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货币,平和

“商品自然是要卖到魏地和吴地的。”

魏正胸有成竹的笑了起来。

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有些眉目了,后续除了蜀锦等特产,还有大量的纸张和书籍要贩卖到魏地。

此时,吴魏两国目前依旧沿用五铢钱。

蜀地的商品一旦成功销往吴魏,所换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铜。

这些铜钱回来后,只需扔进炉子里冶炼一番,再刻上“直百五铢”几个字,即便刨除掉火耗,价值也能瞬间翻上一百倍。

这就好比在现代,把东西卖出去换来的是美元,那可是真金白银般的硬通货。

主要原因还是南乡县目前没有铜矿。

魏正虽然是穿越者,毕竟没有带系统,并不知道县里哪里有矿。

在魏正的经济构想里,对于内部市场,货币可以适当加印,只要能保证市场有充足的货物,使得货币流通顺畅就好。

如此一来,利润何止是暴利。

虽说这其中的度必须严格把控,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可眼下,南乡县加上士卒人数也不到三万,地广人稀,资源极为丰富。

在这样的情况下,短期内并不会滋生出严重的经济问题。

货币发行的潜在风险,最需要提防的便是私自铸造货币。

好在整个南乡县都是他的封地,这里的百姓在某种程度上都可算作他的部曲,县内并没有能够挑战他权威的势力,这为他推行经济政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按照历史的记载,大约在一年多之后,吴国就要效仿大汉,铸造大额货币了。

孙权最早铸造的是一当五百的货币,手段不可谓不狠,直接将货币价值大幅提升,从世家和百姓手中掠夺财富。

尝到甜头后,仅仅过了两年,更是变本加厉,干脆铸造一当一千的“大泉当千”。

然而,吴国在推行大额货币的过程中问题百出。

吴国地域辽阔,群山连绵起伏,交通极为不便,这使得货币的流通和管理难度大增。

眼见当家的如此不要脸,国内豪强大族干脆也铸造货币。

这些豪强大族在铸造货币时更加肆无忌惮。

或许觉得仿制官方货币都不过瘾,竟然私自铸造大泉当两千,甚至大泉当五千的货币。

如此疯狂地收割百姓财富,吃相实在太难看,最终直接导致吴国通货膨胀失控。

市场上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商贩们对货币失去信任,干脆拒绝使用货币,转而采用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至于魏国,由于自身经济基础雄厚,世族力量也极为强大。

所以货币制度上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从始至终都使用着五铢钱。

胡超听闻魏正所说,喜形于色地建言道:“魏师,我等不妨大兴商路,然后趁机安插暗桩。

如此一来,既能赚取丰厚铜钱,充实军饷,又能巧妙刺探情报,为我军所用。”

说话时激动的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魏正瞧着胡超急切的模样,不禁露出赞许的神情,微微颔首。

对于不满足本职工作,愿意开动脑筋去发散的行为,他一直是鼓励的。

门下这些学生的性格,他大致上也都有些了解。

胡超此人一直以班超为楷模,平日里对军事韬略、纵横之术尤为痴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两人的名都是超......

班超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绝非仅仅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

更是其在外交场合上游刃有余的周旋技巧,以及在危急关头果敢决绝的决策魄力。

“待时机成熟,相关的曹我自会逐一设立,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

魏正稍稍透露了一些计划,同时循循善诱道:“但需谨记,商路与情报线必须严格区分开来,各自独立运作。

其中缘由,休课后大家不妨深入探讨一番。”

“当下,水利工程是重中之重,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紧接着,我们要依据户籍信息,保证公平合理地分配田地,让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耕牛和犁子,可以以租借和售卖的形式,供百姓们使用。

同时,在南乡城外修筑郭城,完善防御体系的同时,其内建房,供百姓居住。

房屋优先供给给有子嗣和子嗣多的户,当然这都是最基础的房屋,仅能保证居住。

后续可以再建一些改善的房屋,出售给百姓......

嗯,说偏了。

兴建郭城的同时,于田间建造庄园,发展农业经济。

沿着交通要道修建亭邮,保障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和巡察防备。

此外,我们的三清大学也将正式创立,负责教城中所有孩童识字。

......

大家可依据自身的兴趣专长,选择参与相应的事务。”

这些人说是他的门生,其实也可以说是高级随从,可以叫郎官。

魏正自然要告诉他们,目前的一步步计划。

众人闻言,纷纷皱眉思索,开始思量后续的发展。

“魏师,当真要实行三十税一的低税率吗?”

胡排抬起头,一脸认真地问道。

魏正露出一抹狡黠而自信的笑容,意味深长地说:“自然,若不如此,又怎能吸引魏兴郡的百姓前来归附呢?”

他的话语一出口,众学生先是一愣,随后仿佛恍然大悟,脸上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

杨修眼珠子滴溜一转,紧接着补充道:“依我看,恐怕那些隐匿在深山之中的百姓,甚至巴西郡的流民都会闻声而来。”

魏正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如此一来,费巴西可得好好反思一下,为何自己治下的百姓不惜翻山越岭,也要奔赴他处。”

费巴西,自然说的是费祎。

众门生也笑了起来。

魏正的瞳孔深处,隐藏着更多的信息。

如魏兴郡的百姓不来投奔,又如何从中挑选出那些心怀壮志、有勇有谋之人,将他们安插回魏兴郡充当内应呢?

毕竟,再怎么精心安排的奸细,也比不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好用。

如此一来,既能壮大南乡县的实力,又能在暗中为蜀汉布下一张无形的大网,可谓是一举两得。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建兴十三年。

各地都处在平和的状态,原本杨仪也是在这段时间被夺权,然后被杀。

但是现在,一切变得更加平和。

正月岁首之际,魏正还抽空返回了南郑县一趟。

他和马超女儿马俪的婚事,已经走到了六礼之中的纳征。

具体事务自然是由魏延府中长史蒋琬和内院正妻操办。

对于家中安排,魏正欣然接受。

这个时代的婚姻,哪里有什么爱情和自由,有的只是门当户对和政治诉求。

至于情,那就只能婚后交往,日久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