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何人可登大宝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徐徐微风带着万物向荣的春之气息悠悠吹拂荆楚大地,然而这万物逢春的生机勃勃之景,却怎么也温不暖人心雪炭。

兴王府内的一片缟素更是在这春日显得格外刺眼,那绵绵细雨本该是清新舒爽,然而此刻却是让人感觉深寒彻骨。

一袭白衣丧服的朱厚熜站在书案前,缓缓写下四个大字:

“唯道独尊!”

今天是他穿越的第五年,也是正德皇帝刚刚驾崩之时,而他则是历史上的,那位即将继承大位的道君皇帝—嘉靖!

“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

这是历史上的嘉靖最遗憾的事,而这一次朱厚熜总算有了点信心,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一本玉色书册散发清洁清辉,书册封面“圣庭踏仙菉”五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是朱厚熜上一世的世界所传承的登仙之法,铸国之圣庭,举一国之力,开天地门户。

“前世做不到的事,今世能成功吗?”

朱厚熜看着玉书陷入回忆,前世看似有着成仙之法,然而实际上天上仙人一直在背后操控,他们不会允许有真的圣庭出现,这本仙法或许只是他们用来分裂凡间的手段,但是朱厚熜还是愿意一试!

“今朝登大宝,待重整山河后,即便有天上有仙,我也要逆仙而行!”

朱厚熜手掌举天,慢慢握紧,仿佛在收纳天地!

而随着心态变化,朱厚熜身体气机流转,正式跨入御风之境。

这也是他这个兴献王世子之位,现在的兴王所能达到的极限,至于这个境界的威能。

“石走砾飞天失色,瞬间千户覆沙丘。”

当然这是在不惜代价动用身上气运之时才有的威能,平常时候也就用来吹吹风。收拾心情,朱厚熜迈着昂然步伐走出书房。

十四天前,大明的权力中枢—文渊阁。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决定一国命运之事,只需几个阁老便能裁定,但是也正因有了权力才要慎之又慎。

“诸位,皇族偌大,成年成才之人不在少数,还请诸位细细考量。”

毛纪先发制人,他想为选定继任者直接框定先决条件,那就是成年成才之人!

毛纪专修《史记》通读史书,他深刻知道一国之君如果年幼无知,主弱臣强会爆发何种祸端。

而如今的大明已经是走入如履薄冰之境,外表的繁华只是如烈火烹油,稍有不慎就是国难当头。

所有在各地隐而未发的祸端都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朝堂大乱的契机!

如今的大明需要的是如汉光武帝那般的中兴之主!

然而大明需要,不代表其他人需要。

“毛阁老慎言,法统传承早有规矩,嫡长先后次序分明,我们只需按规章办事即可。”

蒋冕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慢悠悠地以盖散气,而后吹拂茶波,美美地喝上一口。

毛纪满脸怒色,须发皆张,猛然一拍扶手站起,而后怒喝道:

“法统规矩是为了能正常传承,但是当国家危难之时,应当择贤而举,史书里面没有按法统继承的明君也是大有人在,就比如太…”

“毛阁老!”

杨廷和高声一喝,制止了毛纪的话茬,而后继续手持朱笔处理手上的政务。

“毛阁老,祸从口出,有些话可不能随便说。”

蒋冕阴阳怪气地回怼毛纪,毛纪大袖一挥不屑与之争辩,而是转头看向了杨廷和。

在内阁之中,杨廷和才是最有分量的人,内阁首辅,历经三朝六十三岁的老人,不管是资历,人脉,见识都是无可争议。

“杨阁老,为何独独看中兴献王世子?束发之冠尚未婚配,我大明难道要一个不谙世事,无有子嗣的皇帝吗?”

毛纪眉头紧锁,走到杨廷和身边,不容他继续推诿。杨廷和终于搁下朱笔,慢悠悠地说道:

“不谙世事,无有子嗣?毛阁老有些小题大做了,兴献王世子已经是束发之冠,只是思父成疾,延迟婚娶,待登基之后再行婚娶也是不迟,而且此举也彰显了孝道。

至于不谙世事,这个年纪刚刚好可以开始接触政务,朝廷要我们这些内阁大臣是做什么的?不就是辅佐君上的吗?毛阁老是对自己的辅政之才没有信心吗?”

杨廷和一番话直接反客为主。一向与毛纪不对付的蒋冕,立刻出言暗讽道:

“毛阁老应该也是年纪大了,对于处理政务有些力不从心,不如早日去颐养天年吧。”

毛纪胡须一抖,激动地说道:

“大明正值风雨飘摇之刻,老夫要为大明鞠躬尽碎,死而后已,岂可偷安!”

“杨阁老,你为何不愿从宗室之中挑选贤能,就算有辅政,兴献王世子想挑起大梁也需一段很长的时日,我大明等得起吗?”

毛纪依旧在苦苦劝说,想要让杨廷和回心转意。然而杨廷和厉声喝道:

“毛阁老,不要危言耸听,我大明还没有那么不堪。”

杨廷和的发怒让毛纪知道,自己话有点太重了,有点触犯到杨廷和的忌讳。

而杨廷和见毛纪低头,也收敛怒意,转而意味深长地说道:

“插手皇室传承,前车之鉴不远!而且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舍兴献王世子,何人可登大宝?”

此话一出内阁噤声,不知是被那句前车之鉴震慑,还是听懂了后面的话外之音。

最终内阁达成“一致”意见,其他各方也乐见其成,一个“少年天子”就此被所有人抬至至尊之位上。

杨廷和站在文渊阁门口,遥望远方,口中自信而又坚定地说道:

“有我在,这大明的天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