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争气

青龙桥站归于平静,剧组走了,朱霖更是离的很远,陆成渝有些寂寞。

她的话还真准,第二天山区就开始下雪,八达岭正式进入猫冬季节。

这时候的小站职工就很难熬了,晚上值班恨不得抱着火炉。

幸好铁路沿线不缺物资,家属院好些家庭都储备了张家口的羊肉,陆成渝不开火,也弄了一些放在魏师傅家里,偶尔解解馋。

山区下雪,邮递员张大壮来的频率变低了,只有天晴路好的时候才会光临小站。

朱霖的信在镇上放了好些天,才到了陆成渝手里,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份《收获》杂志编辑部的信。

陆成渝在家里写完《三个女人的车站》就直接投了出去,这次他决定完全靠自己,没有通过铁路系统,也没有通过上海的小王编辑。

这篇小说显然会引发极大争议,甚至要考虑会被退稿,陆成渝决定投给上海的《收获》杂志。

这是与《人民文学》并肩的最出名小说期刊,风气更开放,有走在时代之前的勇气,陆成渝觉得投给他家最合适,但不知道会不会被拒。

他摸了摸信封,很薄,心里就有些谱了,应该没有被退稿。

他没着急看,先打开朱霖的来信,她在信里主要说的是在火车上的事。

4545列车乘务组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到饭点就把朱霖请过去,红烧带鱼段、青椒肉丝,硬是不要钱,还想给朱霖换软卧,她婉拒了。

这趟列车的时间很好,下午发车,晚上睡一觉,次日早晨到达西安。行车到了晚间,一名女乘务员悄悄把她叫到乘务员室,安排了热水洗脸洗脚,她享受了一把古代老爷出行的滋味。

第二天,她到了西影厂,和导演见了面,就在厂里招待所住下,两人一间,条件还算可以。

朱霖是当天晚上写的信,因为大雪封山,寄到手上已经过了好些时间,陆成渝不敢耽搁,立马给她写了回信。

也就是一些日常话语,可惜张大壮同志溜的太快,这封信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寄到了。

陆成渝这才打开《收获》编辑部的来信,是一位名叫陈序的编辑写的。

陆成渝对这位编辑没印象,他记得巴老女儿也在这家杂志当编辑,可惜无缘。

陈序编辑对小说《三个女人的车站》大加赞赏,认为有锋锐之气,写透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挣扎,必然是对女人有极透彻了解才有如此天姿。

陆成渝只认可他前半段评价,后半段是坚决否认的。

陈序也对小说提出了建议,主要是针对运笔和布局,小说的主题和框架是没问题的。

编辑部已经确定发表在1980年1月刊的显要位置,这是极为重视的表现,《收获》是双月刊,按理说下一期的文章已经备齐了,这是在首月刊插队!

现在是11月底,还要留出排版印刷时间,留给陆成渝修改的时间并不多,陈编辑很着急,专门留了电话,表示只要是上班时间,随时可以沟通。

陆成渝感动啊,直接跑到站长室打电话。

电话转接成功,报上来历,自然有人通知陈序编辑来接。

很快,电话那边传出气喘吁吁的声音:“是陆成渝同志吗?怎么久才来电话,我还以为信件丢了。”

陆成渝有些抱歉:“当时投稿有些着急,忘了留电话了。”

“勿碍格,勿碍格。”陈编辑突然一顿,“你、你是男的?”

陆成渝郁闷了:“男的不行吗?”

“不是,不是,小说对女性刻画的太深刻了,我还以为是女作者。”陆成渝如今在BJ文学圈小有名气,远在上海的陈序编辑就未必了解他了。

陆成渝只好说:“我在山沟里,用的是单位电话,长话短说啊。”杨宝华对长途电话盯的很紧,会拿个小本本记下来,也就是陆成渝才放一马。

陈编辑又是一怔:“稿件不是从BJ寄来的吗?怎么是山沟沟。”

陆成渝发现他有些啰嗦:“陈编辑,我领导在边上盯着呢,说正事啊。”

陈编辑其实挺热情的:“勿碍格,勿碍格,告诉我电话,我打回去。”

陆成渝乐了,立马报上号码,把电话给扣了。

杨宝华最喜欢听陆成渝打电话聊文学,正抽着烟美滋滋的听着,这时就不满了:“有这样说领导的吗?我有不让你打吗?”

陆成渝嘿嘿笑着:“这个电话打起来没有半小时结束不了,你舍得?”

杨宝华摸摸脑袋:“乖乖,文化人真能扯,刚才就没听你们说正事。”

电话铃响了,陆成渝接起来,这才进入正题,陈编辑极为认真,拿着稿件一页一页提意见,陆成渝赶紧拿笔记下来,还好他留有一份稿子。

打到后来,陈编辑都心疼了,匆匆挂了:“抓紧寄过来啊,争取两次通信完成,陆同志,时间很紧哇。”

杨宝华看陆成渝完事了,递过一根烟:“新小说?”

陆成渝点点头,一边看记录,一边抽烟。

过了一会,杨宝华咳嗽一声:“我说两句啊。”

陆成渝一抬头:“杨站长,你对小说也有心得?”

杨宝华挥挥手:“我知道个啥,就是有些话憋着难受。”

陆成渝静静听着,他说:“我听了一耳朵,你这小说写的什么情啊爱啊,死啊活的。”

陆成渝点点头。

杨宝华表情严肃起来:“知青时候的事?偷奸被抓了,男的劳改,女的跳水了?”

他眉头皱了起来,狠狠吸口烟:“这些也就算了,还有一个女知青同时和两个男的处对象?”

陆成渝笑了:“杨站长厉害啊,一会功夫就把故事脉络拎出来了?”

“你们说的太细,我能听不出来?”杨宝华有些担心,“你这样写不行啊,会犯错误的!”

陆成渝有些感动,有意用轻松的语气说:“杨站长,你这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喽,以前是以前,现在不兴这个。”

杨宝华摇摇头:“时代不同了,这些我能不懂?但是,文字的份量一样重!”他经历的多,有些事又不好说透,只能一个劲的提醒。

陆成渝笑了笑:“我知道分寸的,就算我不懂,《收获》可是大刊物,能不懂?”

杨宝华对这些真不懂,只是有些不安,他把手搭在陆成渝肩上:“小陆哇,你是咱们站、咱们车务段、咱们分局的好苗子,千万别长歪了啊!”

陆成渝看着这个粗糙的铁路汉子,点点头:“大家帮了我很多,如果没有大家,我能这么快拍上电影?《四等小站》能在那么大的刊物发表?”

他一字一顿的说:“所以,我也要争气啊。”

杨宝华摇摇头:“说反了,首先是你自个争气,才会有这么多人帮!”

他叹了口气:“我都看在眼里,知道你心里有章程,叔只是提醒一句,火车头终归要靠你自个把握。”

陆成渝看着手中的稿纸,想了好一会儿,点点头:“我是板道工出身,火车都能板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