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改稿邀请

陈老汉听到动静迎出来,看到儿子满载而归,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好小子!真有你的!”

又转向陈援朝,“援朝啊,多亏你带着阳娃。”

陈援朝憨厚地笑笑:“陈叔,是阳子枪法好,还抓住了野猪呢!”

陈母闻声出来,看到这么多猎物,既高兴又心疼:“你们累坏了吧?快进屋歇着!芳儿,去烧水给你哥和援朝哥洗洗!”

陈芳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好奇地扒着麻袋往里看:“哥,你真厉害!”

按照事先约定,陈阳分到了四只兔子和半扇野猪肉,陈援朝则带着剩下的猎物回家了。

傍晚时分,陈家的灶房里飘出诱人的香气。

陈母将兔肉炖得酥烂,加入自家种的土豆和萝卜,香气弥漫整个院子。

陈老汉难得地拿出珍藏的白酒,给全家人都倒了一小杯。

就连平时滴酒不沾的陈母也破例抿了一口,辣得直吐舌头。

陈芳夹起一块兔肉放进陈阳碗里:“哥,你多吃点,今天你最辛苦!”

陈阳看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

四月下旬。

陈阳正坐在自家院子的枣树下,膝上摊开一本高考复习资料,研究着里面的例题。

晨风拂过,带来远处田野里新翻泥土的清香。

“阳子!阳子在家吗?”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陈阳抬头,看见陈援朝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

“援朝?这么急怎么了?”陈阳合上书本,站起身来。

陈援朝双手撑在膝盖上,大口喘着气:“快、快去公社!有你的电话,从燕京打来的!

公社马会计让我赶紧来叫你,说那边等着呢!”

陈阳的心猛地一跳。

燕京来的电话?难道是……李家?

自从两个月前,他去燕京跟李沐清办理了离婚,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为什么现在突然……

“阳子?发什么呆呢?”

陈援朝拍了拍他的肩膀,“马会计说电话那头等着呢,咱们得赶紧去。”

陈阳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好,我这就去。”

他转身朝屋里喊道:“娘,我去趟公社,有电话!”

陈母从灶房探出头来,手上还沾着面粉:“啥电话这么急?早饭马上就好了!”

“燕京来的!”陈援朝抢着回答,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说不定是好事呢!”

陈母的眼睛一亮,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那还等什么,快去!”

陈阳快步走向院门,陈援朝紧跟在后。

走出院门时,陈阳的余光瞥见刘项军跟人闲扯。

陈阳嘴角微微上扬,故意提高声音:“援朝,你说这燕京来的电话,会不会是《人民文学》又要发表我的新文章了?”

陈援朝会意,立刻配合道:“那可不!说不定稿费比上次还多呢!”

刘项军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手中的镰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陈阳和陈援朝相视一笑,加快脚步离开了。

走在村间小路上,陈阳的心却渐渐沉了下来。

刚才的玩笑话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困惑。

如果是李家打来的电话,会是什么事?

“怎么了?”陈援朝察觉到好友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陈阳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有点担心是李家打来的。”

陈援朝恍然大悟,拍了拍陈阳的后背:“嗨,想那么多干啥!说不定是出版社找你出书呢!你那个《淘气包马小跳》不是刚在《儿童文学》上发表吗?”

陈阳点点头。

“快走,前面就是公社了!”

陈援朝指着前方不远处的青砖建筑,打断了陈阳的思绪。

公社大院里,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围在一起抽烟聊天。

看见陈阳二人进来,会计马叔立刻从窗口探出头来:“阳子!电话在书记办公室等着呢,快去吧!”

陈阳快步走向书记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公社王书记浑厚的声音。

推开门,陈阳看见王书记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电话听筒,见他进来,立刻站起身:

“可算来了!张编辑,陈阳同志到了,我这就把电话给他。”

王书记将听筒递给陈阳,小声说:“是《儿童文学》的张编辑,好像有重要事情。”

陈阳接过听筒,清了清嗓子:“您好,我是陈阳。”

“陈阳同志!终于联系上你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带着明显的京腔,“我是《儿童文学》的张智敏,负责你那篇《淘气包马小跳》的编辑。”

“张编辑您好。”

陈阳的声音不自觉地变得正式起来,“请问有什么事吗?”

“大喜事啊!”张编辑的声音透着兴奋,“燕京市文化馆看中了你的《淘气包马小跳》,想把它改编成儿童舞台剧!他们特意联系我们编辑部,想邀请你来燕京参与改编工作!”

陈阳一时语塞,握着听筒的手微微发抖。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会有这样的机会,更没想过会被邀请去燕京。

那可是首都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陈阳同志?你在听吗?”张编辑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在、在听。”

陈阳深吸一口气,“张编辑,这个……我从来没写过剧本,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别担心!”张编辑爽朗地笑了,“文化馆有专业的编剧,你只需要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和人物背景就行。

主要是他们非常欣赏你的作品风格,想见见作者本人。”

陈阳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去燕京?现在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了,会不会影响复习?但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张编辑,这个邀请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他谨慎地问道。

“预计一周左右。”

张编辑回答,“我们会为你开介绍信、办理通行证,安排招待所住宿,每天还有一元钱的生活补贴。

你看……”

陈阳在心里快速盘算着。

高考复习他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去燕京一周应该不会有大影响。

而且,如果能借此机会认识一些文化界的人士,对未来的发展肯定有帮助。

“好的,张编辑,我接受邀请。”

他终于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