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鄱湖魅影?江豚引迷途

第十七章鄱湖魅影・江豚引迷途

鄱阳湖的黎明被晨雾温柔包裹,乳白的雾气像一匹被揉皱的素绢,轻盈地覆在落星墩的石塔上。这座孤悬湖心的小岛,相传是千年前陨石坠落而成,岁月的风雨在它身上刻满痕迹。晨曦初露,明代修建的石梁从湖面探出半截,梁上“落星石”三个大字历经湖水百年侵蚀,笔画残缺斑驳,却依旧透着股苍凉而庄重的威严,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林烟站在考察船的甲板上,晨风拂动她的衣角,手中的铜镜映出石塔尖顶。突然,镜面泛起细密的波澜,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小石子。这细微的变化让她心中一震——那是镜体对星陨石的本能反应,仿佛沉睡的精灵被唤醒,在镜中泛起神秘的涟漪。

“林小姐,声呐系统调试完毕。”科考队员小陈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来,他的镜片上还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电脑屏幕上,蓝色的波纹不断跳动,实时显示着湖底复杂的地形。“落星墩周边三公里内,磁场异常值比正常值高 37%,”小陈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语气中带着兴奋,“而且和五老峰的镜宫区域同源!这说明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船尾的螺旋桨缓缓转动,搅碎了漂浮的晨雾,考察船划破平静的湖面,缓缓驶入湖心。四周的雾气渐渐散去,落星墩的轮廓愈发清晰,石塔在晨光中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着人们揭开它隐藏千年的秘密。林烟握紧手中的铜镜,目光坚定地望向小岛,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这里或许就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所在。

林烟望着水面下若隐若现的青绿色,想起《星子县志》中“星陨于鄱,坠地成墩”的记载。

父亲曾在笔记里画过落星墩的星图,石塔的方位恰好对应铜镜边缘的“斗宿“刻痕,而今天的科考,正是要揭开湖底与镜宫相连的秘密。

声呐屏幕突然跳出红色预警,密集的波纹在湖底勾勒出人工石道的轮廓。

“120米长,青石板铺就,边缘有榫卯结构!”小陈的声音带着颤抖,“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古代栈道!”

林烟戴上降噪耳机,将水听器沉入湖中。

低频震动通过骨传导传来,那是一种介于钟磬与潮音之间的嗡鸣,频率 17.5Hz——与铜镜在超声波清洗时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她翻开父亲的笔记本,1983年的记录清晰写着:“鄱湖底有星官栈道,以陨石镍矿石铺就,唯镜能鸣之。“”

“看石道尽头!”驾驶员老周突然指向左前方。

阳光下,湖底的青石板路延伸至一片阴影区,那里隐约可见柱形建筑的轮廓,顶部的莲花纹浮雕在水中摇曳,与东林寺的六朝松基座纹饰如出一辙。

考察船在石道正上方停稳,水下机器人“鄱湖号”缓缓入水。

林烟盯着监控屏幕,看着机械臂扫开石道上的淤泥,露出刻满水波纹的石板——每道波纹的间距都是 7.3厘米,正是北斗七星在九江纬度的投影间距。更惊人的是,石板缝隙中嵌着细小的星陨石颗粒,在探照灯下泛着银蓝色光芒。

“这些石板在发送信号。”小陈调出频谱分析图,17.5Hz的声纹在石道表面形成共振环,“就像古代的声波信标,而铜镜就是接收器。”

他忽然指着屏幕右下角,那里有团模糊的黑影正向石道移动,形状像极了传说中的镇水兽。

船舷传来拍打声,老周的渔船不知何时靠了过来。这位皮肤黝黑的渔民捧着个陶瓮,瓮中装着半块刻有“水府”二字的青铜残片:“祖上留下的,说落星墩下有条通往龙宫的路,只有江豚能找到入口。”

林烟接过残片,发现断口处的星陨石成分与铜镜一致。老周的话让她想起在白鹿洞听到的民谣:“江豚拜风,镜宫开缝”——鄱阳湖的江豚,或许正是镜宫结界的守护者。

“二十年前,你父亲来湖里找过这种残片。”老周望着远处的石塔,“他说石道上的声纹是星官留下的密码,要集齐九种频率才能打开镜门。”

他从怀里掏出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林修远站在落星墩上,手中举着的,正是与林烟此刻相同的铜镜。

水下机器人突然传来警报,石道尽头的阴影区浮现出九座青铜井台——与镜中影像完全一致。

井台中央的圆形凹槽里,隐约可见半截铜镜的倒影,镜背篆文在水中闪烁,正是失传已久的“鄱“字镜。

“准备打捞。”林烟握紧父亲的照片,镜面上的北斗七星突然逆时针旋转,勺柄直指井台方向。她知道,这是镜宫在指引方向,而湖底的石道,正是连接五老峰镜宫与鄱阳湖九渊的通道。

夕阳为湖面镀上金辉时,声呐再次探测到异常——石道末端的井台群中央,有个直径三米的圆形凹陷,边缘刻着《河图》的变体符号。

小陈突然指着屏幕:“凹陷的深度是 19.11米,和 1911年鄱阳湖星陨的年份相同!“”

考察船的探照灯扫过水面,惊起一群跃出的江豚。

它们银灰色的背鳍在波心划出弧线,其中一头体型较大的江豚突然转向,背鳍上闪过金属的反光——那是块嵌在皮肤中的铜牌,隐约可见“水府令”三个篆字。

“老周说的没错,江豚真的在守护这里。”林烟轻声道,看着江豚群向井台方向游去,仿佛在引导他们前进。

她取出便携式光谱仪,对着井台凹槽扫描,镜体突然发出蜂鸣,与湖底的声纹形成共振,在水面上投射出微型星图。

夜幕降临前,考察队在石道旁发现了古代碑刻。

风化的石碑上,残缺的文字记载着“星官凿道,通连九渊,以镜为钥,以声为引”。

林烟摸着碑文中的星纹,忽然明白,自己手中的铜镜不仅是钥匙,更是激活整个镜宫系统的共鸣核心。

当第一颗星辰在落星墩上空亮起,湖底的石道突然发出荧光,17.5Hz的声纹化作可见的光带,沿着井台蔓延。

林烟知道,真正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而鄱阳湖底的秘密,正随着声呐的波纹,一点点向她展开。

作者有话说:

下章精彩继续:考察船遭遇突如其来的雷暴,声呐系统瘫痪,渔船被暗流卷向礁石区。危急时刻,背鳍嵌有“水府令“铜牌的江豚群出现,用独特的声波引导船只避险,水下机器人却在礁石区拍到了明代沉船的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