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宋金元时期——儿科肝病体系创新,杂病治肝学术争鸣

两宋金元时期是调肝理论的学术争鸣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时期,儿科肝病体系创新,杂病治肝学术争鸣。两宋期间是古代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学亦随之迅速发展,如北宋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总结并创新了肝的生理,以及肝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将调肝论拓展至儿科领域;《内外二景图》形象描述肝脏象体用之别,丰富了肝脏象理论的内涵。金元时期虽战乱纷争,但在中医学界却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易水学派张元素擅长五行用药,发展了肝的苦欲补泻用药理论;其弟子补土派李杲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学术思想和风药调肝的用药特色;而河间学派刘完素完善了对《黄帝内经》肝分属疾病的相关内容,运用五行关系妙解疾病病机;朱震亨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并自成一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肝肾相火随君动,治宜疏肝解诸郁。总之,两宋金元的医家著作对调肝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