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巫三祝

“公子以为如何?”

何继业表情稍显亢奋,抬头却见朱顺眉头紧锁,神色微妙。

他脸上露出丝意外,笑着拱手问道:“这巫三祝自诩朝廷正臣,若是他肯相助,其余各寨必闻风而来。”

朱顺没回答,而是看了眼悬在屏风上的长剑:“此事不急。”

像巫三祝这样的寨子,龙川县内大大小小林立着许多,皆为县中大户们藏匿财物之所,打着结寨抗清的幌子,实则欲使其成为护佑自家的私军。

平日这些大户仍旧居在家,一旦鞑子来犯,便立刻举家逃往寨内,而当牛做马流血牺牲的,全是那些被蒙蔽进寨,成为民勇的百姓。

至于巫家,在龙川也是一等一的大族,祖上曾出过几个举人进士,就连巫三祝本人也是崇祯元年的进士。

曾官至户部员外郎。

崇祯十六年时,他见局势不对,便借口回乡省亲。

从北京回了龙川老家。

朱顺细细检索脑海中的记忆,果真忆起许多关于他的信息。

去年朱由崧南京称帝,乃至今年朱聿键福州登基,此人都有上表祝贺,但并未被明廷起用,直到朱由榔在肇庆监国时,才给了个兵部右侍郎的头衔。

着其就地督办军务。

但由于永历和绍武的争立内斗愈演愈烈,粤东北地区的兵力,被绍武政权首辅大学士苏观生抽调一空,李成栋趁机从赣南长驱而入,一路势如破竹。

巫三祝见势不妙,竟抛下阖城百姓和兵勇,独自躲入霍山之中。

可笑的是,巫三祝出逃后,其手下号称义军十万的卒伍,在面对李成栋的几百打粮偏师时,竟如同惊弓之鸟般弃城而逃,任由清兵蹂躏践踏龙川。

……此乃国贼!

何继业看出了朱顺面色的微妙变化,不禁疑惑:“公子是有顾虑?”

朱顺摇头道:“大兄勿疑,此人且放一边,暂时井水不犯河水。”

就在方才,他脑子里忽然蹦出了一个疑惑。

历史中,自己定然是有所行动的,结果却没能翻出丁点浪花,甚至在史书上都没能留下任何笔墨,除去满清篡改史书外,莫非与这巫三祝也有干系?

或者……

自己在举事前就遭遇了不测?

眼见何继业还想再劝,朱顺缓缓抬手打断:“此事暂且搁下!时不待我,邹大兄,你即刻前去召集部下,明日午前到南校场集结。”

时间紧迫,满清不会等,李成栋手里的屠刀更不会等。

龙川千户所下辖六个屯田区,分别为白芒、马塘、田心、上莒、兴隆以及岭西。这些地方并非是连成一片,除去白芒和马塘较近,其它地方都相去甚远,想要将这些人集合起来,少不得花些时间。

“诺!”

邹伺龙深知事关重大,当下不敢耽搁,抱拳领命而去。

临行前,何继业淡淡一笑:“邹兄弟此番劳苦,且安心去募集兵勇,愚兄在城内设宴待你归来。

酒无良伴,当真是寂寞啊!”

邹伺龙重重的呸了一口:“你这脏心肝的读书人。”

何继业好整以暇地整了整身上皮甲,摇头道:“我没有。”

“脏心肝的!”

邹伺龙骂骂咧咧的离开。

眼下在龙川附近募集千人,并非是难事,但要想找千名军户也绝非易事,尽管此时的军户和农民已经没太大区别,但他手下的那些,却大不相同。

每隔一段时间,邹伺龙便会将这些军户集结,草草训练一番,虽然没有军阵之法,但相较于普通百姓,还是有其优势的。

厅堂内少了一人,显得更加安静。

何继业起身来到朱顺身边:“公子,在下要做什么?”

朱顺看了他一眼,漫步走到屏风前,取下那柄长剑,缓声道:“大兄,看来我们得去拜访一下县尊了。”

何继业瞧着朱顺这副镇定模样,也不知自家公子在想些么,于是转口又问:“是否要提前做些安排?”

他想着公子既然准备起事,必定是绕不开州县的,前去拜会许县尊,与其说是拜会,倒不妨说是开诚布公的磋商。如果交涉顺利当然最好,万一出了差错,他们也要有所准备才行。

果然,听见这话朱顺目光一转,向何继业招手,后者会意附耳上前。

耳语过后。

朱顺径直离开。

何继业站在厅堂内,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目光渐渐变得深邃。

“朱家这一脉,当真是没有庸才。”

......

午后,日头半落。

清风送爽,虫鸣唧唧。

虽然夏收刚过,天气却也没往年那般炎热了。

一条潺潺小溪自北蜿蜒而来,流经朱宅门前的池塘后,又从这里曲折而走,最终汇入那浩瀚的东江。

“柳儿,非是熟悉之人,不得开门见客。另外......若是傍晚我们没有回来,你立刻收拾细软,去投奔邹大哥,让他将你护至一个安全的地方。”

朱顺面无表情地站在宅门前,向身后吩咐。

阳光打在他的脸上,泛起一片光晕。

远处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毕,左右都是光秃秃的稻田,而再往前一里地,就是往日龙川最热闹的地方。

随着建奴入关,繁华早已远去。

也只有集日时,才能再热闹上那么一两个时辰。

老龙埠是个战略要地,建奴如果想从江西进广州,这里就是必经之地。至于他们什么时候会来,谁也说不清楚。

柳儿脸上露出一阵狐疑:“公子好端端说这些丧气话干吗?”

朱顺叹道:“非是丧气话,你只管听着就是,你自幼没了家人,从小在朱家长大,我自是将你当家人对待,眼下时局动荡,我等尚不知安身立命于何处,当然须为你思量一二。”

柳儿眼眶微红,“嗯”了一声。

声音却是极小。

朱顺想了想,抬起头又道:“你莫要多想,只是......”

“公子!”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不远处传来的声音打断,何继业骑在马上,身后跟着三十名巡丁,很快就到了近前。

他们各个身穿皂衣,外置皮甲,手执各式兵器,不仅衣着整肃,而且清一色都是人高马大的壮汉。

见到朱顺,何继业翻身下马,抱拳行礼。

“公子!都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