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孩子和家长闹情绪
- 智慧家长这样做2:必须重视的98个常见问题
- 戴东
- 1100字
- 2025-02-11 17:35:16
一位家长反映,他家孩子今年10岁了,学习还不错,就是经常和父母闹情绪。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长大了还总是和家长闹脾气。直到一天晚上他看到孩子的空间留言,才明白了原委:孩子说自己太孤独了,经常一个人在家,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心,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其实这位家长已经知道答案了,孩子呼唤爱已经表露得很明显了。在孩子常见的几种索取爱的方式里,排第一的便是用情绪来表达。
我们经常在家庭里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今天本来答应孩子早点回来做饭,陪孩子看电视,结果却爽约。这个时候孩子对父母发脾气,对父母说“我很生气”,其实他想要表达的是“我很需要你,但是我感受不到你对我的重视”。
除了生气这种情绪之外,孩子会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伤心或者委屈。这个时候,孩子还是期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理解和保护的。但是这对他来说是可能没办法说出来的需要,于是他就会以闹情绪的方式表现给父母,希望父母能识别,然后满足自己。
其实除了常见的闹情绪这种方式,家长还要了解孩子索取爱的其他形式。
很多孩子会故意在人前表现得很优秀,表现自己好的一面,掩盖自己不好的一面,其本质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认为别人只有认可自己的优秀,才会喜欢自己,自己才会获得爱。而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在童年的时候,父母给他的爱是带条件的。比如很多父母会随着孩子的成绩高低而心情上下起伏,孩子表现得优秀就赞赏孩子,奖励孩子,孩子表现得不好就责骂孩子。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感觉只有自己做得好的时候,父母才是爱自己的。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活得比较累,因为他一直追求优秀,害怕失败,怕自己做不好从而失去爱。活在恐惧里的人是不会开心幸福的。
还有一种索取爱的方式是用回避的方式索取爱。而这种方式只能离真正的爱越来越远。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孩子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显得格外冷漠,其实他们内心是很想靠近别人的,但就是不好意思,为了避免别人发现自己想靠近他们的想法,所以假装冷漠。
有的孩子不好意思主动,对于别人的热情也不好意思接纳,因为他们内心太需要别人了。当太需要别人的时候,这些孩子的潜意识就会把他们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上,但是其内心又接受不了自己的卑微,所以只能用冷漠的态度来做防御。
其实这几种索取爱的方式许多家长可能都经历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明明爱孩子,孩子却感受不到。我们明明在孩子身边,爱却传递不出去。我们总是以爱之名去伤害彼此,让彼此之间失去信任。
家长都爱孩子,但是如果爱的方式、方法不正确,反而会做出很多伤害孩子的事情,让孩子一生索取爱,成了爱的讨债者。如果我们还没有学习如何当好爸爸妈妈,那么现在学也不晚,毕竟爱还在,从未消失,只是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它更好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