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邀请函
雨水敲打着窗户,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玻璃上抓挠。郑明坐在书桌前,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已经三个小时没有写出一个字了。他的新书截稿日期就在两周后,但灵感却像被这连绵不断的阴雨冲走了似的。
“该死。“他揉了揉太阳穴,端起已经凉透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无法驱散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空白。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的号码。郑明犹豫了一下,还是滑开了接听键。
“喂?“
“郑明?是我,陈默。“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带着某种奇怪的沙哑。
郑明的手指僵住了。陈默是他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但在十年前那场意外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他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陈默是在医院的走廊上,那个总是笑容满面的男孩双眼通红,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
“陈默?真的是你?“郑明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十年了...你去哪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低沉的笑声,“说来话长。我现在在一个叫雾隐村的地方,做民俗研究。郑明,我需要你过来一趟。“
“雾隐村?“郑明皱眉,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为什么突然...“
“你的新书不是遇到瓶颈了吗?“陈默打断他,“这里有你需要的素材。古老的村庄,神秘的习俗,未解之谜...足够你写三本书了。“
郑明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陈默怎么会知道他的写作困境?他们已经十年没有联系了。
“你怎么知道我的...“
“来吧,郑明。“陈默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仿佛就贴在他耳边低语,“三天后有一班开往青峰镇的大巴,从那里再转车就能到雾隐村。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
电话突然挂断了,留下一串忙音。郑明盯着手机屏幕,心跳加速。他打开浏览器搜索“雾隐村“,却只找到几条模糊的信息——一个位于深山中的古老村落,人口稀少,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
窗外,雨下得更大了。郑明走到窗前,恍惚间似乎看见雨中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正仰头望着他的窗户。他猛地拉上窗帘,胸口剧烈起伏。
“幻觉,一定是幻觉。“他自言自语道。
但三天后,郑明还是坐上了那辆开往青峰镇的大巴。或许是因为截稿日期迫在眉睫,或许是因为对陈默突然出现的好奇,又或许...是因为那通电话后每晚都做的同一个梦——梦中他站在一个被浓雾笼罩的村庄入口,听见无数人在雾中低语他的名字。
大巴在山路上颠簸,窗外的景色从城市逐渐变成荒野,再到连绵起伏的山脉。郑明靠着窗户,昏昏欲睡。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将他惊醒。
“青峰镇到了!“司机粗声粗气地喊道。
郑明拎着行李下了车,环顾四周。青峰镇比他想象的还要破败,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年久失修,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一阵冷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和尘土。
“去雾隐村?“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郑明转身,看见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站在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旁,浑浊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
“是的,您是...“
“陈先生安排我来接你。“老人咳嗽了几声,拉开车门,“上车吧,天黑前得赶到。“
郑明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车。面包车内弥漫着一股霉味和某种说不清的腥气。老人发动车子,驶上一条蜿蜒的山路。
“您认识陈默很久了吗?“郑明试图打破沉默。
老人没有回答,只是专注地开着车。山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也越来越密集,茂密的枝叶几乎遮蔽了天空。车内渐渐暗了下来,郑明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
“雾隐村...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又问。
这次老人开口了,声音低沉得像从地底传来:“一个被遗忘的地方。外人很少来,来了的...也很少离开。“
郑明的心猛地一沉,“什么意思?“
老人突然踩下刹车,郑明差点撞上前座。他抬头看去,只见前方的路被一片浓雾笼罩,能见度几乎为零。
“到了。“老人说,“前面就是雾隐村。车开不进去了,你得自己走。“
