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脑部解剖图,和周小栀当年用的一模一样。
十年过去,他的眼角也爬上了细纹,头发开始泛白,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初——那是三十四年的沉睡留给他的唯一礼物。
“程教授,新患者的fMRI结果。“助理敲门进来,放下一叠扫描图,“和当年周教授记录的病例很像。“
程昱接过文件,指尖在纸张边缘摩挲。这十年来,他完成了周小栀未完成的专著,完善了她的声波唤醒疗法,甚至在国际上获得了她没能亲自领取的拉斯克医学奖。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依然会打开那个装满监控录像的U盘,看着年轻时的周小栀在病床边忙碌的身影,看她如何从青丝到白发,如何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重新拿起听诊器。
窗外,夕阳把云层染成橘红色。程昱走到窗前,望着住院部顶楼的那扇窗户——那里现在是他的植物人唤醒研究中心。
“今天是你离开的第十年。“他轻声说,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无名指上的缝合线戒指,“我治好了二十七个'程昱'...但最想治好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只有一张照片:某大学医学院的新生名册,其中一个名字被红圈标出——
周晓之临床医学系
程昱的呼吸停滞了。那个名字的拼音缩写,和五十年前幼儿园教室里递给他草莓糖的小女孩一模一样。
---
九月的校园里挤满了新生。
程昱站在医学院布告栏前,手指微微发抖。他本不该亲自来看新生报到——作为名誉院长,这太反常了。但他无法解释那种从骨髓里渗出的战栗,仿佛有谁在冥冥中牵着他的衣角。
“同学,需要帮忙吗?“
这个声音像一记重锤砸在程昱心上。
转身的瞬间,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模糊的视线里,一个穿浅蓝色连衣裙的女孩站在那里,马尾辫在脑后一晃一晃,手里抱着厚重的《格氏解剖学》。
“我好像迷路了。“女孩不好意思地笑笑,“找病理实验室...“
程昱的喉咙发紧。她的眼睛——那种琥珀色的、在阳光下会变成蜜糖般的颜色——和周小栀一模一样。
“周...晓之?“他艰难地挤出这个名字。
女孩惊讶地瞪大眼睛:“您怎么知道?“
程昱想说看新生名单,想说听同事提起,但最终只是轻轻抬起手腕,露出那枚缝合线戒指:“猜的。“
女孩的目光落在戒指上,突然皱了皱眉:“奇怪...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一片梧桐叶旋转着落在他们之间。起风了。
---
程昱没有急着相认。
他每周去医学院讲一次课,总坐在最后一排看她奋笔疾书的背影;他“偶遇“她去图书馆,推荐几本周小栀当年最爱的专业书;他甚至在实验室“恰好“需要助手时,选中了她的申请。
但周晓之显然不记得他。这个十八岁的女孩活泼开朗,爱喝奶茶,手机里装满了流行歌曲——和周小栀截然不同,却又处处相似。
直到那个雨夜。
程昱加班到深夜,发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周晓之趴在显微镜前睡着了,桌上摊开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程昱一眼就认出,那是他和周小栀的高中毕业照。
“这是...“
周晓之惊醒,慌乱地藏起照片:“我、我在档案馆找到的...“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程教授,您相信前世吗?“
雨水敲打着窗户。程昱的心跳快得不像话:“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我总是梦到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周晓之困惑地皱眉,“她在病床边唱歌,唱《小星星》...醒来后我发现...“她翻开《格氏解剖学》扉页,上面有一行褪色的笔记:“CY♡ZX“
“这不是我写的。“她声音发抖,“但我就是知道...这是我的字迹。“
程昱的视线模糊了。他想起周小栀专著里那句未完成的话:“建议采用'记忆锚点法'...“
原来她早就知道。
---
毕业典礼上,周晓之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程昱教授。“她看向台下的程昱,阳光在她眼中流转,“您让我明白,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等待奇迹的勇气。“
掌声雷动中,程昱摸到了口袋里的蓝绒布盒子——里面是那枚重新镀金的戒指。
散会后,周晓之在槐树下找到他。
“程教授,“她犹豫了一下,“我决定专攻脑科学...植物人唤醒方向。“
程昱笑了。五十年前在幼儿园沙坑里的约定,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有个问题想问你很久了。“他轻声说,“为什么选择医学?“
周晓之仰起脸,一片槐花落在她发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在等一个人醒来。“
风吹过树梢,沙沙作响。程昱终于掏出那个蓝绒布盒子:
“那么,周晓之同学...“他的声音和二十岁那年的雨夜重合,“你愿意和我一起,创造更多奇迹吗?“
女孩的眼睛瞪大了。她看着那枚戒指,突然泪流满面——不是惊讶,而是某种遥远的、熟悉的喜悦。
“这次...“她颤抖着伸出手,“换我先说——我愿意。“
戒指滑入指根的瞬间,梧桐树的影子将两人温柔包裹。远处传来依稀的儿歌声,像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回响。
[终]
---
后记
这个故事始于一颗草莓糖,终于一枚旧戒指。
命运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失约。
只要还有人记得,所有的离别都是重逢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