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阴谋交织困局生

在西楚国与东陵国艰难的谈判过程中,东陵国太子李轩身旁,一位身着青衫、面容冷峻的男子静静伫立,此人便是崔崴。他目光深邃,时刻留意着谈判局势,心中不断盘算着如何让西楚国陷入更深的困境。

“太子殿下,萧战此番有恃无恐,恐怕国内已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我们不可贸然行事。”崔崴低声向李轩谏言。

李轩眉头紧皱,一脸不悦:“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难道就这般轻易放过西楚国?”

崔崴微微躬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殿下莫急。西楚国朝堂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利用其内部分歧,进一步分化瓦解。臣已联络了西楚国朝堂中一些对改革心怀不满之人,他们愿意为我们所用,在国内制造混乱,干扰改革进程,削弱西楚国国力。”

李轩眼中一亮:“哦?此事你做得甚好。只是,萧战在谈判桌上态度强硬,如何才能让他就范,答应我们的条件?”

崔崴沉思片刻,说道:“殿下,萧战并非不知战争之害,他强硬不过是为了争取有利条件。我们可适当做出一些让步,佯装妥协,让他放松警惕。同时,暗中加大对西楚国国内的渗透,待他们国内大乱,萧战自顾不暇之时,我们再提出更苛刻的条件,那时他便不得不从。”

李轩听后,面露赞赏之色:“崔崴,你果然智谋过人。就依你之计行事。”

而在西楚国都,齐扬和萧沐雪在掌握了部分大臣与东陵国勾结的证据后,并未立刻动手。他们深知,这些人不过是小喽啰,背后必定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纵。

“齐扬,这些人与东陵国勾结,企图破坏改革,若不尽快处置,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乱子。”萧沐雪神色忧虑地说道。

齐扬微微点头,说道:“公主,我明白。但我们不能打草惊蛇。这些人背后或许还有主谋,我们需顺藤摸瓜,将这股暗中势力一网打尽。”

于是,齐扬安排人手,继续密切监视这些可疑大臣的一举一动,同时加强对朝堂和民间的管控,防止他们趁机兴风作浪。

然而,崔崴并未就此罢休。他利用在西楚国的眼线,得知齐扬和萧沐雪正在调查与东陵国勾结之事,便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指使那些被拉拢的大臣,在朝堂上大肆宣扬改革的弊端,煽动其他官员反对改革,同时在民间散布谣言,扰乱民心。

一时间,西楚国朝堂和民间都陷入了混乱。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改革产生质疑,朝堂上反对改革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皇帝萧季听闻此事后,忧心忡忡,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众爱卿,如今朝堂和民间因改革之事人心惶惶,究竟是何原因?”皇帝萧季面色阴沉地问道。

那些被崔崴拉拢的大臣纷纷站出来,指责改革措施不当,导致民不聊生,要求停止改革。齐扬心中气愤不已,他站出来反驳道:“各位大人,改革推行至今,成效显著,百姓生活日益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今这些谣言,分明是有人蓄意为之,企图破坏改革,扰乱我朝安定。”

然而,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部分大臣仍固执己见,坚持反对改革。朝堂上争论不休,皇帝萧季一时也难以决断。

退朝之后,齐扬和萧沐雪心急如焚。他们深知,若不能尽快平息这场风波,改革必将受阻,西楚国的未来也将岌岌可危。

“齐扬,如今局势愈发严峻,我们该怎么办?”萧沐雪焦急地问道。

齐扬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说道:“公主,我们需尽快找出谣言的源头,揭露那些与东陵国勾结之人的阴谋。同时,加强对改革成果的宣传,让百姓和大臣们看到改革的好处,坚定他们对改革的信心。”

于是,齐扬和萧沐雪一方面组织人手深入调查谣言的传播路径,顺藤摸瓜,寻找幕后黑手;另一方面,加大改革成果的宣传力度,在各地举办宣讲会,邀请百姓代表分享改革带来的变化。

