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地产公司筹备(二)
- 重启83,从退婚镇长女儿开始
- 放声鸣
- 3084字
- 2025-04-21 15:09:07
上海展览中心的招聘会场。
人头攒动,嘈杂的人声中.
林悦站在,贴满规划图的展板前,声音洪亮道:
“我们不是在招建筑工人,是在招募城市的设计师。”
“在这里,你们将参与到一个改变城市面貌、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伟大项目中!”
她的话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
“这位应聘水电工程师的师傅,你好。”
她指尖划过社区医院的效果图,继续说道:
“您在电厂工作过,应该知道管线布局就像人体经络一样。”
“要让每一户的水龙头都流出稳定的生活。”
“我们的项目对细节要求极高,每一处管线的铺设,都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
这时。
一位年轻人挤到前面问道:
“我刚从建筑学院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你们会考虑吗?”
“经验可以积累,但创新的思维和对建筑的热情更重要。”
林悦微笑着看着他道:
“我们公司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只要你有能力、肯学习,这里就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
......
隔壁的小会议室里,气氛则显得更加严肃。
王健正在面试从香港空运来的资料。
华润置地前项目经理,陈启文的简历。
陈启文坐在对面。
神情沉稳,手中的钢笔在“配套设施运营”一栏画了重点。
他出言问道:
“在内地做社区,最难的不是建设,是让学校、医院真正融入生活。”
“但很多项目建好后,配套设施只是摆设,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关于这一点,公司是怎么考虑的?”
“您看这张图纸。”
王健推过一杯茶水,目光真诚道:
“我们在青石镇建的家电集散基地,现在已经有200家企业入驻。”
“他们的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家?”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房子,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
陈启文盯着图纸上标红的“公交首末站”,若有所思。
“交通是社区的命脉,你们能考虑到这一点,说明有长远的眼光。”
“但社区的运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管理。”
“所以我们才诚邀您的加入。”
王健也笑着道:“
“您在香港有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社区。”
“我们可以给您足够的权限,让您带自己的港式物业管理团队,并且参与项目后评估。”
“只要能把项目做好,一切都好商量。”
“王总很有魄力,我喜欢和有想法的人合作。”
陈启文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道:
“不过我还有几个条件...”
从团队组建到利益分配,从项目管理到未来发展。
陈启文对每一个问题都提了很多他的看法。
这场面试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最终。
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感谢你的加入。”
王健也握过陈启文的手道:
“我们要为公司建立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
“让精益置业在房地产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
外滩22号的木质楼梯发出吱呀声。
王健跟着装修师傅,正在傅查看二楼办公室。
百年柚木地板上,新隔出的绘图室洒满阳光。
墙角整齐码放着,从德国进口的海德堡晒图机。
“财务室要用三道铁门,”
他敲了敲样板间的防火门提醒道:
“里面存放着公司的重要财务资料。”
“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但设计师的办公室要留足观景窗。”
“他们需要看着黄浦江画图纸,灵感有时候就来自窗外的风景。”
“王总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来。”
装修师傅点点头道:
“不过有些地方的改造难度比较大,可能会超出预算。”
“预算可以适当放宽,但质量不能打折扣。”
王健思考片刻回应道:
“这栋老洋楼承载着历史。”
“我们要在保留其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办公空间。”
正说着。
周悦抱着厚重的银行文件进来。
脸上带着一丝忧虑道:
“开发贷批了300万,但抵押品必须是青石镇的商铺。”
“王总,这风险是不是有点大?”
“抵押就抵押,等我们拿下陆家嘴的地,这些都会变成信用积分。”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精益置业宪章”,接着说道:
“像组装家电那样建造房屋,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拆解检验。”
“我们做房地产,靠的是品质和信誉,只要项目做好了,这点风险不算什么。”
......
