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

如果你想通过例如自我催眠的方式对潜意识进行重新编程,那你首先得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每天做的事情中,有40%都不是有意识去做的,它们作为一种习惯,是由潜意识控制的。这能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非常轻松,因为如果我们在每次做事前,都要先想想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是否真的有兴趣去做,以及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做,那样估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连床都起不了。我这并不是在开玩笑,这件事听起来可能是这样的:当我们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要起床时,如果从抬腿坐起来,到打开卧室门,走进卫生间,再到冲咖啡的每一步都要去考虑和计划的话,我们就没法起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状态类似于一个尚未了解生活各方面细节的小孩子。许多习惯甚至不再有意识,因为它们不会干扰我们,反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

然而情况却并非总是这样。你有驾照吗?想想看,你当时是怎么学会开车的。想想你第一次上教练车的情景。你当时可能会想:“嗯,现在我得用这只脚踩离合,用另一只脚踩刹车和油门,同时还得换挡,打方向盘,而且还要保持对车道的关注。这该怎么办啊?天啊,教练还想让我变道的时候扭头看后视镜。我永远也记不住这一切,我永远也学不会!”我在第一节驾驶课后就坚信,我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永远不能做到这一切的人。除了我,其他人都能学会开车。

虽然这样,但我还是很想拿到驾照的。会开车是一种自由,可以让人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尽管第一节驾驶课的经历令人沮丧,但我继续坚持的动力还是很大的。我当然没有放弃。在第二节驾驶课上,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三节课的时候好了一点点。到了第四节课的时候,突然间,我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就不再熄火了。从第五节课开始,我就体验到驾驶的乐趣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车这套流程对我而言就成了自动的。每一步操作都进入了潜意识,我在踩油门和离合器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了。当我们做某件事情时,不需要去多想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由地思考其他的事情了。

我们的大脑首先试图使每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都成为一种习惯。完全不管这种习惯是一种让你先开始一天生活的实际技能(比如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开门、往面包上涂黄油),还是让你的生活变得轻松的方法(比如开车、在电脑键盘上打字时使用的十指系统),也不管这是一种健康的习惯(比如起床后慢跑)还是一种坏习惯(比如即使距离很短还是开车而不是骑自行车,即便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锻炼)。在所有这些惯常行为中,基底神经节起着主要作用。大脑中的神经中枢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所以不仅我们人类,甚至爬行动物或鱼类都拥有神经中枢。基底神经节不在乎我们如何评价某项事物的好坏,它们的工作是计划和编排重复性的运动序列。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基底神经节受到了影响。据观察,那些受影响的人已经不能再学习新的行动序列。

所有的习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提供“奖励”。对于像开车这样复杂的学习过程,“奖励”在练习过程中直接来自大脑。当新技能被越来越多地掌握时,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这是一种人体“兴奋剂”,有着与吗啡相似的化学成分。就连婴儿和小孩子也都是多巴胺“瘾君子”,令人兴奋的刺激促使他们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新事物,直到最终掌握了它们。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任何孩子都不会学会走路或说话。

相反,坏习惯一般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就能养成。坏习惯的养成花不了多少力气,所以也不需要先从大脑中分泌“兴奋剂”刺激我们。不过我们还是能得到心理上的“回报”。“少费劲”与“效果好”的结合使坏习惯变得特别顽固。许多毒品都会影响多巴胺的分泌。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小负荷中,对精神的刺激首先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假设你平时喝咖啡很多,那么,你可能会在早上喝第一杯时真正享受到咖啡因的影响。虽然咖啡因并不直接与多巴胺受体对接,但通过大脑中的链式反应,会导致更多的多巴胺在体内循环。至少喝第一杯的时候是这样。在喝完第一杯之后,身体的反应就不再那么明显了。例如,我们注意到,第二杯和其后的每一杯都不能再像第一杯那么提神了。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继续一杯又一杯地喝,即使手心开始出汗,神经开始颤抖,即使这时候的咖啡只能带来苦苦的味道。

为什么咖啡爱好者会这样做呢?

因为每一杯咖啡都会带来另一种精神上的回报。在厨房里冲煮咖啡的时间可以算是一种工作中的休息,而且这还是老板允许的合理合法的行为。另外,还会让我们觉得“我享受了美好的东西”,或者有了一段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当然这些宽慰对于精神而言也会有生理上的影响,例如可以转化为生理上的放松。然而,人们认为,即使是在像吸烟这样的“上瘾”行为中,精神上的奖励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休息也可以算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例如在日常压力中沉思的时刻。此外,当人们十几岁开始吸烟的时候,就已经在潜意识中认为,抽烟就意味着潇洒,意味着我已经是大人了,意味着我有反叛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