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 (德)扬·贝克尔
- 1058字
- 2020-12-04 17:28:15
候诊室里的自然痊愈
这种情况你了解吗?你正坐在牙医的候诊室里,突然牙疼就减轻了许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突然感觉不灵敏了。相反,坐在候诊室以及由此获得的认知——马上就会被一位专治牙疼的有能力的医生所诊治——已经强烈地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反应。不仅是医生的白大褂,诊所的环境也可以起到暗示治疗和救助的作用。其结果是:疼痛突然减轻了。
身份和权威所传递的一切都会对我们的潜意识造成特别强烈的影响。通常,医生都非常了解这一点,所以也逐渐产生了“说话的药物”这个概念。如今,许多科学家认为,被视为权威人士的医生与其病人之间的交谈是疾病得以治愈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它被看作安慰剂效应产生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第七章还会更加详细地论述安慰剂效应)。可惜的是,医疗保险公司对此并不热心,因为时间就是金钱,而医生的时间比一粒药更加值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医生根本不需要讲那么多,一句“一切都会好转”就会对潜意识发挥令人难以置信的暗示性效应。因为如果医生这么说的话——一般的基本假设就是如此——那么这肯定是真的。大部分人100%信任医生,人们常说“穿白大褂的半神”,这不是毫无缘由的。对某人或某事的信任使得信息坚若磐石地扎根于潜意识之中。之后,它们在那里作用于身体。相反,假如医生说的是“没救了”,那由此产生的效应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所以,负责的医生不会做出如此绝对的诊断,即便前景确实不妙。何况,自然痊愈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我自己也没法摆脱这种医生效应。在我儿子三个月大的时候,他突然大哭大闹起来,我和我太太此前还从未经历过这种状况。我们担心地去找儿科医生,因为我们无法使孩子平静下来。
终于,我们被叫到了诊室里。医生微笑着,他的白大褂散发出专业和使人平静的光辉,我马上就觉得没那么不舒服了。当医生看起来如此可靠的时候,情况似乎就已经不那么糟糕了。我太太也显得平静多了。医生瞥了一眼我们的儿子,小心地把他的小肚子翻过来,说道:“别担心,就是三个月常见的小儿肠绞痛而已。所有的婴儿都会这样,没什么严重的。”当时的场景就像他念了个咒语似的。从这一刻起,我和我太太都放松下来。从这一秒到那一秒,我们的内心活动完全正常化了。这只是因为一位权威人士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而情况其实还是一样的:我们的儿子还是因为肠绞痛而哭闹。但是尽管如此,此时的情况对我们而言已经完全不同。
你看,话语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当它们被我们所信任的人说出来时。为人父母者与孩子交流时,要特别记住这一点,老师和其他教育者也是如此。一句不经意的“你做不到”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