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康国章教授的《〈诗经〉小学史概论》要出版了,命我作序。源于以往长期的同事之谊,我推辞不得;但他研究的学问,我确实不懂。当然,做古代文学研究的人,对于《诗经》训诂不可能一点不了解。但有一点点了解并不是懂,两者相去甚远。无法推辞又不懂,勉强秉笔,心下忐忑。
康国章教授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20世纪末河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到安阳师院(当时还是安阳师专)《殷都学刊》编辑部工作。当时我接手编辑部工作不久,出于不可详述的原因,那时工作异常困难。尽管编辑部同人工作热情很高,同心同德克服种种困难,为办好刊物倾注心血,但《殷都学刊》是学术期刊,按学术期刊的标准要求,人员构成很不理想。康国章一到编辑部,就承担了重要的工作。那几年,《殷都学刊》办刊水平迅速上升,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迅速扩大,康国章和当时编辑部同人同心协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和大家结下深厚情谊。人的一生,漫长又短暂。回首往事,为事业奋斗的经历,是最值得怀念的。《殷都学刊》曾经的辉煌,凝结着所有为之奋斗者的心血与智慧。相关记忆与深厚情谊,都应永远珍藏于心。
我当时常和大家聊的,是要做学术型编辑,进一步成为学者型编辑。我用像傅璇琮等编辑大家又是学术大家的榜样鼓励年轻人,希望他们年年都有新进步。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有学术素养与学术思维,否则无法与作者对话沟通。既然有与著名学者直接接触、学习的机会,就应该好好利用以提升自己,而不是浪费这样的机会。如此既丰富了自己,也保证了办刊质量。值得欣慰的是,当年《殷都学刊》的年轻人,大多成长为有成就的学者,康国章教授是其中之一。
按我的理解,康国章这部新著,属于《诗经》阐释学史。他长期专注于此,在出版《〈说文〉所收〈诗经〉用字考释》专著后,又撰成这部《〈诗经〉小学史概论》。这两部书,前者是微观考释,后者是宏观史论。两者肯定有密切关系。前者应该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升华。由此可见著者进进不已的步武。
康国章教授新著的命名,不知道是否受清人段玉裁《诗经小学》的影响。段氏《诗经小学》是一部以小学之法考证《诗经》用字、训诂、校勘的专著。当然,康国章教授既然做成了一部从春秋到近现代“诗经小学”的通史,其研究范围,就不可能同于段玉裁“诗经小学”的概念,不可能只关注《诗经》校勘和异文、异训,而必然推而广之,凡与《诗经》训读、解说有关的材料,都会纳入研究视野。因为先秦还没有段玉裁那样的“诗经小学”,到近现代,受西方学术影响,在新旧学术转向时期,纯粹的如段玉裁那样的“诗经小学”已难寻觅。先秦如孟子,《孟子》中解释《诗经》的材料不少,如《万章上》:“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在孟子看来,“必告”是守正,不得已而“不告”是用权。因时因事之谊,当用权则用权。用权有时是为了更高层面的守正。按后人的理解,孟子如此解说,属义理阐释,不同于“小学”之解。康国章教授把它纳入“《诗经》小学”里来了。别人可以有不同看法,但康国章可以有自己的眼光,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处理。近现代如闻一多,康著最后一节是《闻一多与〈诗经〉新训诂学》。闻一多治学,通小学,明训诂,自然有以“小学”治《诗经》的能力,所以他曾说:“一首诗全篇都明白,只剩一个字,仅仅一个字没有看懂,也许那一个字就是篇中最要紧的字,诗的好坏,关键全在它。所以,每读一首诗,必须把那里每个字的意义都追问透彻,不许存下丝毫的疑惑——这态度在原则上总是不错的。因此,这里凡是稍有疑义的字,我都不放松,都要充分的给你剖析。”但他治《诗经》,不可能全走中国文字训诂的老路。如朱自清所言:“他(指闻一多)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还研究佛罗依德的心理分析学来照明原始社会这个对象。从集体到人民,从男女到饮食,只要再跨上一步;所以他终于要研究起唯物史观来了,要在这基础上建筑起中国文学史。”他是在弄清字义的基础上,作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阐释。人们称他的训诂为“新训诂”。康国章教授也把他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野,按照自己对“诗经小学”的理解,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学术史,理出学术发展的历史线索,完成这样一部著作。师心独造,灵心自运,是应该高度肯定的。
康国章教授跟我说,这部凝聚他心血的著作,是“第一次系统地从传统语言学角度审视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传承历史,对于新时代学术形态的创新或有一丁点儿意义。中国训诂学史不下10部,而小学史我只看到胡奇光之1部。从小学角度阐释某部文学名著的纵跨两千多年的流传史,殊非易事”。在动辄著作等身的今天,写出一部30余万字的著作而有此深慨,说明作者是下真功夫的。经历艰辛,才会扎实。速成必然速朽。康国章教授研究的学问我不懂,但他治学的体会,由此引发的感慨,与我心是相通的。我相信这是他真实的感受。另外,在西方阐释学的影响下,人们纷纷用西方阐释学理论研究中国阐释史的今天,康国章教授下实实在在功夫,梳理数千年中国《诗经》小学史。这份坚守,是可敬的。
在康著的前言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在两汉,古文学家和小学家崇尚真理,不嫌细碎,严谨为学,埋首著述,超越并淘汰充满神秘、媚上色彩的今文三家诗学,《诗经》小学从此走进广大士子的读书生涯。”他是在叙述学术史,我却愿此语化作学界警世钟。
康国章教授年富力强,学术自会精进更精进,造乎更高更新境界。
查洪德
2021年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