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来者竟然是三清?拜师太上

亭榭当中。

三名道人虽模样各异,年龄不同。

但周身环绕的气息却深不可测。

举手投足间,均有道韵若隐若现。

易木见三民道人不似常人,虽然心中打鼓,但是却不敢托大,连忙快步向前躬身作揖。

“晚辈易木见过三位前辈,不知三位前辈到访有何指教?”

三人没有立刻作答,只是一味欣赏周遭山景亭榭,最后,还是须发花白老道开口。

“洪荒之中,人人都在为追求天道而争渡。”

“而你跟脚低微,出身仅为一株先天阴槐,经历千难万磨后才得以化形。”

“可你为何化形之后,不将所有造化甘霖吸收以提升底蕴,反而是将剩余甘霖反哺大地,甚至还不留余力的梳理被天雷破坏的大地与自然?”

“难道你不知道造化甘霖的珍贵?”

听到老者的问题,易木虽然不知为何要如此询问,不过随后易木还是遵从本心,做出回答。

“造化甘霖之珍贵,晚辈当然知晓。”

“可是大地跟自然生于晚辈,养于晚辈,晚辈才能得以化形,如此因果,晚辈不能视而不见。”

“何况晚辈又是草木化形,所以更懂大地与自然之珍贵。”

“既然化形期间,自然与大地因为晚辈而遭受破坏。”

“晚辈自然有义务修复,并进行反哺自然与大地。”

“如此,才能求得心意通达,不为外事而牵挂,道途也能更加顺遂,以求无忧。”

听到这个回答,老道也不做评价,只是微微颔首,接着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

“那你好不容易化形之后,却又为了道场,尤其是道场中的这些外物而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

“此举,不正好与你不为外事而牵挂,求得无忧而矛盾?”

面对新的问题,易木看了一眼周围的亭台流水,依旧没有思索,再次回应。

“在晚辈看来,建造道场,包括其中楼台良榭,小桥流水不能归于外事,而是为了顺从本心,讨好自己,让自己有个更好的修行环境,使道途更加顺遂。”

“讨好自己,道心通透,道途顺遂,未来光明。”

“如此算下来,这不也是一种心意通达,以求无忧的表现?”

当第二个问题被易木回答完毕后,老者脸上终于露出笑意。

“刚刚化形就懂得尊重自然,享受无为,你很不错。”

说完,老道又看向身边二人。

“二弟三弟,你们觉得如何?”

旁边,那名年轻道人也是颇为赞许点点头。

“此子虽然刚刚化形,但心性纯良,悟性出众,若能入东昆仑一脉,的确合适。”

倒是那不怒自威的中年人瞥了易木一眼后,微微摇头道。

“但是可惜,出身寻常先天草木一族,跟脚一般,只能勉强做个外门弟子。”

当听到三人的对话后,易木眼神深处闪烁不可思议之色,他像是想到什么,连忙询问。

“不知三位前辈可告知姓名?”

闻言,老者捋须而笑,也不隐瞒。

“贫道乃是昆仑山太清太上道人。”

“这位中年道人是吾二弟,玉清元始道人。”

“青年道人是吾三弟,上清通天道人。”

“吾三人行走洪荒,同道亦合称吾等为三清。”

当老道介绍完后,饶是易木已经有所猜测,做好了准备,但此刻心中依旧翻起滔天骇浪。

竟然是三清!

道祖鸿钧的三位亲传弟子,盘古正宗,更是三尊天道圣人的三清!

这可是位列洪荒最顶尖的先天大神了。

没想到今日有幸,竟然能遇到这三尊大神。

易木诧异之余,眸光之中露出激动,但接下来太清道人的话,更加让他欣喜若狂。

“其实这次来访,是因兄弟三人在天地间游历时,偶然窥得小友。”

“当时见小友在度雷劫,便心血来潮随手掐算了一番,却没想到小友与吾三清竟颇有缘法。”

“后来吾兄弟三人又观察了小友一番时间,发现小友竟真凭出众道心度过天劫。”

“加之刚才与小友攀谈见,发现小友品德性格的确与昆仑山一脉相合。”

“所以现在老道想正式问问小友,愿不愿意从吾三人当中择一人为师,入昆仑一脉。”

说完,太清道人又补充道。

“不过有一点,你虽然品性出众、道心坚定且有毅力,但毕竟跟脚受限,修为欠佳,就算拜师,吾等也只能收你为记名弟子,所以你可以认真考虑清楚再做答复。”

虽然入门只是记名弟子,但易木也已经无法淡定。

三清,均为天定圣人,无论入谁门下,那都是天大的福源。

就算是记名弟子,也不是他一介小小玄仙能够奢望的。

更何况,自己还能从三清当中择师。

此等运气,他都怀疑这是不是就是自己穿越后的金手指。

当然,眼下还不是瞎想的时候。

因为自己虽然可以拜入三清门下,但是还得从中做出选择。

而三清说是三位一体,但后来的路却又均不相同。

易木必须冷静下来,保持清醒头脑,从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首先是上清通天道人。

通天道人擅长截天之道、剑道以及阵道。

成圣之后创立截教,门下弟子众多,提倡众生平等,有教无类,门下弟子也是人才济济。

像多宝道人,金灵、无当、龟灵三大圣母,赵公明,三霄等。

这些人在封神当中也曾大放异彩。

不过易木首先排除的,就是通天道人。

因为通天道人虽然提倡平等,但却不分善恶是非,无论什么生灵,但有缘法,皆可入门。

这也就导致盛极一时的截教后来在封神当中彻底崩溃。

其中极大的原因,就是截教当中某些品性败坏,业力缠身的弟子所致。

所以拜入通天门下,并非最优选。

至于元始。

虽说护短,但过于注重出身跟脚。

易木就算拜入其门下,短时间内必然也不好出头,甚至在其门下永远平庸的可能。

所以元始门下,易木也不再考虑。

最后就是太上。

太上道人门下弟子稀少,哪怕是成圣之后也唯有一名真传弟子玄都大法师。

所创人教,以教化人道生灵为己任,自然清静,无为不争。

反观易木,跟脚普通,又是草木一族化形,与其风格正好相合。

加上太上避世,不染红尘,封神量劫都未曾沾染分毫,这又与易木在洪荒中谨慎生存的观点相通。

如此一番分析下来,择师的最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下一刻,易木迈步,最终来到太上面前。

“弟子易木,拜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