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喜得两个文才
- 宋朝之我是军阀我做主
- 内心恶魔
- 2171字
- 2025-04-02 13:57:39
近期是好事接连不断,各路人马都大有收获。吴用听闻萧让和金大坚二人在济州城颇有声名,萧让擅长模仿各种字体,金大坚则精于雕刻印章。此二人若能为梁山所用,日后在诸多事务上必定大有帮助。于是,吴用精心策划了一条计谋。
他先是派人在济州城散布谣言,说有朝廷要犯伪造文书,而伪造之人的字体与萧让极为相似。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官府也开始四处追查。
与此同时,吴用又安排人将一枚刻有萧让名字的假印章,故意遗落在济州府衙附近,被巡逻的衙役捡到。这枚印章的样式和纹路,与金大坚平日里雕刻的风格极为相似,一看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济州知府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怒。他认定萧让和金大坚参与了伪造朝廷文书的大案,当即下令将二人缉拿归案。萧让和金大坚在家中毫无防备,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官兵抓走,关进了大牢。在狱中,萧让和金大坚叫苦不迭,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卷入这等大案之中。二人心中又气又怕,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等待着未知的审判。就在他们感到绝望之时,梁山好汉们按照吴用的计划,开始行动了。夜晚,月色朦胧,晁盖、公孙胜、余呈、李天锡、卞祥、李云、李逵等几位身手矫健的好汉,悄悄潜入济州城。他们避开巡逻的官兵,来到了关押萧让和金大坚的大牢。
李逵手持板斧,三两下就砍断了牢门的铁链,公孙胜则迅速找到了萧让和金大坚的牢房。
面对突然出现的梁山众人,萧让和金大坚惊恐万分,以为是来杀他们灭口的。公孙胜赶忙安抚道:“二位莫怕,我们是梁山好汉,特来救你们出去。这一切都是一场阴谋,是有人故意陷害你们,只有跟我们去梁山,才能保得性命。”
萧让和金大坚听了,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平白无故遭此大难,喜的是竟然有梁山好汉前来搭救。当下也来不及多想,便跟着梁山众人逃出了大牢。一行人趁着夜色,快马加鞭,朝着梁山奔去。一路上,萧让和金大坚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感激。他们不明白梁山为何要救他们,又为何要策划这样一场阴谋。等他们来到梁山,见到吴用之后,吴用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吴用诚恳地说道:“萧先生、金兄弟,实在对不住,用此下策将二位请上山来。但梁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二位身怀绝技,若能留在梁山,与我等兄弟一同替天行道,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萧让和金大坚听了吴用的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深知自己如今已无退路,而且梁山“替天行道”的宗旨也让他们颇为心动。思索良久,二人终于决定留在梁山,从此成为梁山好汉的一员。
我见到二人后,对他们的才华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安排他们负责梁山的文书和印信事务等文职工作,这两位能人的加入,为梁山的发展壮大增添了重要的助力。
此后,萧让凭借他模仿字体的绝技,为梁山伪造了许多重要文书,在与朝廷的周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乃后话;金大坚精心雕刻的印章,也为梁山的诸多事务提供了便利,此乃后话。
然而,济州知府张叔夜很快就知晓了此事,气得暴跳如雷,怒拍惊堂木道:“梁山贼寇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在我眼皮子底下劫狱救人,简直不把朝廷王法放在眼里!”当下,张叔夜立刻将梁山大闹济州城劫狱以及生辰纲被劫这两件震动地方的大事详细写成奏章,加急送往京城,上报朝廷,言辞恳切地请求朝廷速速派兵攻打梁山,剿灭这群为害一方的土匪。
朝廷之上,宋徽宗看到奏章后龙颜大怒,当即召集众臣商议对策。蔡京出列奏道:“陛下,梁山贼寇日益猖獗,若不尽快剿灭,恐成心腹大患。当派得力大将,率重兵围剿,方能彰显我朝威严。”
**”要是梁中书此时知道朝廷派兵攻打连山,恐怕他会大笑三声,天助我也。“**
高俅也附和道:“陛下,臣举荐枢密使童贯挂帅出征。童贯大人久历战阵,经验丰富,定能将梁山贼寇一举荡平。”宋徽宗思索片刻,点头道:“既如此,朕任命童贯为征讨大元帅,各路兵马听凭调遣,务必早日凯旋。”童贯领命后,不敢懈怠,迅速调兵遣将。他选了十万精兵,配备精良武器,准备向梁山进发。而在梁山这边,还不得知朝廷即将派兵围剿的消息。但众人都明白,这只是开始,此事朝廷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阮氏小二和阮小七领命下山后,阮氏兄弟在晁盖的授意一路南下,各自朝着不同地方而去。阮小二行路途中听闻有个名叫邓元觉的和尚,武艺高强,在江湖上颇有威望。阮小二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邓元觉修行的寺庙。
见到邓元觉后,阮小二向他讲述了梁山的宗旨和兄弟们的侠义之举。邓元觉本就对世间的不平之事心怀愤慨,听了阮小二的话,心中不禁一动。阮小二又道:“大师一身武艺,若能到梁山,与我等兄弟一同行侠仗义,必能让这世间多一份正义。”邓元觉思索良久,最终决定跟随阮小二前往梁山。
他们一行人踏入梁山时,当邓元觉踏入梁山的那一刻,山寨中顿时多了几分别样的肃穆。他一袭僧袍随风飘动,那高大而沉稳的身姿,让众人都感受到一种不寻常的气场。
我望着这位面善和尚,心里想到他的武功和鲁智深比谁强谁弱,思绪再飘远。
在这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奸臣当道,官场黑暗得如同无尽的深渊。各级官员相互勾结,鱼肉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土地兼并严重,无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梁山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吸引着各路英雄豪杰。梁山的兄弟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或是被官府逼迫,或是对世间不公满怀愤怒,为了追求心中的正义理想抱负等等,相聚于此。梁山宗旨那是饱含着梁山众人对这黑暗世道的抗争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