郑明下了车,站在浓雾边缘。雾气像有生命一般在他脚边流动,冰冷潮湿。
“沿着这条路直走,不要偏离。“老人递给他一个手电筒,“村口有棵老槐树,陈先生会在那里等你。“
郑明接过手电筒,刚想道谢,面包车已经调头开走了,尾灯很快消失在雾中。他深吸一口气,打开手电筒,迈步走进浓雾。
能见度不足五米,手电筒的光线被雾气吞噬,只能照亮脚前的一小片地面。四周寂静得可怕,连虫鸣鸟叫都没有,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在耳边回响。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郑明隐约看见前方出现一个模糊的轮廓——一棵巨大的老槐树,树干粗得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扭曲的枝干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树下站着一个人影。
“陈默?“郑明快步走上前。
人影转过身,郑明的手电筒光照在一张苍白的脸上。那确实是陈默,但又与他记忆中的样子大相径庭。眼前的男人瘦得几乎脱形,眼窝深陷,嘴角挂着一种奇怪的、僵硬的笑容。
“你来了。“陈默说,声音与电话里一样沙哑,“欢迎来到雾隐村。“
郑明感到一阵不适,但还是伸出手:“好久不见,你...变化很大。“
陈默没有握他的手,只是转身指向浓雾深处:“走吧,我带你去住处。村里晚上有宵禁,天黑后不要出门。“
“宵禁?为什么?“
陈默没有回答,只是迈步向前。郑明只好跟上。随着他们深入村庄,雾气稍微散开了一些,郑明得以看清周围的景象——低矮的石头房屋错落分布,大多门窗紧闭,看不到一点灯光。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中。
“这里...一直这么安静吗?“郑明低声问。
“今天是祭日的前夜。“陈默头也不回地说,“村民都在准备。“
“什么祭日?“
陈默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盯着郑明,眼中闪过一丝郑明读不懂的情绪:“雾隐祭。村里的传统。你很幸运,二十年才有一次。“
郑明还想再问,陈默却已经推开一栋小屋的门:“你就住这里。我的房子在村东头,有事可以去找我。记住,天黑后不要出门。“
小屋内部比外表看起来要整洁舒适,有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小厨房。窗台上放着一盏油灯,陈默点亮它,昏黄的光线勉强照亮了房间。
“休息吧,明天我带你去见村长。“陈默说完就要离开。
“等等!“郑明叫住他,“你到底为什么叫我来这里?真的只是为了帮我找写作素材?“
陈默站在门口,背对着他,沉默了几秒才回答:“你会知道的...很快。“然后关上门离开了。
郑明坐在床边,感到一阵疲惫袭来。窗外的雾气更浓了,几乎完全遮蔽了视线。他隐约听见远处传来某种声音,像是许多人同时在低声吟唱,又像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那声音时远时近,让他头皮发麻。
他走到窗前,想看清楚声音的来源,却发现窗玻璃上布满了细小的划痕,像是有人用指甲反复刮擦留下的。更奇怪的是,这些划痕似乎组成了某种图案——一个圆圈,里面有三个交叉的线条。
郑明伸手触摸那些划痕,突然感到一阵刺痛,手指上出现了一道细小的伤口,鲜血渗了出来。他急忙缩回手,却发现血滴落在窗台上后,竟然被木头吸收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地方不对劲...“郑明喃喃自语,决定明天一早就找陈默问个清楚。
他躺在床上,疲惫很快战胜了不安,沉沉睡去。梦中,他又看见了那个被浓雾笼罩的村庄入口,但这次,他听见的不再是低语,而是无数人的尖叫声。
半夜,郑明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他猛地坐起,发现油灯已经熄灭了,屋内一片漆黑。敲门声很轻,但持续不断,像是有人用指尖轻轻叩击。
“谁?“郑明问道,声音因恐惧而颤抖。
敲门声停止了。接着,一个稚嫩的女声从门外传来:“郑先生...快离开这里...趁还能走的时候...“
郑明的心跳几乎停止。他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从门缝往外看。月光下,他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小女孩站在门外,背对着门,长发垂到腰间。
“你是谁?“郑明小声问。
女孩慢慢转过身,郑明透过门缝看见她的脸——苍白得不像活人,眼睛大得离谱,几乎占去了半张脸。她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我是来警告你的...下一个就是你...“
郑明后退几步,撞倒了身后的椅子,发出巨大的声响。等他再看向门缝时,女孩已经不见了。
他颤抖着点燃油灯,屋内重新被昏黄的光线填满。郑明注意到书桌上多了一样东西——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上面是一群村民站在那棵老槐树下的合影。照片背面用褪色的墨水写着日期:2003年10月31日。
郑明翻过照片,仔细查看上面的人。在人群最前排,他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穿着白色连衣裙,正是刚才出现在他门口的那个!
照片从郑明手中滑落。他的目光落在照片角落的一个模糊人影上,那人站在树影里,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但郑明还是认出了那张脸——是陈默!可照片拍摄于2003年,那时的陈默应该只有十几岁,而照片上的人分明已经是成年人的模样。
“这不可能...“郑明喃喃道,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窗外,浓雾中传来一阵低沉的笑声,像是无数人同时在笑,又像是回声重叠。郑明死死盯着窗户,惊恐地发现那些划痕正在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血一样顺着玻璃缓缓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