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坠凡尘

鸿儿在祖父母家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可是好像她再也没见过父母……可不是嘛?一岁不到就离开了父母,祖父母又给了她在天堂般生活的快乐时光,她想不起来父母,也好像并不需要他们。只记得期间有个男人带过大大的鸭梨,和她脸一般大的鸭梨来给祖父母,他们让她唤他舅舅。那个弟弟的父亲,她唤做“小舅舅”,这个不常见的唤做“大舅舅”。这个大舅舅似乎很喜欢她,来了就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搂着她坐在祖父母家门口的小凳子上,笑着看着她……小舅舅待她也很好,常常用自行车驮着她去兜风,还带她去附近的公园拍照,划船……还有一个男人,鸿儿记得曾抱着她哄她睡觉,但她不记得叫他什么了……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飞快的走着,鸿儿五岁了。忽然有一天,祖母说要带鸿儿出远门,也没告诉她去哪儿,带着行李和她就上了火车。那时候都是绿皮火车,开起来听得到轮子和铁轨摩擦着前进的声音,“空呲扛…控呲扛……”单调却又有韵律,车厢还有些微微摇晃,小孩子很容易就在这样的“摇篮”中犯困,鸿儿依偎在祖母怀里睡着了……也不知道火车走了多久,走了多远……就在她睡意朦胧的时候,她隐约听到祖母的呼唤,“鸿儿,快醒醒,叫爸爸,我们到了!”她揉了揉眼睛,还是困,她看不清那个祖母让她叫爸爸的人,只记得他戴了一副眼镜,和大舅舅一样。鸿儿迷迷糊糊的,奶声奶气的叫了声“爸爸”,那个男人很开心,但鸿儿实在困,又迷迷糊糊睡去。祖母只好把行李先一件件递给在窗户底下等着的“爸爸”,然后抱着还未完全清醒的鸿儿下了火车。命运的齿轮又一次开始转动——就在鸿儿迷迷糊糊的时候……

又不知过了多久,鸿儿到“家”了,可这是什么地方啊?一点也不好玩,幸亏祖母在,不然她一点也不想待。又不知道过了多久,祖母走了,一个人走的,鸿儿被留在了那个家里,在那个家里,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又是一段空白的记忆之后,鸿儿开始记住些事情了。她记得,爸爸用一副扑克牌教她背诗,因为扑克牌上印的是一首首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无聊的时候,鸿儿还会看着扑克牌上的画,依葫芦画瓢画上面的人,因为扑克牌上印的是写那首诗的诗人形象,或羽扇纶巾,或长袍戴冠,也有披着裘皮大氅,盘着头的漂亮姐姐。这不就是“小姐公子”吗?鸿儿喜欢这些人物形象,就照着样子把他们画在纸上。背诗作画,这大概就是“启蒙”了吧?

后来,鸿儿知道,自己的父母原来是一所中学的老师,他们早出晚归,很忙碌。好在他们的家就在学校里,和学生宿舍是在一栋楼里的,学生宿舍在一楼二楼,他们的家就在三楼,他们只有一间房,一张床,小小的她晚上就和爸爸妈妈睡在一块儿。每天早晨,爸爸妈妈去宿舍楼对面的食堂买了早饭来,天天都是豆浆油条白馒头,没有巧克力牛奶,也没有生煎,豆浆还是淡的,馒头也是淡的,她吃不下去,咬一口,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妈妈要去给学生们上早自习了,鸿儿一直吃不完早饭,她着急啊,一个劲儿的催她,鸿儿就是咽不下去,好吧,那就包着吧。妈妈把鸿儿带去了办公室,给她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她做。自个儿上教室去了。鸿儿不会,妈妈一走就开始玩儿了。跑到这个老师那看看,那个老师那瞧瞧,办公室里也没什么好玩的,有的老师没课就开始逗着鸿儿说话,“鸿儿鸿儿,我们教你说这儿的话好不好?要不要学?”鸿儿斩钉截铁的说“不要不要”。

鸿儿从小跟着祖父母,学了一口东边繁华地的话,妈妈是会说那个话的,她能懂。但是爸爸妈妈在的那个地方的话,她是一句也听不懂。爸爸妈妈教她说普通话,就是普通话,那地方当时也并不普及,很多老师上课说的都是方言。鸿儿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她不想学那地方的话,因为她觉得没有她会的好听。后来,鸿儿知道那里是个乡下地方,是一个小县城,云城,它下面的一个乡镇,叫灵镇。可是鸿儿当时可不知道,她在云城一待就好多年。

妈妈下课回来了,鸿儿赶紧坐回去,开始做算数,嘿嘿。还好,妈妈没发现,不然可有她好果子吃。妈妈看到她没做几题,也没说她,又拿了张纸来,让她写字,上,下,大,小,中……这个好像鸿儿能应付,因为爸爸教她写过。她一笔一划写起来……稚嫩的小手握起笔写起字,能做到横平竖直就可以了,爸爸妈妈还会握着她的小手,把着她写。她每天都要写字,好像也没什么小朋友和她一起玩儿,他们都上幼儿园去了,鸿儿不知道为啥,没去幼儿园。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比上幼儿园那些小朋友差,爸爸妈妈教她背诗,写字,做算数,还教她唱英文字母歌,因为他们是英语老师。“A,B,C,D,E,F,G……I can say my ABC”好像也不是很难,鸿儿学会了,嘿嘿。这些是在祖父母那儿学不到的,但是鸿儿还是很想念祖父母……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祖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