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因怀着满心的疑惑与急切,匆匆告别了威尼斯,一路向北,奔赴俄罗斯沙皇国。海上的风浪依旧,可他的心早已飘向远方那片神秘的冰雪之地,以及宫殿中等待他的莱拉和孩子,还有那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密室。
历经漫长而颠簸的旅程,扎因终于踏入了俄罗斯沙皇国的土地。当他抵达莫斯科时,眼前的景象与他此前所到之处截然不同。城市中高大的东正教教堂错落林立,洋葱头式的穹顶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与周围厚重古朴的砖石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柴烟味,那是人们为了抵御严寒而燃烧木柴所产生的气息,混合着冰雪的凛冽,让扎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气质。
扎因听闻莫斯科的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献,其中不乏古老的桦树皮文献。这些文献承载着俄罗斯早期的历史与文化,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来到图书馆,在管理员的帮助下,得以近距离研究这些桦树皮文献。桦树皮文献的制作工艺独特,古人巧妙地利用桦树皮的特性,将文字或图案刻写在其表面。与波斯常用的羊皮纸相比,桦树皮更加容易获取,成本也更为低廉,这使得普通民众也有机会记录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然而,桦树皮的保存难度较大,容易受到潮湿、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羊皮纸质地坚韧,保存时间更为长久,但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和富商才有能力使用。扎因仔细对比两者的优劣,详细记录下桦树皮文献的保存技术,他深知这些知识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离开图书馆后,扎因听闻哥萨克骑兵在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练,便决定前往一探究竟。哥萨克骑兵以其勇猛善战和独特的突袭战术而闻名。扎因远远地观望着他们的演练,只见哥萨克骑兵们骑着矫健的骏马,在广袤的原野上纵横驰骋。他们的突袭战术强调速度和机动性,往往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时,便如闪电般迅速出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哥萨克骑兵们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长刀和火枪,他们在马背上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武器,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斗技巧。与波斯轻骑兵相比,哥萨克骑兵的装备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攻击性,而波斯轻骑兵则更擅长长途奔袭和游击战术,注重机动性和灵活性。扎因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他意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需求塑造了各具特色的骑兵战术。
夜幕降临,扎因回到客栈。一天的见闻让他思绪万千,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莱拉分享。于是,他铺开纸张,开始写第七封信。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桦树皮文献和哥萨克骑兵的情况,还特别记录了俄式桑拿浴的社会功能。在俄罗斯,桑拿浴不仅仅是一种清洁身体的方式,更是人们社交和放松的重要场所。人们在热气腾腾的桑拿房中,坦诚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扎因亲身感受了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对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亲爱的莱拉:
我已身处俄罗斯沙皇国的莫斯科,这里的一切都与我们之前所见大不相同。桦树皮文献的保存技术让我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与我们波斯的羊皮纸各有优劣。哥萨克骑兵的突袭战术也十分震撼,和波斯轻骑兵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里的俄式桑拿浴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洗澡,更是一种社交活动。我每天都在想念你和孩子,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我回去。
扎因
扎因将信仔细折叠好,装入信封,交给客栈老板,千叮万嘱务必尽快将信送到莱拉手中。
几天后,扎因在街头偶然听闻一位瑞典工程师被流放到此,原因是他拒绝为沙皇国的敌人提供军事技术。扎因对这位工程师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也对他的气节敬佩不已。他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工程师被关押的地方。扎因设法与守卫沟通,表达了自己想要探望工程师的意愿。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见到了这位落魄的工程师。
工程师对扎因的到来感到十分惊讶,也对他的关心表示感激。在交谈中,扎因了解到工程师在机械制造和武器研发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为了报答扎因的帮助,工程师将自己绘制的燧发枪图纸赠送给了他。燧发枪是当时一种先进的火器,相比传统的火绳枪,燧发枪的发火装置更加可靠,射击速度更快,精度也更高。扎因接过图纸,如获至宝,他深知这份图纸对于军事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随着在莫斯科的探索逐渐深入,扎因越发觉得这片土地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展开调查时,一位信使找到了他,交给他一封莱拉的来信。
扎因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莱拉和孩子的思念,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迅速打开信,只见信中除了表达思念之情外,还夹杂着一些奇怪的暗语。扎因反复研读,终于破解了暗语的含义,上面写着“小心双头鹰”。扎因心中一惊,他知道双头鹰是俄罗斯沙皇国的象征,莱拉为何要如此隐晦地警告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险?扎因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他决定加快调查的步伐,同时小心行事,以免陷入未知的险境。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俄罗斯的行程,思考着每一个可能与危险相关的细节,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