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穆儒丐
穆儒丐(1885—1961),生于北京西郊香山健锐营,满族正蓝旗人,祖籍吉林省。原名穆都哩,后更名穆笃哩,亦作穆都里、穆笃里。自号辰公,又号六田(居士)。发文时亦署穆辰公、穆六田。别字儒丐。
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入日本早稻田大学附设师范部史地科。1907年,留日学生恒钧、乌泽声、裕端等创办《大同报》,穆儒丐为主要撰稿人。该报提倡君主立宪,宣扬满汉平等,同革命派展开论战。穆儒丐发表《世界列国现今之状势》《蒙回藏与国会问题》等文。190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讲习3年。1911年春从日本毕业回国。初任禁卫军书记长。清政府覆灭,仕途被阻,遂离开军队,从事新闻和教育工作。1912年,到乌泽声生主持的安福系言论机关报《国华报》做社会新闻编辑,后改做小说编辑。北京期间,曾供职于多家报纸。
1915年,其长篇章回体纪实小说《梅兰芳》连载于《国华报》,至第七回停载。该小说促使报纸销量剧增,因纪实之风,对现实人物的影射,对梨园私寓等旧俗的反映,得罪了“捧梅”派的权贵冯耿光,小说被勒令停刊,穆儒丐被迫于翌年春赴辽宁沈阳教书。1917年冬,经日本人野满先生和北京《顺天时报》日本编辑辻听花(本名辻武雄)介绍,出任《盛京时报》小说编辑。
1918年,出任《盛京时报》副刊《神皋杂俎》主编和主笔。从1918年至1944年,在《盛京时报》发表《女优》《梅兰芳》[1]《毒蛇罇》《香粉夜叉》《海外掘金记》《落溷记》《笑里啼痕录》《同命鸳鸯》《徐生自传》《北京》《财色婚姻》《栗子》《福昭创业记》《琵琶记》《如梦令》《玄奘法师》等多部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有《咬舌》《五色旗下的死人》《电灯》《难女的经历》《市政》《奇案》《道路与人心》《宜春里》《战争之背景》《锄与枪》《猪八戒上任》《他是个文学家》《遗嘱》《悲剧的开幕》《四皓》《一个绅士》《财政次长的兄弟》《春节的报告》《离婚》《一个生了子底妾》《捕鹰》《淘气歪毛识字记》等,还有童话《牛》《牛与虎》、戏剧《公理之失败》《马保罗将军》《两个讲公理的》,以及大量散文、戏评、译作、诗歌。1942年1—8月,长篇小说《新婚别》连载于《麒麟》第1卷第8期“新年特大号”至第2卷第8期。
其他主要活动:1925年,与淮阴(安怀音)等展开激烈论战。1929年5月,宋庆龄受南京国民政府之邀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典礼,路经沈阳,穆儒丐作为新闻记者代表团访问发言者采访了宋庆龄。1931年,受政治局势影响,穆儒丐被迫出走,约在六七月间由沈阳返回北平,在北平市政府做秘书。1932年3月,与林质生、卓博公创办《北平新报》。1933年6月许,重回沈阳。
1945年,返回北平,从事秘书、教师、报纸编辑等职业,号称半亩老人。1953年,经张伯驹、蒋光鼐、叶恭绰等向叶剑英举荐,成为北京文史研究馆一名普通馆员。此间更名宁裕之。晚年不问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