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从绘画理论理解留白

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传统国画很少会把背景填得满满的;相反,背景多为大片空白,称之为“留白”。

“留白”的基本概念是,不把“白”的地方视为空白的无,反过来却把“无”看成“有”,这种观念与中国文化中易、道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所谓“虚、实”“有、无”看似对立,实为相辅相成,发挥互补长短而和谐的对比效果。

因此,古代的贤人哲士并不把“无”与“虚”看成负面,《道德经》中有句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的正是“无”的用处。

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古代国画家一开始便明白虚中有实、白而不空的道理。

最佳的例子莫过于齐白石创作的虾。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背景都是清一色的留白,他画的虾晶莹剔透、灵活生猛。这当然是得益于齐白石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信服他笔下的虾是活生生地在清澈如镜的水中畅游。

但可以注意到,齐白石画的虾,画面上的背景其实就是画纸本身,没有了虾,那就是一片空白;但有了虾,空白的背景顿时成了一池湖水。

又譬如宋画院的花鸟画,虽然画面中看到的只是一段折枝的花,没有清晰的远景,却会感觉到鸟和花仿佛就在林中的一棵树上,情况有点像运用了现代远焦距装置的照相机,把远处的景色拉近,成为镜头中的焦点一样,至于背景,已变得不重要。

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将雾气笼罩的森林表现成为简洁的留白与黑色的剪影,画面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实有虚,让人感受到十足的画意之美 焦距:200mm光圈:F11快门速度:8s感光度:ISO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