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老秤,新秤
- 重回八四,那年渔火正旺
- 喝的是古井
- 2053字
- 2025-06-19 17:59:02
而现在小老头这样过来,放着坐在门口的陆恒不搭理,反而是喊着里面的杨桃,
明摆着就想着占点便宜。
“没多少水,就网兜往里面捞的时候,顺便带了点。
小伙子,我跟林家是亲戚。
杨桃还得喊我一声五叔呢。
杨桃,杨桃……
你收不收蚂蝗了?”老头还想着糊弄过去,把桶往身后一背,继续张着他那满嘴黄牙,对着里面叫嚷。
“我说了,去水,去树叶水草,八分钱一斤。
你找谁收,也得在我这拿钱。
你要是嫌我这边收的便宜,那就找马三他们去收。
我也在马家兄弟那边设了个点。”不是陆恒不懂人情世故,而是他知道这种老头的难缠。
更知道,只要他现在退一步,老头等会出去一宣传,那各种破烂事,就会接踵而至。
陆恒的话语,带上了一些恼怒。
这让小老头不由重视了起来。
小老头抬头瞅向陆恒,眼见陆恒就是一脸严肃。
“哎,哎,谁收都一样,就是这点玩意,还当个真呢。
小伙子,你说怎么收,你来处理。
反正我老头子也不懂这个。”老头子没跟陆恒死犟,要这个时候,只有林家收这个,他说不定要胡搅蛮缠一番。
但现在陆恒说到了马家,也就说明,这个小年轻已经跟马家商量好了。
这就是不管去什么地方做生意,都要拉一个地头蛇的原因。
也别说现在,就是到了后世,去地方上收土特产,要是不经过当地的中间商,能把外地商人坑得裤衩都没有。
不管是经公还是经私,人家就是不跟你讲道理。
而那些中间商,大多都是地方上的狠人。
不论是地上长的,还是树上结的,又或者是水里养的,
都得先经过那些中间商扒一层皮。
就是这么回事。
不然陆恒干嘛要想着先找马家这个仇人,来掺和这个生意呢?
而且还是给马家送上了暴利。
因为这部分利益不舍出去,陆恒这个生意根本就做不起来。
“婶子,过来帮忙清理一下,把这家的蚂蝗称一下。”陆恒眼见着老头服软了,这才对着里面喊了一声。
杨桃大概也是有数的。
不然刚才老头那么大声,杨桃不可能没听到。
但她一直就是绷住了没出来。
估计也有试试陆恒成色的想法。
这个倒不是说杨桃想着算计陆恒什么。
而是通过这种小事,试探一下陆恒的性格。
要是陆恒只是老好人,那杨桃就会把对陆恒的期望调低。
这个年头,要是撑不住这种场面的人,那也就护不住她跟林茵。
那原来杨桃把林茵拜托给陆恒的想法,可能就要改变了。
不论什么年头,男人都得该讲道理的时候,讲道理。
该狠的时候,也别考虑太多。
“哎,出来了。
呦,五叔啊。你老还有这个闲工夫,去搞这些东西?
咦,还搞了不少呢。
五叔,不过,这生意不是我家的。
是这位陆同志跟马主任家合伙的。
以后,这些水,还有混在蚂蝗里的螺丝,你先弄出来。
不然我这边不好说话。····”杨桃麻利的走了出来,把老头手里的木桶往手里一接,顺手就倒在了篮子里,眼疾手快的一番挑拣,篮子里面就光剩蚂蝗了。
嘴皮上,杨桃也没停,客气话没少一句,精挑细选没少一样。
等做完这些,还把篮子拎了起来,上下甩了两下,这才对着屋里喊道:“茵茵,茵茵,把厨房那杆小秤拿出来。”
看杨桃麻利的动作,就说明,她对收购上的事早就准备好了。
陆恒没想到的是,林家竟然连秤都有。
这玩意,现在普通人家可不多见。
就是去农贸市场,现在还专门有一种人。什么生意都不做,就拿着一杆秤帮买卖双方称量斤两,就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这种人也被称为“秤匠”。
没奈何,现在一把秤,便宜的几块,好的也得十几块钱。
要是中药铺里那种带戥子托盘的小秤,能卖到二三十。
精度越高,价格越贵。
所以这个时候的市管,要是抓小商小贩,第一个没收的,就是秤杆秤砣。
这个上面,的确是陆恒疏忽了。
他没想到称量的上面。
却是没想到林家还有这个底蕴,家里竟然有秤。
不过想想林家的家世,家里有秤,也不是太难理解的事。
毕竟这东西小,不占地方,随便往哪个洞里一塞,都能藏得住。
“除去篮子重量,四斤五两!算你五斤二两,八分一斤,陆同志,得付四毛二。”杨桃麻利的报出了价格。
陆恒都有点晕乎了。
这斤两换算的,他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怎么一会是四斤五两,一会又是五斤二两来的?
陆恒呆萌的目光投向杨桃,杨桃并没有回答他,而是对着他使了个眼色。
陆恒直接掏钱。
杨桃迎上了陆恒,从陆恒手上的钱里,抽出两张两毛的。
眼见陆恒手里没有分币,也不耽搁,从自己口袋一阵摸索,掏出一个手绢,打开来,捡出一张两分的,直接递给了小老头。
“五叔,你收好了。就五斤一两五,给你算的五斤二两,你回家算算对不对。”杨桃说话麻利,办事也麻利,就这么一会功夫,已然把这单生意做成了。
而这个时候的老头,根本就顾不上挑毛病了。
他把那两张两毛的纸币,对着太阳光,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
脸上的笑容都能堆砌成菊花了。
“没错,没错,侄媳妇你不会忽悠我老头子。
等会我再去捞,捞来了还卖给你。”老头这辈子不是没见过钱。
但没见过来钱这么容易的。
他家门后面有口浅塘,里面长满了茭白。
他刚才听了蚂蝗能卖钱的事,直接回家喊了儿子家,用趟网把那个塘清了一遍。
怕陆恒只是忽悠,都没想着炮制成蚂蝗干,新鲜的就来卖了。
却是没想到,真的能卖钱。
现在他哪里还顾得上找麻烦的事。
有这个时候,多去捞点蚂蝗换钱多好。
老头乐颠颠的走了。
这个时候,杨桃才凑到陆恒身边解释道:“我家这杆秤,是老秤,十六两的,跟现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