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传道之地

流沙福地疆域辽阔,可容纳几十上百亿的人口。

而这,还不是其极限,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荒漠被转化成福地,其所能容纳的人口,还会成倍的往上递升。

莫说千亿,就是万亿、十万亿,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如今,流沙国人口不过百余万,只能说远没有达到其上限,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

镇元子看中的,就是流沙国的这份潜力。未来上万亿,乃至十万亿的庞大人口。要是地仙道在此地流传开来,那得给他带来多大的收获。

没错,镇元子想要在流沙国传道。作为一道之主,他岂能没有壮大道统的想法。先前不传道,不是不想,而是现实不允许。

万寿山往前是道教,往后是佛教,他被夹在中间,传个屁的道。如此尴尬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地仙之道不可能发展的起来。

小打小闹的话,两教教祖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毕竟地仙之道的作用,注定了三界离不开它。

可要是镇元子敢大张旗鼓的往周边传道,那两教教祖立即就要翻脸,将他按死在万寿山出不来。

但那是之前,如今在万寿山附近,多了个流沙国。虽然目前人口不多,但潜力大啊。

而且更关键的是,未等他过去传道,其国主便主动过来求法了。

多好的传道机会,堪称天降大机缘,这要是错过了,镇元子怕是得后悔一辈子。

所以,在短暂的矜持的过后,镇元子便大方的传给姜宸几部地仙法。他不信姜宸讨要地仙法,是为了自己修行,肯定是传给别人的。

原因很简单,姜宸天仙道修行的好好的,要不了几十年就能晋升为太乙金仙。这种情况下,他只有疯魔了,才会改修地仙道。

不是自己修,而是传给别人,这正是镇元子所期望的。

像姜宸这样的天才,终究是少数。可以预见,流沙国的百姓,大部分都是庸才,少部分是天才。但就算是天才,也很难媲美姜宸。

他们要是选择修行地仙道,估计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靠自己演化福地。其余大部分人,都没这个能力。

但好在,他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离地仙祖庭万寿山比较近,可随时上门请教。

这才是镇元子看重的,只要姜宸将地仙法传下去,他便与流沙国有了联系。

接下来,他就能通过这些修行地仙法的百姓,在流沙国传道。

只要能传道,壮大道统,提升气运,那别说是传地仙法给姜宸了,就是收他为真传弟子,镇元子也是愿意的。

与传道所得的好处相比,传给姜宸地仙法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还不如先前那枚人参果呢。

当然,就算镇元子是抱着在流沙国传道的想法传法,姜宸也不会亏就是了。

南瞻部洲独有的传统,神权君授,所有的宗教道统,皆受君权管辖,要你兴就兴,要你衰就衰。

整个流沙国都是姜宸的,君权至高无上,便是地仙道传进来又如何?也要听他的号令,为他所用。

是以,让镇元子于流沙国传道,对两人来说乃是双赢。

镇元子得以壮大道统,提升气运。姜宸得以壮大流沙福地,缩短高举洞天,以及治理流沙河两岸所需的时间,顺便还能提升流沙国的实力。

开灵地者为天仙,演福地者为金仙,高举洞天者为太乙金仙,化洞天为大洞天者为大罗金仙。

这就是地仙之道,以洞天福地为道果,演化的福地洞天越强大,修为就越强。

流沙福地得天独厚,在此地修行地仙之道,很容易就能开辟出一块灵地,以此证得天仙道果。

且演化福地的难度,也比其余地方要低上很多。

流沙国能得镇元子看重,可不仅仅是因为人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占据很大的因素。

……

得镇元子传法后,姜宸又向他请教了一些佛理,足足在此停留了数月,方才告辞离开。

镇元子久居西牛贺州,以他的修为,哪怕没有刻意参悟佛道,耳熏目染之下,对佛道的理解也足以排进佛门前二十,乃至前十,远超灵山诸佛。

姜宸想要编写佛经,向他请教佛理太合适不过了,仅次于向五方佛四大菩萨等佛门顶级强者请教。

就是镇元子听到姜宸要向他请教佛理的时候,看向他的眼神很是诡异,不知在想些什么。

镇元子不仅是地仙祖师,还是仙道大神通者,有资格和三清祖师论道。

姜宸身为仙道传人,好不容易得他指点,却不向他请教仙道至理,反而请教佛理。

这要是让外人知道,非得骂他入了魔,受佛道蛊惑太深,要弃道入佛,乃仙道叛徒。

但镇元子不这么想,他只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姜宸,然后就将自己对佛道的理解,全数传给了姜宸,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

姜宸又不是镇元子的弟子,要是向他请教仙道,那他肯定会藏私,不可能将所有的玄妙都道出。

可他请教的是佛理,那就无所谓了,有什么说什么,反正不是本门机要,没什么好藏私的。

……

“紫微大帝很看重此子啊,竟然给他争取到了佛教东传经文的名额。要知道,哪怕是在佛门内部,也只有如来一脉有传经的资格。”

“其余派系,皆要等到下一次佛教东传时,才能将各自的经文传入东方。”

姜宸走后,镇元子感慨道。

他实力高深,故而知晓很多隐秘。比如先前如来佛祖为了说服紫微大帝,让他允许佛门东传,许给了他很多好处。

其中之一,就是佛教东传的经文中,有他门下的经文。

此举意味着,如来佛祖为了东传佛道,不惜对紫微大帝敞开佛教的大门,任他插手教中事务。

这是很大的让步,所以紫微大帝很痛快的放行了。

而这经文,镇元子本以为紫微大帝会自己编,却未曾想,他将这机会留给了姜宸,让他来编。

若非极为看重姜宸,又岂会将这大机缘交给他。

“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他能同时得老君与大帝的看重,未来必定不同凡响,与他结下善缘,日后也一定会为我带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