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按我想的做: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技巧
- (德)扬·贝克尔
- 1785字
- 2020-12-04 17:28:12
重复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重复是催眠最有效的基本技巧之一。
美国的一份大学生报曾刊载过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整个学期一再地在报上散布没有意义的、由字母随机组合而成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世界上的任何语言中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它们可能是“Upru”或是“Mulofa”。这些字母组合中的其中一些经常被印刷出来,而其他的则只是偶尔出现。之后,让对这些只是想象产物的词语一无所知的大学生们去评判哪些词有积极意义,哪些词有消极意义。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大学生们猜测,常被印出来的那些词背后隐藏着积极意义,而在那些很少被印出来的词背后则隐藏着消极意义。我们大脑中最初的评价系统的运行竟然如此简单!
这样一种评价以如下方式产生:当我们第一次感知某物时——一个单词、一张脸、一个广告、一首歌,这个一闪而过的痕迹会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假如以后我们不再遇到这个事物,这个痕迹很快就会变得淡薄。但是如果我们很快就第二次遇到这个事物,那么神经联结就会变得牢固。第三次时,我们就已经有了真正的“纹路”。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直到新的内容在我们的脑海里确定下来。这个过程的进行未经我们参与,且我们无法抗拒。
随着一再地重复,即便是本来让人恐惧的东西也会变得平平无奇,不再被感知到危险。请设想,你沿着一条街道开车,看到一辆燃烧着的汽车,起初你当然是感到惊恐的。当你第二天开车经过同一段路,在同一个位置又看到一辆燃烧的汽车时,这种惊恐就不再那么大了——假如我们并未同时遇到什么令人不适的事情。在某个时刻,这里只不过是“那个汽车燃烧的地方”而已。我们会习惯一切。
但是还有其他事情发生。
第一,当新的内容确定在我们脑海中之后,和它有关的事情就会比它周围的其他环境更快地被我们感知到。第二,它会突然被评估为积极的,被认为是真的,且不需要任何检验,就像大学生报上的词语一样。
其中有意思的是:和它有关的事情是被有意识还是被无意识地感知到,这一点并不重要。在超市实验中,受试者买了“爱”和“力量”等话语旁边的洗涤剂、果酱和鸡蛋,这些话语马上就会使人产生良好的感觉。我们看到它们的次数越频繁,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就越深,受试者却根本记不起来,他们曾在超市入口处看到过相同的话语。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发挥了影响。
研究者发现,当我们有意或无意地识别出某物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激素多巴胺。多巴胺具有类似安非他明的效用,会使人兴奋。
这种兴奋剂效应被广告和媒体所使用。“主播”作为新闻广播员,其面容会被我们无数次地看到。即便是在脸孔这个事情上,重复也会发生作用。我们都对主播很熟悉,特别心甘情愿地观看他的新闻,没有哪家电视台会轻率地换掉这一重要人物。请你想想,给“想挑战吗?”这个节目找一位托马斯·戈特沙尔克(Thomas Gottschalk)的继任者曾是多么困难啊!戈特沙尔克不是单单主持这个节目,曾经,他就是这个节目。继承这样的遗产需要勇气,因为很明显,一张不熟悉的脸最初必须承担被拒绝的风险。
在社交网络中,类似雪崩的重复发生得尤其快。在推特或是脸书上,随意一条很小的消息就有可能闪电般被用户复制成千上万次。由此,我们会被无限频繁地灌输同一条消息。即便这条信息是同一来源,即便是一条假消息,通过这种方式,也会突然让人觉得是真的。
倘若这条消息也被我们信任的人传播: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家人,那么上述情况尤其如此。因此在网络上,早就有社交媒体专家混迹于我们人群之中。他们有目的地散布消息,制造观点或是宣传产品,这被称为病毒性营销。它之所以被叫作这个,是因为它就像病毒一样繁殖,侵入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潜意识不去询问这条消息是从哪里偶得的,也不去询问它是否只是复制过来的。潜意识首先会自动做出反应。
在远古时代,这一机制很有意义。当我们去采集和狩猎的祖先们第一次踏上一条陌生的小路时,他们特别警惕和小心翼翼。未知的事物可能意味着危险,但是警惕和小心翼翼十分耗时。谁猜想每一棵树后都有剑齿虎群或是陷阱的存在,谁为了不掉下去而检查地面,谁就只能非常缓慢地前行。假如我们的祖先们经常走这条路,但没有发生过什么糟糕的事情,那么,他们路过得就越频繁,对这条路的看法就越好。他们知道:这里没有危险的威胁,我们曾来过这个地方,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这样,他们就能专注于最初的任务:谋取食物。
熟悉的事物向潜意识发出值得信任的信号,它本来就对现代媒体的乘法效应一无所知。对此,只有意识明白,但它的意见起初并不会被征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