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为了收拾青州这烂摊子,臣想要一点点小小的特权(4/5)
- 大明:家父状元郎,正在被流放
- 安静l
- 2459字
- 2025-03-11 15:23:33
父子二人一直聊到半夜,这才各自回屋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
吏部的任命文书就到了,限三十日,吴兴邦就必须要去青州府上任。
吏部差役离开后,
吴家往日冷冷清清的门口,
现在却热闹的跟个菜市场似的,被各种马车围得水泄不通。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吴兴邦关上大门闭门谢客后,还专门向倪氏嘱咐道:“娘,我要进宫去见太子一面,家里任何东西都不要收!”
倪氏闻言,翻了一个白眼儿,没好气地说道:“跟了你爹大半辈子,老娘何时收过东西?你尽管放心去吧!”
吴兴邦这才放心离去。
来到皇宫门口,守卫已经认识吴兴邦了,连腰牌都不用验,便放他进了宫。
一路来到文华殿,等张安通传后,吴兴邦见到了朱标。
“见过太子殿下!”吴兴邦行礼道。
“免礼。”朱标打量了一阵吴兴邦后,忽然用揶揄的语气问道:“从锦衣卫百户一跃成为青州知府,有什么感觉?”
一提起这个,吴兴邦顿时就露出苦瓜脸,“殿下,难呐!”
“哪里难了?”
“没人、没钱、没粮……青州如今就是个烂摊子……”
“朝廷自会任命一部分官员,不过你也可以自己举荐一些。”说到这儿,朱标露出了个爱莫能助的表情:“至于钱粮……朝廷也紧,只能你自己想办法了。”
“臣自个儿想办法也没问题,但需要朝廷为微臣开一点点的特例。”
朱标闻言,放下了手中的朱笔,说道:“你先说说看。”
吴兴邦见太子有兴趣,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殿下,臣需要钱来买粮食和重建青州民生、经济,所以打算制作一些特产,用来经商。
但大明对商业限制太多,这不利于整体经济的流通。”
“你要经商??”朱标有些诧异。
“殿下,种田只能糊口,唯有商业才能致富啊!”
“你这话要是让陛下听了,肯定得打你板子。”
“所以臣才来找殿下您啊!”吴兴邦舔着脸说道。
朱标忽然觉得吴兴邦这脸皮不比自家老爹薄。
但主要还是因为现下制度的利弊,他已经早就看在心里,也曾经跟朱元璋就改革讨论过。
只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而且因为受限于“天地生财止有此数,官多一分,民少一分”的思想,
朱元璋明确规定了不允许官方营商。
但作为过来人的吴兴邦,却知晓财富与资本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详细说说。”
“臣打算以官方身份设一个商会,由官方掌控,售卖特产。
但我们这个官方商会,允许民间参股。
商会通过贸易所得的利润,可以根据大家参股多少来进行分配。”
这其实就跟现在的国企与股民是差不多的模式。
“参股?”朱标疑惑的问道。
“参股就是……”吴兴邦刚起了个头,外面却传来张安的声音:“陛下驾到!”
吴兴邦听到老朱来了,顿时心道一声“糟糕”。
他连忙整理衣衫,恭恭敬敬地站好。
朱元璋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吴兴邦和朱标连忙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参见陛下!”
“都起来吧。”朱元璋走到二人身前,好奇的问道:“你小子一大早就来找太子,又憋着什么坏水儿呢?”
“……”
吴兴邦想着,即便是太子同意,但终究还是要过老朱这一关的,
所以干脆一咬牙,把刚刚给太子说的话,又跟老朱说了一遍。
果然,朱元璋一听,脸就黑了,“咱记得《大明律》好像有规定,官员不得与民争利!”
吴兴邦见老朱要怒,连忙解释道:“陛下请先听微臣解释。臣设立商会,也是为了青州和百姓。青州如今百废待兴,没有钱粮,如何重建?臣也是迫不得已,才想出这个办法。”
朱标也是心痒痒的紧,替吴兴邦劝道:“父皇,让兴邦说说他的想法,您不也早就想改变现在这种情况了嘛。”
老朱瞪了朱标一眼,说道:“为了帮这小子说话,连你爹的短也揭?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子定要好好敲打你俩一番才是。”
说完,朱元璋坐到了朱标的座位上,翘着二郎腿,点了点桌子,对吴兴邦说道:“既然太子为你说情,那咱就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
“谢陛下!”吴兴邦慎重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说道:“臣的想法是,设立一个由官方直接掌控的商会,但背后最大的股东,是陛下您或者太子殿下。
因为商会将涉及巨额利益,其他任何人掌控,都会有贪腐和压榨百姓的情况存在。
所以与其让其他官员、豪强贪墨,不如由陛下您来自己来掌控。”
朱元璋和朱标听后,不由得暗自点了点头。
与其把百姓的利益交到那些贪官手中,还不如自己掌控着,这话说到他们心里了。
吴兴邦等了片刻,这才继续说道:“皇家拥有51%的股份,其余的则拿出来作为其他股东的参股股份。
每个人参股的时候,都需要缴纳参股的份子钱,并且详细完备的记录在案。
还要建立安全、保密和惩戒措施,如此才能保障股民的利益。”
“你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特产是什么。”朱元璋算是听了吴兴邦的逻辑,然后点出了核心问题所在。
吴兴邦犹豫片刻,先避开一些比较敏感的商品,说道:
“臣有一法,可制作白如霜雪、甘美异常的白糖,便宜出售,既能让大明百姓都能消费的起,又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臣还有一法,可制作香皂、香水,可以高价卖给有钱人,赚取巨额利润。”
朱元璋见吴兴邦说的东西新奇而且也没有触及到敏感的战略物资,顿时便来了兴趣,“你说的这几样东西,有现成品吗?”
吴兴邦摇了摇头,说到:“暂时还没有,但臣有秘方,可以试着制作。臣可以亲自监督制作,确保品质上乘。”
“好!等你把东西做出来了,咱就允许你开这个商会。但与民争利,百姓怎么办?你小子可别光顾着赚钱,忘了百姓的死活!”
吴兴邦却说道:“陛下,天下财富其实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商品、货币的流通,以及基建的建设而持续增长的。”
“嗯?你从而得知?”
吴兴邦笑道:“现在青州府成了烂摊子,臣正好拿它来做一个实践。到时候,陛下和太子殿下便能亲眼目睹臣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事实胜于雄辩,很好。”
“但是陛下,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商会赚的钱,能否先留下大部分给青州使用。臣重建青州秩序,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钱粮和人手。”
本以为老朱会抠抠搜搜,哪知道他却大手一挥道:“免你青州三年所有赋税,商会所得利润,你也可以自行分配。但若是被咱发现你贪墨钱粮,你应该知道后果是怎样的。”
“臣不会贪墨,但臣可能会因为颁布各种奖励措施,而将银钱粮食作为奖励发放给军民。”
换个其他人这么说,老朱很难相信。
当时吴兴邦他们在山寨里时,洞中就有十几二十箱的金银珠宝,结果他们愣是一个没动。
因此吴兴邦说他不会贪墨,老朱还是可以信他几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