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辩论场上的心跳》
周雅南把《挪威的森林》放进书包最外层,手指在书脊上停留了几秒。这是她今天特意带的——自从前天宋远哲提到喜欢村上春树后,她就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幻想着或许能有机会再聊上几句。
教室里已经来了大半同学,宋远哲的座位空着。周雅南悄悄松了口气,她还没想好要怎么自然地开启话题。
“紧急通知!“班长陈昊突然冲进教室,拍着手吸引大家注意,“下周三校辩论赛,咱们班对4班,原定的一辩手张婷得了急性阑尾炎,刚送医院!“
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周雅南低头假装整理书本,心里暗自庆幸这种麻烦事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替补呢?不是有预备队员吗?“有人问道。
陈昊一脸苦相:“替补昨天请假回老家了。现在只能重新选人。“他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视,“有谁有辩论经验的?“
一片沉默。
“周雅南可以。“林小雨突然举手,“她转学前是明德辩论社的!“
周雅南猛地抬头,瞪大眼睛看向林小雨。她确实参加过两次辩论赛,但那只是社团活动要求,而且表现平平。
“太好了!“陈昊如释重负,“就这么定了,资料我放学给你。“
周雅南张了张嘴想拒绝,却发现全班同学都期待地看着她。她的视线不自觉地飘向宋远哲的空座位,仿佛那里能给她答案。
直到下午班会课,宋远哲才出现。他安静地溜进教室,额前的头发有些湿,像是刚洗过脸。周雅南注意到他的右手食指缠着一小块创可贴。
“你去哪了?“她鼓起勇气小声问。
宋远哲似乎没想到她会主动搭话,愣了一下:“音乐教室。“他顿了顿,补充道,“钢琴练习。“
周雅南正想回应,班主任王老师走了进来:“辩论赛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全班都要去给咱们班加油。“她看向周雅南,“好好准备,别有压力。“
压力恰恰在此刻如潮水般涌来。周雅南攥紧了手中的笔,指甲陷入掌心。她最害怕的就是在众人面前发言,这也是她放弃明德辩论社的主要原因。
放学后,周雅南垂头丧气地收拾书包。陈昊塞给她一叠资料,鼓励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就匆匆离开了。
“对不起啦,“林小雨凑过来,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我以为你很喜欢辩论呢。“
“没关系。“周雅南勉强笑了笑,“反正就一次。“
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周雅南翻看着那些资料,辩题是“网络时代,纸质书籍是否会被淘汰“,她所在的正方立场是“纸质书籍不会被淘汰“。论点都很常规,缺乏新意。
“需要帮忙吗?“
周雅南吓了一跳,抬头看见宋远哲站在她桌前。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我...不太擅长公开演讲。“她老实承认,声音越来越小。
宋远哲拉开她前面的椅子坐下:“去年我参加过辩论赛。“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有些资料可能有用。“
周雅南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愣住了。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辩论技巧和经典案例,字迹工整得像是印刷品。有些地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
“你...你要上场吗?“她结结巴巴地问。
宋远哲摇头:“我是后勤组。“他指了指她手中的资料,“第三页那个'沉浸式阅读体验'的论点不错,但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周雅南低头翻看,心跳加速。他靠得很近,近到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水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柑橘香气。
“还有这里,“宋远哲伸手指向一段文字,创可贴擦过纸面,“可以从神经科学角度论证纸质阅读对记忆的影响,我有篇相关论文,明天带给你。“
“谢谢。“周雅南真诚地说,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些。
