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不配到我值得:帮孩子建立稳定的价值感
- (德)乌里珂·杜普夫纳
- 945字
- 2025-05-07 11:41:01
第二章 寻找宝藏: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
Schatzsuche:Wie Wir Kinder Beim Entdecken Ihres Selb-St Unterstützen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会遵循自我的意识行事——总体来说,他们是根据自己的(而非他人的)需求、愿望、态度、想法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凡事靠自己。要具备自我意识,首先必须认识自己。我是谁?我喜欢什么?什么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什么对我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我喜欢和谁待在一起?对于上述以及其他诸多问题的回答,能让我们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一定要培养出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新生儿依旧以为自己和抚养者是一体的,两三个月以后,他才会感知到他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之后他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会越来越强烈,于是孩子开始体会到自己是一个能够独自做出行动、拥有自我意志的人。最早在一岁半时,孩子开始能认出镜中的自己。在那之前,他会以为镜中自己的影像是另一个小孩。大概两岁半时,孩子开始能够用人称“我”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早年的经历会对孩子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感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影响着孩子是否能养成安稳的联结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多数情况下是母亲或者父亲——的依恋类型。抚养者是否能够理解并及时地满足婴儿的需求,比如饿了、渴了、累了或者想活动一下?抚养者是否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婴儿的情感,比如愤怒、喜悦、悲伤和无聊,并且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抚养者能否通过肢体上的亲密接触传达安全感和庇护感?他们是否能恰当地与婴儿进行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抚养者用什么样的音调和婴儿说话?用什么样的神情面对婴儿?他们的神情传达的是关怀、温暖和爱意,还是疏远、焦虑或不悦?他们对婴儿的关心是持续而可靠的,还是断断续续、难以预测、喜怒无常的?一旦孩子表达出任何情感,他们能够迅速地做出回应吗?孩子知不知道,如果他摔倒了、磕碰到了或者有其他不愉快的体验时,妈妈或者爸爸一定会安慰自己?上述所有因素共同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产生联结感和安全感,是否能拥有所谓的“原初信任”。与父母之间安稳的联结感是孩子的安全港湾,他对世界的探索就从这里启航,并且他可以时时回到这个港湾中休息。
与父母之间安稳的联结感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
如果孩子感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联结是安稳的,他就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他认识周边环境,发展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孩子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