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庐山真面・龙脉现九州
秋分后的第三日,五老峰顶宛如被神秘力量浸染,缭绕的云雾褪去往日的乳白,竟呈现出奇异的青金色,在朝阳的映照下流转生辉,仿佛整片天空都被揉进了古老的秘境。林烟踩着覆满星陨霜的页岩艰难前行,登山靴碾碎霜层时发出细碎的脆响,每一步都扬起闪烁着微光的银色粉末,那是沉睡在岩层中的星陨砂被唤醒。
海拔 1473米处,稀薄的空气让呼吸都变得沉重。林烟掏出怀中的九块铜镜碎片,冰冷的镜面在指尖发烫,刹那间,碎片同时震颤起来,泛起幽蓝的光晕。更令人震撼的是,不远处观星台中央的浑天仪状镜座也开始嗡鸣,青铜铸造的仪身泛起细密的电流,与碎片的光芒遥相呼应。这跨越千年的共鸣,仿佛镜宫九镜在时空长河中终于找到了彼此的印记。
“林姐!快来看!”小陈的声音裹着呼啸的山风传来。他怀中的便携式磁力计疯狂旋转,表盘上的指针如同失控的陀螺,划出诡异的弧线。“地磁指数突破历史极值!”小陈扯着嗓子大喊,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在冷风中瞬间凝结,“你看,指针轨迹和五老峰的褶皱走向完全重合!”他翻开地质勘测记录本,指节重重敲在数据栏上,“观星台的花岗岩基岩里,星陨石含量比能仁寺地宫高出 17倍!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山体,而是天然的星陨石祭坛!”
林烟的目光扫过观星台斑驳的石壁,裂缝中渗出的银色矿脉与镜座的云雷纹隐隐契合。她握紧发烫的铜镜碎片,镜面上浮现出五老峰的立体星图,九道光芒从不同方位汇聚于浑天仪镜座。而此时,远处传来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云层中隐约可见星渊社的标志,一场关乎镜宫九镜秘密的终极较量,即将在这青金色云雾笼罩的峰巅展开。
李教授的洛阳铲轻叩镜座基座,剥落的铜锈下显现金色云雷纹,与《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的“敷浅原之脉,镜宫锁其枢”完全吻合:“汉武帝时期的星官用庐山花岗岩为骨,星陨石为血,铸造了这座九镜归位的枢机台。”
九块碎片在林烟掌心自动排列,镜缘的缺口与镜座的凹槽严丝合缝。当最后一片刻有“格物镜”书痕的碎片嵌入“天枢”位,观星台的二十八宿柱突然喷吐星陨砂,在云海中显形出九江全域的地脉网格——每道金色光链都连接着浔阳十景。
“看浑天仪!”她的镜光扫过青铜仪身,原本静止的北斗勺柄突然转动,指向镜座中央的太极眼,“镜座在吸收碎片中的人文精魄,周瑜的将星、苏轼的音魂、朱熹的格物...都是镜宫地脉的活化剂。”
山体的震颤从脚底传来,观星台的星陨石砖自动翻转,露出刻满《禹贡》蝌蚪文的地宫入口。
林烟的“庐山真面”镜贴近砖面,镜面上竟显形出汉代星官铸造镜座的场景:百位匠人以五老峰云雾为引,将九镜的护脉精魄融入浑天仪。
“地底下有齿轮转动声!”小陈的拾音器捕捉到 18Hz的次声波,“频率和第二十一章锁江铁牛的铁链震颤完全一致,是镜宫地脉枢纽启动的信号。”
九面铜镜突然脱离镜座悬浮空中,镜面映出的不再是云海,而是九江十二时辰的全息影像:晨雾中的白鹿洞书声、正午石钟山的江涛、子夜甘棠湖的戏腔,共同织就覆盖全域的金色网格。
李教授的卫星地图显示,网格节点与长江断裂带、鄱阳湖地堑完美重合。
“这是镜宫的'九州龙脉网'。”林烟摸着悬浮的“星子镜”,镜面潮汐纹与鄱阳湖的实时水纹同步起伏,“九镜合璧不是器物拼接,是让每个非遗重镇的人文精魄回归地脉枢纽。”
最震撼的共鸣发生在镜座太极眼,星陨砂突然凝聚成液态星图,显形出《山海经》中记载的“敷浅原”古河道——那条被地质学家认为消失千年的地下河,正通过镜光在现代卫星图上显形,河道走向与九镜网格完全重叠。
“汉武帝时期的星官,早已通过九镜锁定了九江的地脉命门。”她望着镜面上显形的汉代星官手札,“‘九镜合,龙脉现,敷浅原之水,可照九州’——这是藏在浑天仪里的护脉密语。”
观星台的二十八宿柱突然全部亮起,每根柱子都显形出对应星宿的守护者虚影:角宿是星子砚匠,氐宿是甘棠戏班,心宿是鄱阳湖渔民...他们的手共同托举着逐渐透明的五老峰,山体内部的红色脉络开始显现——那是传说中贯通九州的地脉龙筋。
“地脉在活化!”小陈的地质雷达显示,五老峰下的红色脉络以 3000米/秒的速度流动,“能量频率与九镜共振形成完美谐波,这就是《水经注》里说的'庐山真面,龙脉之枢'!”
暗紫色的雷云突然在峰腰聚集,林烟的镜面上映出三道黑点——那是地效飞行器,外壳的青铜合金在镜光中显形出逆位的云雷纹,正是星渊社窃取的镜宫科技。
“他们来了。”她握紧最后一块嵌入的“庐山真面”镜,镜缘的缺口处闪烁着历代守护者的血光,“但他们不知道,九镜合璧的瞬间,每个九江人都是镜宫的活阵眼。”
当第一架飞行器的探照灯扫过观星台,九镜突然发出太阳般的光芒,金色网格化作光盾笼罩五老峰。
林烟看见,飞行器表面的逆位云纹正在崩解,显形出其祖先在汉代参与铸造镜座时的悔过手印——那是镜宫对背叛者的终极警示。
“启动敷浅原密道!”她将九镜按入镜座的太极眼,观星台的地宫门扉缓缓开启,露出刻满《山海经》地脉图的螺旋阶梯,“九镜合璧只是开始,真正的龙脉显形,还在地宫深处。”
暮色中的五老峰被金色网格覆盖,宛如一座悬浮在云海中的护镜堡垒。
林烟知道,这场在观星台的九镜合璧,不仅是镜宫器物的归位,更是千年地脉与人文精神的终极共振——当九镜的光芒照亮敷浅原古河道,庐山的真面,即将在龙脉显形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