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全城暴动

濠州城外,万千流民聚集如蚁,怒吼声震天动地。城墙上,红巾军士兵紧张地站立着,手中弓箭已然搭上,只待命令即下。

驱逐出城的乞丐与流民,加上本就聚集在城外的难民,人数已逾万,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眼睁睁看着城内烟火升腾,心中的不满与日俱增。

如今又得知城中清剿乞丐,更是将怒火推向了顶峰。

“还我们公道!开城门!”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顿时引发千百人附和。

“开城门!开城门!”呐喊声如同潮水,起起伏伏,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郭子兴站在城楼上,神情凝重地望着城下的人潮。

这几日来,暴乱不断,朱重八等主要将领又不在城中,让他焦头烂额。

如今难民竟集结到城外示威,更是雪上加霜。

“大帅,怎么办?”王武站在一旁,神情焦急。如今城中精锐将士所剩无几,若是难民真的攻城,情况必将危急。

郭子兴沉吟片刻,轻阖双眼:“传令下去,任何人胆敢靠近城墙,格杀勿论!”

“可是大帅,那些都是无辜的百姓啊!”一旁的杨勇将领忍不住说道,“他们不过是饥寒交迫,才有此举。我们红巾军起兵,不就是为了救苦救难吗?”

郭子兴冷冷地看了杨勇一眼:“难道你要我打开城门,让这些人进来?你知道后果会如何吗?元军随时可能来犯,城中粮草有限,若是再养这万余流民,不出半月,全城上下都得饿死!”

一众将领纷纷低下头,不再言语,但眼中的不满却无法掩饰。

正在这时,城下的流民中忽然有人开始投掷石块。虽然大多数石块都落在城墙脚下,但也有几块飞上城头,砸伤了几名士兵。

“放箭!”郭子兴厉声喝道,“谁敢靠近城墙三十步内,格杀勿论!”

王武虽有不忍,却也只能执行命令。他高举右手,大喊道:“弓箭手准备!”

数百张弓同时拉满,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城下的流民见状,稍稍后退,但不久后又有人开始煽动:“他们不过是吓唬我们!红巾军还不至于对我们这些汉人下杀手!兄弟们,冲啊!”

一群年轻气盛的流民被煽动,挥舞着木棍锄头,向城门冲去。

“放!”王武一声令下,箭雨如蝗,射向冲锋的人群。

惨叫声瞬间响起,冲在最前面的数十人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城门外的黄土。但后面的人群并未停止,反而更加愤怒,继续向前冲击。

“再放!”郭子兴咬牙下令。

又是一轮箭雨,又有数十人倒下。这一次,冲锋的队伍终于停住了脚步,但愤怒的呐喊声却更加响亮。

“郭子兴!你忘了自己是怎么起家的吗?”人群中有人大喊,“你当年号召我们百姓反抗元廷暴政,如今自己也成了杀害汉人的刽子手!”

这声音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城墙上每一个红巾军士兵的心中。

不少士兵面露愧色,甚至有人悄悄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大帅,此举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郭子兴面色阴沉:“放屁!此刻若不严厉处置,明日这些人便会攻破城门!到那时,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遭殃!放这群丘八进来不是救人,反而是害人!”

副将无言以对,只能退到一旁。但他的眼中,已经流露出了明显的质疑。

城下的流民虽然退后,但并未散去,反而在城外安营扎寨,显然是打算长期对峙。

夜幕降临时,城外星星点点的篝火,如同无数双愤怒的眼睛,注视着濠州城。

医馆内,赵郎中正在为沐英换药。那道伤口虽然不深,但位置较长,需要细心处理,以免留下疤痕。

“疼么?”赵郎中轻声问道。

沐英摇摇头:“不疼。”

赵郎中笑了笑:“嘴硬,你把你嘴里的布条抽出来再说不疼。”

沐依依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哥哥的伤口,小脸上满是担忧,沐安认真地观察着赵郎中的换药手法,不时点头记下要点。

