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哪里的天才?
- 大明:他罪恶滔天,朕杀不得?
- 牧野小铁匠
- 2061字
- 2025-03-17 08:01:07
当然了,徐达本来就很满意,就算是不满意,那现在也得装满意。
看着身边另外两个老东西,都快一把鼻涕一把泪了,徐达心中暗骂老戏骨之余,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演了下去。
毕竟这军机处,基本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好好好!”
要说谁最开心,除了太子朱标之外,那自然就是李善长了。
身为跟着朱元璋砍人的时间最久,功劳最大的开国功臣,他比谁都清楚,朱元璋对于权力的欲望有多大。
以前或许低估了,可是胡惟庸被砍之后,李善长就算是彻底清醒过来了。
之前主动辞去宰相一职,还不死心,所以才故意推举自己的门生胡惟庸接替这个职位。
哪想到那胡惟庸简直是狗胆包天,贪赃枉法就算了,竟然还敢去接触兵权!
胡惟庸死不足惜,可惜的是连累了自己啊!
不仅连累了自己,胡惟庸还把他自己的九族都带到地府旅游去了。
不仅如此,这个案子到现在,怕是砍掉的脑袋,都有上万颗了!
李善长身为胡惟庸的老师,又是胡惟庸的举荐人,哪里还不明白朱元璋的意图?
自那以后,李善长那是大门都不敢出啊!
生怕一不小心,朱元璋的屠刀就落在了自己一家老小的脖子上,睡觉都睡不安稳,天天做噩梦!
洪武十三年开始,如今都洪武十五年了!
三年了!
你知道我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了啊!
陛下竟然能想到如此完美惊为天人的设想?
那胡惟庸之所以被砍了,无非是威胁到朱元璋手里的皇权了。
如今有了这三个互相掣肘的衙门,陛下再也不用担心皇权受到威胁了!
而自己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啊!
“三位觉得这设想是否可行?”
见三人看完了,朱元璋这才开口问道。
“陛下,臣觉得这个设想简直是惊为天人啊!便是诸葛在世,也得甘拜下风啊!有了这三个衙门,大明江山必将千秋万代!”
朱元璋话音落地,李善长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臣也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才构想,三个衙门互相配合,堪称完美啊!”
徐达低着头,嘴角抽搐着,继续配合着演戏。
“臣也觉得可行。”
老学究宋濂也是点了点头,表示可行。
“很好!既然如此,那即日起,宋濂撤去翰林院学士、国子司业、太子太傅等职衔,入内阁,担任内阁首辅一职。”
“李善长入内阁,担任内阁次辅一职。”
“徐达入内阁,担任内阁阁老。”
“内阁即刻起,正式成立。”
“至于司礼监,暂由太子朱标主管。”
“日后若有紧急突发事件,再行成立军机处。”
见三个人都觉得可行,朱元璋当即宣布,先前跟朱标商量好的方案来。
按照李平安的方针,入内阁的人,必须辞掉所有外朝的职务。
但朱元璋并未彻底遵循,毕竟现在徐达担任的军中职务,一时半会实在找不到替代的人。
至于宋濂,在外朝本来就没担任什么职务,只有一些头衔罢了。
而李善长,原本是更加适合当这个内阁首辅的。
只不过因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加上胡惟庸案的影响,朱元璋却是故意把内阁首辅给了宋濂,次辅给了李善长。
也是因为李善长的存在,朱元璋又故意把徐达叫上,让他也加入了内阁。
毕竟李善长在朝中的影响力极大,徐达可以平衡一下李善长的影响力。
现在的大明没什么突发事件,所以暂时不用成立军机处,徐达加入内阁,还能防止文官一家独大。
而司礼监暂时让太子朱标来主管,那是因为明初的宦官,基本都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
还需要慢慢的培养,选拔。
对此,朱元璋已经让朱标去负责了。
甚至朱元璋跟朱标已经看到一个合适的苗子了。
那个小宦官本来是准备送去燕王朱棣那里的,叫马三宝,为人十分机灵,且十分聪明。
朱元璋直接赐名郑和,让朱标找人教他读书识字去了。
太子朱标此后再也不用亲自处理堆积如山的朝政了,只需要看看内阁呈递上来的奏折就行了。
如此一来,也就可以多多休息了。
“此事暂且不要宣扬出去,运行一段时间后,若无意外再说。”
人事命令下达之后,朱元璋又叮嘱了一句。
倒不是真的害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这么做单纯是为了李平安而已。
毕竟这事要是一开始就让满朝文武知晓的话,那天下百姓知晓也要不了多久。
到了那时候,李平安就该怀疑自己的身份了。
说不定自己皇帝的身份,跟朱标太子的身份,很快就要被李平安那小子猜到了。
且不说李平安会不会被吓死,但自己显然还没玩够。
上次蓝玉去帮李平安处理逛窑子遇见亲王朱樉的事情,朱元璋都担心不已。
为此不仅暴揍了一顿亲王朱樉,把他关了禁闭,就连蓝玉也被朱元璋狠狠的呵斥了一顿。
对于李平安这个全才,此时的朱元璋那可是极为器重的。
“臣遵旨!”
三人闻言纷纷躬身!
宋濂行礼之后站起身来,却是忍不住问道:“陛下,臣敢问这等安国妙计,是何人进献的?臣实在是仰慕的很啊!”
宋濂的学问,那可是完全不亚于刘伯温的存在。
此时在宋濂心中,能想出如此完美的安国之策的人,那简直就是经天纬地的大才!
但宋濂搜肠刮肚,也想不到,大明有谁能想出如此高明的安国之策?
这等大智慧的人,不应该未曾听说过啊?
如果刘伯温还活着的话,倒是有可能。
但问题是,刘伯温已经去世了啊!
难道是刘伯温的儿子?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被胡惟庸等人胁迫,投井自杀的时候才三十三岁,去年就去世了。
次子刘璟虽然也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兵法跟谋略,甚至平定陈友谅、张士诚都曾立下过不少赫赫战功,但是此人素来刚直,这等计谋应该也不是出自刘璟之手啊?
眼见宋濂发问,那边徐达却是眼观鼻,鼻观口,只当没听见。
只不过李善长却是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