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起日落,时间过的很快,四年转眼就过去了。
小男孩也长成大男孩了,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王华。农村的学校实行的七年制,读一年级以前要上一年的学前班。
以前的农村读书基本都是大的孩子带着小的孩子去学校,王华也不列外。他的父母去了广省赚钱,所以他又到了奶奶家,他奶奶还要带另一个孙女,这是王华三叔的儿子。王华有个二姑,一个三叔。在川省叔辈基本叫爹,姑辈叫孃。
九月的开学季到了,王华的大孃带着妹妹和堂侄去往学校。山间的路全是红色的泥,孩子穿着带有布丁的旧衣服,脚上是麻编的鞋,背上一个青色的小包。时不时的有不同年纪的孩子回到主路上,去往那梦想的起点。
一座普通的院子门口,那里一张桌子前坐着一位年纪有点大的人,他就是新招生的老师。农村那时候的学校很多都是老百姓的房子,还没有自己单独的学校。王华和王衍谦在老师那里报了名就在一边木凳上坐着,今天会有几个村的孩子来这里报道。
一年的时间过的很快,由于没有专门的教室,很多的孩子连自己的同学都不认识。一年级的孩子是最活泼的时候,也是打架最多的时候。由于受外省的影响,很多孩子都在像不良学习。
02年的一天,王华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他的性格很软弱,也许是因为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有两个女同学的父母找到家里说:“你们家孩子打我女儿,还把她书包给扔了,必须赔偿。”男人凶神恶煞的说道。王华的奶奶也是个只会欺负老实人的人,她乖乖的赔了十块钱。等闹事的人一走,就抄起棍子抽在王华的身上。王华却一声不吭,感觉就像不知道疼痛一样。
不会吭声的人才是最不好惹的人,随着王华被打。又过去了几天,走在回家路上,又是前几天的姐妹带着几个高年级的孩子在路上打人。王华又一次准备远远的绕开,可能命运总是爱开玩笑。两姐妹一眼就看见了王华,马上就冲了过来。
“住手,”一声娇呵,一个短发的小姑娘就跑了过来,后面还有三个男孩子。他们帮忙把按着王华的几个孩子打倒在地,拉起王华。和对面对峙了起来,对面看见这几个孩子也有点儿退缩,几分钟过去,双方就各自离开了。
王华由于性格的原因,谁都可以欺负一下,老师就把他安排在了最后一排。就是这样一坐,就过去了三年。三年里,王华的成绩总是普普通通。从三年级开始,老师就会挑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也是这天,王华又一次看见了以前帮他的人,一个可爱的女生,但是头发剃掉了。她被很多同学嘲笑,王华只有好奇,不明白为什么。
四年级了,王华没有勇气去道谢,总是默默的看着那几个同学。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有天赋,王华想去认识那几个同学,可不知道怎么做?他的小嬢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她说:“你想去认识他们,你的学习成绩毕竟好就可以了啊。”说着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这是只有放学才会到最后面来找王华。
上天给了王华很好的学习天赋,他基本看一遍东西就可以记住很久,也让他只要失败一次就会坠入深渊的天赋。四年级下期,王华的成绩直接就到了第五,让很多老师都感觉不可思议。也就是这样,王华的座位从最后到了第一排,也就是最前面的八个位置之一。
每学期位置都会有变动,所以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认识了。“你~你好,我叫王华。”“你好,我叫李子昀”,这时,旁边一个声音响起,“你好,我叫刘志。”“我叫唐擎,”“我是代宏,有事找我啊,我罩着你,”一个有点儿贱兮兮声音传来。
这个世界是吃人的,在学校是,在外面也是。由于王华不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他的座位被后面的一个孩子给占了,他就只坐在第二排,但是他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毕竟已经认识了以前一直想认识的人。他很开心,但是有两双眼睛就不怎么开心了,这是两姐妹。
又是一天的放学,王华再次遇见了那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和赵家两姐妹,这次也许就是别人在这里等他吧。王衍谦看见这样,就悄悄的往学校去了。王华也许很好欺负,但是也是有性格的,他也会还手,但他还是太胆小了。曾经看见收公粮的马车也会远远躲开,更加不用说本来就是找他麻烦的人了。他撒开腿就可以跑,可他怎么跑过几个比他大的人呢?
等王衍谦带着李子昀几人到来时,几个孩子都已经离开了。只有王华一个人呆呆的坐在田地里,“你可真是没用啊,别人打你,你就还手啊,打架必须比别人还要凶。”刘志蹲在王华的面前说道。
时间过的很快,也许别人都忘记了。但有的人却记得很清楚,这是一个下午,王华比别人要先走。他还是走到了以前被打的地方,他将书包扔在了田埂边上,就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不一会儿,赵家姐妹就过来了,王华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长短腿一点儿也看不出有问题,甚至比正常人还正常。赵家姐妹被吓住了,这次王华没有留手,将这两姐妹打的很惨。过了几天,他又将几个高年级的给打了,靠着一股不怕输的气势赢的。
新的学年开始了,赵家姐妹却转学了。而学校却有了一个传说,一个打架从没有输过的传说。六年级了,每个孩子都要考试了。现在开始九年义务教育了,所以结业成绩已经不重要了。
“老王,初中准备去那里读啊?”一个老气横秋的声音响起,“我可能要转去其他镇中了。”“不知道,可能就我们这边的初中吧。”王华叹了一口气说,“不知道李子昀怎么考虑的,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前三啊。”
时间很快,王华和他的同学们都去往了初中,一个将很多村的孩子带到一个地方的学校。王华四年级时候他们村终于修建了一个小学,一个只存在十五年的学校,也是一段小路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