“今天城外闹得很凶。”赵郎中一边包扎一边说道,“郭大帅下令射杀逼近城墙的流民,已经死了不少人。”

沐英眉头微皱:“郭大帅此举,怕是会引起更大的不满。”

“可不是么。”赵郎中叹了口气,“听说城中将士们已经开始有怨言了。毕竟,红巾军起初就是为了救济百姓,对抗元廷暴政。如今自己却成了杀害汉人的刽子手,实在是讽刺。”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沐安起身去开门,回来时带着一张揉皱的纸条。

“大哥,门口没人,只有这个。”沐安将纸条递给沐英。

沐英展开纸条,上面写着几行潦草的字迹:

“陈友谅已在黄州设营,招募义军,接纳流民。凡愿加入者,给予粮食衣物。有志之士,南下黄州。”

沐英看完,将纸条递给赵郎中。赵郎中读过后,眉头紧锁:“这陈友谅是何许人也?居然敢在这个时候招揽人心?”

“前些日子有个南方商人提过,说是南方起义的一支,也打着红巾军的旗号。”沐英回忆道,“如今看来,这陈友谅是想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啊。”

赵郎中面露忧色:“郭大帅若知道城中有人暗中传播这种消息,必定大怒。”

沐英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城中怕是已经人心浮动了。这消息,估计不少人都收到了。”

正说着,又有人敲门。这次是马秀英,她虽然已经恢复了些,可脸色仍然苍白。

“小英,我听说城外出事了?”马秀英一进门就焦急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啊。”沐英犹豫片刻,摇了摇头:“我这负伤了,今日没去城北。”

赵郎中说了听到的这些事情。

“如此杀戮,只会引起更多的反抗。”马秀英轻声说道,“我夫君若在,必不会赞同此举。”

赵郎中叹了口气:“可惜朱统领及几个统领都不在城中,否则或许能劝一劝郭大帅。”

马秀英思索片刻,忽然对沐英说道:“小英,你可否陪我去一趟郭府?我想去见义父,替这些流民求个情。”

沐英有些犹豫:“马小姐身体刚好些,还是多休息为好。况且郭大帅如今焦头烂额,未必肯听劝。”

“我知道,但总要试一试。”马秀英目光坚定,“这些流民中,不少是响应郭大帅的号召而来。如今遭此待遇,实在不忍。”

看着马秀英决绝的神情,沐英只能点头答应:“好吧,我陪马小姐去一趟。赵爷爷,您帮忙照看依依和沐安。”

赵郎中点点头:“去吧,但要小心。城中局势不稳,处处有人盯着呢。”

沐英和马秀英刚出门,就发现街上戒备森严。每隔几步就有巡逻的士兵,所有人的脸上都布满了紧张和疲惫。

路过一处茶肆时,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压低的议论声。

“郭子兴这是疯了么?杀自己的同胞?”

“嘘,小声点。城里到处是他的耳目。”

“这么下去,咱们跟元廷有什么区别?当初举起义旗,不就是为了反对这种暴政吗?”

“我听说南边有个陈友谅,也是打着红巾军的旗号,据说对百姓十分仁厚...”

沐英拉了拉马秀英的袖子,示意她加快脚步。

这样的言论在城中四处流传,若是被郭子兴的人听到,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到了郭府,门前的守卫看到马秀英,连忙行礼:“马小姐,您有何事?”

“我要见义父,有要事相商。”马秀英声音柔和却不失威严。

守卫有些为难:“大帅如今在城楼上督战,不在府中...”

就在此时,一队士兵从街上走过,为首的正是王武。他一眼看到沐英和马秀英,连忙上前行礼。

“马小姐,沐小哥,你们怎么来了?”

马秀英解释了来意,王武思索片刻,点头道:“既如此,我亲自带你们去城楼见大帅吧。不过先说好,大帅如今心情不佳,若是不愿见,你们也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