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栏观海 岁月留声:胡辛30年论说纵览
- 胡辛
- 1167字
- 2025-04-22 16:08:52
干家巷与书院街
将军的府院宅邸,文儒的学府圣地
系马桩西侧生出的干家前巷、干家后巷、三眼井、东书院街等,都是有名的古巷。系马桩与这些古巷的构架,就像一个“非”字。
干家前巷与干家后巷,顾名思义,就是干家大屋的前后巷。干家大屋之大,不仅在江西首屈一指,在全国也很罕见。它占地广阔,无论从哪个方向哪一户的大门进入,都可穿堂出庭、四通八达。虽满目破败杂乱,但屋中有屋、院中有院,从斑驳老旧的鎏金匾还依稀可辨出当年的老戏台、老书屋、听雨轩、望云楼……巷子里的住户多姓干,自称干从濂的后代。干从濂因军功显赫受到乾隆皇帝的奖赏,建造了这幢气势恢宏的干家大屋,据说他曾当过台湾巡抚,回乡时得到皇帝的批准,运回一船船的楠木造屋。这一点从干家巷小学的粗硕的楠木梁柱可以得到印证。
干家大屋的西边还有好些老街巷名曰大校厂、小校厂、校厂东、校厂西等,是当年干从濂的将士操练演兵之所在,但50年代已是菜市场杂货店云集地,城市贫民密密匝匝的板壁房,与练兵场风马牛不相及了。穿过这些湿漉漉、人气混杂的巷子,便是独具特色的六眼井了。井台由一色长条白麻石砌成,六眼相通,六根吊杆上上下下,自天蒙蒙亮至月上柳梢头,担水者络绎不绝。六桶落井、砰然作响,煞是耐听;担水人一路淅淅沥沥,洒湿滋润了多少条巷陌街衢!可惜这一奇观已被填平,空留地名“六眼井”!
以六眼井为界,有象山南路和象山北路。象山南路东、西侧对称巷有东书院街和西书院街。书院街上的书香门第皆庭院深深,少则三进,多则六进,而且府第皆喜以红麻石铺地,如此气派,可能是得志又得意的富贵读书人家。不远处的友竹花园是辫子军张勋复辟未成后所建公馆。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也在南昌友竹巷正式成立。有意思的是,江西师大的城里教师宿舍就在西书院街上,仿佛是这方地气深厚文脉的传承,而今,长大成人又有了名气的墨客画家结帮回忆书院街的少年时代,打开尘封的往事,亦搅得风生水起。
只是巍巍然的老屋多已拆毁,只有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豫章书院虽历经“改名换姓”,但仍然以“教书育人”为宗旨,那就是位于东书院街的南昌市第十八中。校方在大门口立一青石匾,上刻“豫章书院遗址”,匾是新的,但名副其实。据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建,藏书甚丰。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章水文渊”,雍正帝亦曾赐银千两,以示对此书院之厚爱。清末废除科举后,书院在光绪二十八年改为江西省办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江西甲种工业学校。青年时代的方志敏,就从弋阳考入这所学校的机械科学习。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南昌大学工学院,又名洪都大学,1962年改成了如今的南昌十八中。
如今,南昌市欲将书院街、系马桩古韵新掘,打造成古城的文化名片,难,也不难。难的是多少老屋早已灰飞烟灭,不难的是,世世代代流泻涌动的书香书韵并未随时光消失得一干二净。每当上学放学时分读书郎的欢声笑语仿佛是一幅幅生命链条环环相扣的光影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