随后。
他召集公司核心成员开会,讨论办公室的布局和功能划分。
大家各抒己见。
有人建议设立员工休闲区,缓解工作压力。
有人提出要建立资料室,方便查阅各种建筑资料。
王健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不时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在装修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比如老楼的电路老化,需要全部重新铺设。
部分墙面出现渗水现象,需要进行防水处理。
但王健和团队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与施工方沟通协调。
......
当办公室的装修,接近尾声时。
整个空间焕然一新。
既有老上海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绘图室里。
设计师们已经开始调试设备,准备迎接新的项目。
财务室的铁门安装完毕,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文件。
各个部门的办公室里,员工们忙碌地布置着自己的工位。
......
苏州河沿岸的钢材仓库里。
弥漫着铁锈,和机油的味道。
林悦蹲在地上,手中的千分尺,正在测量钢筋直径。
“林小姐,这个精度连宝钢都没要求过。”
钢材商老金赔着笑,在一旁说道:
“您这样较真,我们的成本可就高了。”
“我们的房子要住三十年,每根钢筋都要能承受台风。”
林悦擦掉尺身上的锈迹,眼神坚定道:
“质量是我们公司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她站起身,指着仓库里堆放的钢筋,接着说道:
“这些钢筋的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而且每批次都要随附炉号追溯单,现场抽检不合格率超1%即终止合作。”
“这是我们的底线,谁都不能打破。”
“林小姐,您这要求也太严格了。”
老金皱起眉头道:
“现在钢材市场竞争激烈,按您说的做,我们利润就薄了。”
“利润重要,还是信誉重要?”
林悦反问道:
“只有保证了质量,我们的合作才能长久。”
“您要是觉得不划算,可以不做这笔生意。”
“但我相信,有远见的供应商,会看到其中的价值。”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
老金最终还是同意了林悦的要求。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
林悦又仔细检查了每一项条款,确保没有任何漏洞。
......
同一时刻。
锦江饭店的旋转门里。
王健正与汇丰银行的投资经理碰杯。
水晶吊灯下。
王健摊开的项目计划书上,“产城融合”四个字被红线圈住。
“家电产业带来人口,房地产留住人口,商业配套服务人口,最终形成闭环生态。”
王健向投资经理解释道:
“我们的项目不仅是房地产开发,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提供土地款的25%融资,但商业部分的运营管理权要由汇丰推荐的团队负责。”
投资经理的钢笔在“土地增值预期”一栏画了星号,接着说道:
“这是我们的合作条件,希望王总能考虑清楚。”
“商业运营管理权可以协商,但社区文化中心的自主运营权我们必须保留。”
王健沉默了一会儿,才继续道:
“这是我们对青石镇迁坟户的承诺,也是我们打造人文社区的重要部分。”
投资经理有些意外。
他出言问道:
“王总,为了一个文化中心,放弃这么大的利益,值得吗?”
“值得!”
王健语气坚定道:
“我们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还要有社会责任。”
“文化中心是社区的灵魂,它承载着居民的情感和记忆。”
“只有保留自主运营权,我们才能按照自己的理念,为居民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
经过几个小时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午夜签约时。
外滩的钟声敲响十二下。
合作备忘录的末页,王健特意加上:
“保留社区文化中心的自主运营权,那是给住户的承诺。”
......
当精益置业的第一块铜牌,挂在外滩老洋楼门前时。
整个公司,都沉浸在忙碌而又兴奋的氛围中。
绘图室的灯光,已连续亮了三个通宵。
郑涛对着人员架构表核对资质证书,每一个名字都要反复确认。
林悦在供应商名录上标注重点合作单位,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优先级。
李婷正在给每个部门分发印有公司logo的搪瓷杯。
杯底烧着“精益筑家”的烫金字,与当年青石镇迁坟时的纪念缸遥相呼应。
......
窗外。
黄浦江面的渡轮,拉响晨雾中的第一声汽笛。
王健站在顶楼露台,看着浦东方向,正在崛起的塔吊群。
忽然想起在青石镇调解迁坟时,张大爷坚持要留的,九连灯祭祖空地。
图纸上那个小小的圆圈。
从来都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土地上安心扎根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