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渔镇 谎言与海风

民宿登记簿上的圆珠笔突然断墨时,老板娘眯起了眼睛。她的目光像CT扫描仪般划过:

齐悦虎口的茧(暗房镊子磨出来的V形痕迹)

林夏衬衫第三颗纽扣的缝线(藏着那枚生物芯片的残骸)

两人行李箱相同的磨损角度(说明长期并肩行走)

“身份证?”老板娘指甲敲着柜台,玻璃罐里的腌梅子随节奏晃动。齐悦注意到她无名指有戒痕——和松本集团安保部长婚戒的尺寸吻合。

“丢了。”他掏出学生证(伪造的东京艺术大学摄影系),内页夹着张褪色的全家福。照片里父亲的脸被香烟烫穿,这正是渔镇人对“离家少年”的预期形象。

林夏在楼梯转角掐他后腰:“你哪来的——”

“暗房技术。”他耳语时,喉结擦过她耳钉。后来她发现那照片是用他们初遇时的樱花底片合成的。

台风来临前的黄昏,码头空气黏着咸腥。齐悦帮渔工修补网眼时,尼龙绳在他掌心勒出与相机背带相同的红痕。老船长递来锈迹斑斑的胶片相机作为报酬:“三十年前捞到的,还能用。”

相机里残留着半张未曝光的胶片。暗房红灯下,齐悦看到模糊的船号——正是当年运送克隆体培养舱的货轮。

与此同时,林夏在补习学生家的日历上,发现用铅笔圈出的日期:每月15号,松本集团的医疗船会停泊在废弃3号码头。小女孩仰头问:“老师为什么在发抖?”

“海风太凉了。”她合上英语课本,封底被指甲抠出小洞。回家路上,她买了把新的水果刀——刀身比标准长度短1.5厘米,更适合藏在靴筒里。

烛光在墙上投出两人变形的影子时,齐悦正在拆解那台老相机。螺丝刀突然划破手指,血滴在齿轮上形成奇特的图案——像极了林夏母亲病历上的肿瘤造影。

“寻人启事里...”他转动调焦环,“你父亲用了你十二岁的照片。”这是关键破绽:真正的林夏十二岁时,因克隆体实验住院,根本没有那张照片里的碎花裙。

林夏的刀尖陷入芭乐果肉。汁液沿着木纹蔓延,形成与松本集团Logo相似的波浪线。她突然翻转刀柄:“测谎。”这是他们在钢琴室发明的游戏——刀刃指向谁,谁就必须说真话。

刀尖对准齐悦。

“你还有事瞒我。”

他沉默地取出相机底片,在烛火上烘烤。显影出的却不是图像,而是一串基因编码:林夏的克隆体培养序列。

“昨天在码头...”他的声音混着雨点砸铁皮屋顶的噪音,“我遇到了给你母亲送药的船。”

林夏的瞳孔在闪电中收缩成针尖大小。刀柄在她掌心旋转180度,最终狠狠刺穿写有基因编码的底片。

“不回去。”她拔出刀时,刀尖上沾着芭乐籽,像极了微型追踪器的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