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学校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 吴惠青
- 430字
- 2020-06-24 18:22:29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宏观资源配置格局上一直采取以农补工、城市“优先”农村的政策。从某种层面来讲,新农村建设不算一个新概念,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历次新农村建设的回顾有所体悟。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这一命题给我国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使命,这也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也都采取过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当今,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其产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三农”本身,因而,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