接下来的几天,周雅南每天放学后都会留下来研究辩论资料。宋远哲总会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座位,有时递给她一份剪报,有时只是简单讨论某个论点。他们的话题渐渐从辩论扩展到喜欢的书籍、音乐,甚至小时候的趣事。周雅南发现,看似高冷的宋远哲谈起感兴趣的话题时,眼睛会微微发亮,语速也会变快。
比赛当天,周雅南站在礼堂后台,手指冰凉。她透过帷幕缝隙看向观众席,黑压压的人群让她胃部一阵绞痛。
“别紧张。“陈昊递给她一瓶水,“就当下面全是南瓜。“
周雅南勉强笑了笑,目光却不自觉地搜寻着什么。终于,她在后排靠过道的位置看到了宋远哲。他安静地坐着,手里拿着笔记本,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抬头看向舞台方向。
尽管隔着这么远,周雅南还是能感觉到他目光中的鼓励。她深吸一口气,突然想起昨天他说的:“就当是在和我讨论,就像这几天我们做的那样。“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周雅南走上台,灯光刺得她眯起眼睛。她看到4班的对手们自信满满地坐在对面,其中就有以口才著称的学生会副主席刘婷婷。
“正方一辩,周雅南同学,请开始你的立论陈述。“
周雅南的手指紧紧抓住讲台边缘。礼堂里安静得可怕,她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开场白在脑海中变成一团乱麻,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看到了宋远哲。他坐直了身体,对她做了个深呼吸的动作,然后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那是他们讨论时他常做的手势——“思考“。
周雅南跟着深吸一口气,突然找回了声音。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网络时代,纸质书籍不会被淘汰...“
随着第一个句子流畅地说出,紧张感奇迹般地消失了。周雅南越讲越顺畅,甚至加入了几个和宋远哲讨论时想到的论点。当她引用那项关于纸质阅读增强记忆力的神经科学研究时,她看到评委们交换了一个赞赏的眼神。
自由辩论环节,刘婷婷咄咄逼人:“对方辩友难道不知道现在电子书销量已经超过纸质书了吗?这难道不是淘汰的前兆?“
周雅南想起宋远哲的提醒——“当对方用数据攻击时,指出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她稳住心神:“销量变化只反映市场选择,而非价值淘汰。正如数码相机没有淘汰胶片摄影的艺术价值一样...“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周雅南不自觉地看向宋远哲的方向,他微微点头,嘴角上扬。
最终,评委宣布7班以微弱优势获胜,特别表扬了周雅南“新颖的论证角度和冷静的临场发挥“。同学们围上来祝贺,林小雨激动地抱住她:“你太棒了!我都不知道你这么能说会道!“
周雅南在人群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发现宋远哲不在。一股失落感涌上心头,直到她走出礼堂,才看到他靠在走廊窗边,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
“给。“他递过一瓶,“讲得很好。“
周雅南接过水,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一阵微小的电流似乎从接触点蔓延开来。“多亏你的帮助。“她轻声说,突然注意到他右手上的创可贴不见了,留下一道浅浅的伤痕。
他们并肩走在放学路上,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宋远哲突然问:“你喜欢悬疑小说吗?“
“嗯,尤其是东野圭吾的。“
“真的?“宋远哲眼睛一亮,“《嫌疑人X的献身》里那个数学天才的设定太棒了。“
“我最喜欢《白夜行》!“周雅南兴奋地说,随即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大,不好意思地压低音量,“那种绵延十几年的复仇,像一首残忍的叙事诗...“
他们一路讨论到校门口,周雅南惊讶地发现宋远哲谈起喜欢的小说时,会不自觉地做手势,眼神也变得格外生动。他们在十字路口分别,周雅南走出一段距离后,忍不住回头,恰好看见宋远哲也转过身来。两人隔空相视一笑,都有些不好意思地迅速转回去。
那天晚上,周雅南在日记本上写满了关于辩论赛的细节,特别标注了宋远哲每一个微小的表情和动作。最后她写道: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真正交谈。他说我的论点'新颖',他说他也喜欢东野圭吾。他的伤口是怎么来的?明天记得问问他。“
写完后,她翻到笔记本最后一页,小心地贴上了辩论赛节目单的一角——那上面印着她的名字,和宋远哲在台下看她时,她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