而在东陵国,李轩和崔崴密切关注着西楚国的局势。看到西楚国朝堂和民间陷入混乱,他们心中暗自得意。

“崔崴,你这一招果然奏效。如今西楚国自顾不暇,我们可趁机提出更有利的条件。”李轩兴奋地说道。

崔崴微微一笑,眼中却透着一丝阴狠:“殿下,这还只是开始。待西楚国国内大乱,我们便可里应外合,一举将其拿下。”

李轩点头称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下次谈判中给萧战一个下马威,迫使西楚国割地赔款,满足自己的野心。

数日后,萧战在东陵国的谈判暂时告一段落。双方虽未达成最终协议,但也暂时缓和了紧张局势。萧战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东陵国必定还会有后续动作。

回到西楚国后,萧战立刻与齐扬、萧沐雪会面,商讨应对之策。

“齐扬,如今国内局势如此混乱,你可有良策?”萧战神色凝重地问道。

齐扬将调查到的情况详细告知萧战和萧沐雪:“太子殿下,公主,此次风波背后是东陵国在作祟。他们勾结了朝堂内一些大臣,企图破坏改革,削弱我国国力。目前我们已掌握了一些线索,但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找出主谋。”

萧战听后,气愤不已:“这些叛国之徒,竟敢与外敌勾结,实在可恶!必须尽快将他们绳之以法。”

齐扬点头道:“殿下,此事急不得。我们需谨慎行事,以免打草惊蛇。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不能因这些困难而退缩。只有改革成功,国家强大,才能抵御外敌。”

萧沐雪也说道:“对,我们要让百姓和大臣们明白,改革才是西楚国的出路。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百姓的疑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于是,三人商定,一方面由齐扬继续深入调查与东陵国勾结的势力,收集证据;另一方面,萧战和萧沐雪在朝堂和民间积极宣传改革的好处,稳定人心。

然而,崔崴早已料到齐扬等人会有所行动。他暗中安排人手,干扰齐扬的调查,同时加大对西楚国国内的破坏力度。他指使那些被拉拢的大臣,在朝堂上不断制造事端,阻碍改革相关事务的推进。

在民间,崔崴的人四处散布谣言,蛊惑百姓,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西楚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局,齐扬、萧沐雪和萧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否则西楚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齐扬在调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条关键线索,指向了一位看似中立的老臣——吏部侍郎吕梁。吕梁平日里在朝堂上甚少发表激烈言论,总是一副老谋深算、明哲保身的模样,没想到竟也卷入了这场阴谋。

齐扬深知吕梁在朝堂根基深厚,若贸然行动,不仅可能打草惊蛇,还可能引发朝堂动荡。于是,他决定先暗中收集确凿证据,再向皇帝禀明。

与此同时,萧沐雪和萧战在民间的改革宣传却遭遇重重阻碍。崔崴暗中指使一些地痞流氓,在宣讲会现场捣乱,甚至打伤了一些前来听讲的百姓。这些事件让民众对改革的恐惧和抵触情绪加剧,原本支持改革的一些百姓也开始动摇。

萧沐雪心急如焚,她和萧战一面组织人手保护宣讲会现场,一面安抚受伤百姓,努力修复民众对改革的信心。

而在东邻国,崔崴得知齐扬正在调查吕梁,决定铤而走险。他秘密派人潜入西楚国,意图暗杀齐扬,以绝后患。刺客身手不凡,趁着夜色悄然潜入齐扬的府邸。

就在刺客即将得手之时,齐扬的护卫及时发现,双方展开激烈搏斗。齐扬被惊醒,迅速躲入密室。他深知,此次暗杀绝非偶然,必定是背后势力察觉到了危险。

这场暗杀让局势更加紧张,齐扬明白,留给他们破局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尽快将吕梁与东邻国勾结的证据呈给皇帝,同时想办法化解民间的混乱局面,否则西楚国将在内外交困中面临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