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老爹,你班味好重啊(3/5)
- 大明:家父状元郎,正在被流放
- 安静l
- 2384字
- 2025-03-11 10:11:41
徐妙锦、常淑贞这两人的气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而且也确实是自己打扰到了别人,
于是吴兴邦礼貌的道歉道:“抱歉,兄弟们声音大了些,打扰到你们了。我会约束他们的。”
徐妙锦作为徐达的女儿,平日里也会听到一些只言片语,
再根据先前断断续续听到的一些“战死”“大获全胜”之类的词,
她很快便联想到了青州发生的事情,猜测应该就是这群锦衣卫们做的事情。
徐妙锦听到吴兴邦的道歉后,笑着行了一礼,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叨扰了”,便拉着满眼疑惑的常淑贞离开了。
回到自己雅间,常淑贞这才开口问道:“怎么回事儿,他们那么吵,你为什么不训斥两句?”
“都是于国有功的人,何必计较那么多。”
“此话怎讲?”
“青州出现叛乱的事情,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知道啊!”
“隔壁那些锦衣卫,应该就是查出叛乱、平定青州的那些人了。”
“原来是他们啊!听说他们把青州搅了个天翻地覆!!”
“我还听说,那个带头的锦衣卫百户,好像被破格提拔为了青州知府!”
“……”常淑贞闻言,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我只听说过锦衣卫进卫所的,从来没听说过锦衣卫还能成为地方政要。”
徐妙锦双眼无焦的呢喃了一句:“或许,他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
吴兴邦这边也稍微收敛了一些。
酒过三巡,他向其他人问道:“考虑的怎么样了?谁想跟我去青州?”
锦衣卫和地方卫所或者边军之间,历来都有人员之间的互通。
所以吴兴邦这么操作,其实也不算破例。
青州那地儿,除了行政官员几乎被一网打尽外,青州卫其实差不多也残了。
造反这种事在君王眼中是大忌,
青州卫指挥使陈炳忠即便有救援登州的功劳,
最多也就只能保全他的家人,保不了他自己。
而吴兴邦要想完全掌控地方卫所,那还是自己的人用起来才比较放心。
张铁山是第一个表态愿意跟吴兴邦去青州的。
随后仲二牛、余正、方于飞、蒋贺、王大荃等人也都接连表态愿意过去。
李德和马昌因为是总旗,下一步有可能升为百户,所以离开的可能性不大,吴兴邦也就没有把他们考虑进去。
得到大家的表态后,
吴兴邦当场拟了一个名单,
准备明天去见太子的时候,把这份名单递上去。
不过除了锦衣卫这些兄弟,
上面还写着夏元吉、杨士奇、张玉、朱能、丘福等人的名字。
趁着这些牛人还没发迹,先拉来用用,不过分吧。
……
吴兴邦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亥时初了。
刚进家门,吴九就神秘兮兮的凑了上来,说道:“少爷,老爷在书房等了你一个晚上了。”
吴兴邦把一只烧鸡塞进吴九怀里,然后不动声色的问道:“老爹面色如何?”
“好像有些严肃。”吴九小声回答道。
看来少不了要挨一顿批了。
硬着头皮来到书房,吴兴邦喊了一声:“爹,我回来了。”
“进来吧。”书房里传来吴伯宗的声音。
推开房门,进入房中,
吴兴邦发现老爹趴在桌上正认真研究着什么。
他凑过去一看,原来老爹正在研究地图,而且正是青州府的地图。
“爹,看青州呢?”吴兴邦笑道。
“你小子要当青州知府了,还不准爹提前看看?”吴伯宗没好气地说道。
“消息这么快都传您这儿来了?”吴兴邦惊讶道。
“啪!”老吴忽然从袖子里摸了一沓书信出来,扔在桌上,说道:“全是‘举荐’信,你自个儿看看吧。”
吴兴邦拿起书信翻看,不禁感慨道:“陛下下午才说让我去当知府,信就已经送您手上了,这些人可真是厉害。”
吴伯宗冷哼一声道:“一听说你要当知府了,以往那些爱答不理,冷脸相对的人,现在个个笑脸相迎,甚至恨不得直接贴上来。
可惜你爹见惯了人情冷暖,这些人,不来往也罢。”
吴兴邦朝着老吴竖起了大拇指,说道:“不结党,爹您才是官场明白人!”
说完,吴兴邦就把这些书信全给烧了。
“不过,你娘那边有几个舅舅、表兄弟啥的,还是不错的。”吴伯宗忽然又说道。
“……”
“你终究还是得要人帮衬着。他们虽说没有多大的才能,但帮你处理日常政务,也足够了。”
老爹说的在理,而且这社会本就是人情社会,想要完全独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没有团队,只靠自己,那只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再加上平日里母亲那边的舅舅们,对自己家都还算不错,所以有这种好事的时候,多少还是应该有偏向一些的。
“舅舅那边,就有劳爹您来操心了。”吴兴邦点头道。
吴伯宗一眼就看出了自己儿子的心思,不由得笑骂道:“你爹还需要用这种事情去显摆?”
片刻后,老吴忽然表情严肃的说道:“陛下已经恢复我武英殿大学士之职了,但这都是你在青州用命拼出来的功劳。
以后这种事儿绝对不能再干了,也不准跟你娘说实情。”
吴兴邦苦笑道:“我只是想去查那些想要害我们的人,我哪儿知道那些人想造反啊。”
说到这儿,吴兴邦忽然问道:“彭家怎么样了?我记得在送回给太子的信里,好像看到了彭修杰这个名字。”
“彭家已经完了。”吴伯宗抬头看了吴兴邦一眼,随后指着地图上的云南两个字说道:“彭修杰被判斩立决,其余家属全被流放云南。”
吴兴邦拍了拍胸口道:“那我就放心了。”
没有坏人在背后惦记的日子,真好。
“别高兴的太早。你跟白莲教结下了梁子,往后不管是衣食住行,都得小心谨慎些才是。”
“我明白,没有人比我更惜命,您放心就是。”
随后老吴又指着倭国说道:“青州府常年深受倭寇袭扰,你一定要建设好卫所才行。”
“有几个锦衣卫的兄弟愿意随我去青州,我打算让他们进入青州卫。我还打算向太子要几个有领军之才的人过来,想来对付倭寇应该足够了。”
“那就好……”老吴欣慰的点头,说道:“我儿长大了啊!老夫也终于可以稍微歇歇了。”
吴兴邦闻言,双眼一眯起,问道:“可是爹,我怎么听说您现在每日都是踩点应卯和散值的,片刻都不可能有多?”
“谁在乱嚼舌头?”吴伯宗故作镇定地问道。
“太子啊。”
“……”吴伯宗一时语塞。
“爹,您还是得稍微上进一些才行。”吴兴邦劝道,“您想啊,如果将来儿子在外为官,朝中不得有人帮忙盯着点儿?不然谁在皇帝面前给儿子吹歪风,都没个帮忙说话的人。”
吴兴邦这一句话,立马把老吴点醒了,“也对哈……那老夫还是得振作起来才行了。”
其实吴伯宗对老朱也是有些心寒了,所以才摆烂似的当个职场老油条。
不过为了自己的儿子,老吴准备再重新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