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姜荣产业理论

燕京大学图书馆,姜荣继续坐在电脑前捣鼓着一份《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姜荣产业理论”研究。

课题负责人:姜荣

课题单位:燕京大学、水木大学、人民大学、交通大学、财经大学......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姜荣在那场三部委联合会议上的报告,彻底让他崭露头角,各大经济期刊文章开始频繁引用姜荣的论文、频繁出现“姜荣”的名字。

相关部委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也会出现“多元化经济理论”的字眼。

甚至新闻联播在播放关于新兴产业的时候,也会提到“多元化经济理论”。

在这个背景下,老师张敏学等人成功为姜荣争取到了一个课题申请的机会。

而且这个课题已经扩张到了以“姜荣”名字命名的一个理论体系。

但这个项目能不能完成?那“姜荣产业理论”会被看做一个“沐猴而冠”?还是被写入教科书?

这对姜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只要能完成了,姜荣别说保研、直博了,他能直接“保教授”、成为学派创始人了。

甚至以后世界各国的教科书里,都会出现“姜荣”的名字。

张敏学教授刚跟姜荣沟通这个想法的时候,姜荣像是一个出征的少年将军一样,野心勃勃、斗志昂扬,幻想着属于自己十九岁的“封狼居胥”。

但现在,蹲坐在电脑椅子上的姜荣,啃着笔尾,皱着脑袋盯着电脑屏幕,浏览着各种《课题申请模板》。

姜荣“封狼居胥”的第一步——《课题申请》,就彻底把他难住了。

因为想要写这《课题申请》,姜荣必须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但问题是,姜荣真的说不清自己要做什么。

虽然姜荣已经把系统奖励的那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经济学原理》彻底啃透了,而且还把所有经济学教材都读了,但“西大”也只是正在衰败,“东大”也只是正在崛起。

经济实践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姜荣的思考。

姜荣知道自己要“封狼居胥”,但他总不能直接在《课题申请》上写一个“封狼居胥”吧?

他需要说清“什么是封狼居胥”、“如何封狼居胥”、“完成封狼居胥需要什么资源”、“封狼居胥有什么意义”.......

而关于这些,姜荣还说不清,他的脑袋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

思路顺畅的时候,不论是学习,还是写各种论文,对姜荣来说,都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但现在面对这份《课题申请》,姜荣思路一点都不顺畅,他很烦躁。

随手转着笔,姜荣盯着窗外,思想神游着:也不知道王滨的短剧拍的怎样了?

在会议上,那位年轻博士提问的“那把人从重复、单调、没有创造力的工作中解脱后,人应该干什么?”

姜荣其实是可以回答,他的回答就是“荣滨传媒”。

姜荣觉得,当人从重复、单调、没有创造力的工作解脱出来后,应该从事的就是“荣滨传媒”这样带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

“人”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建立品牌IP,而产品的生产完全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代替。

在这种模型下,每个人都是“小工商者”,没有剥削,也没有被剥削,只有商品的交换。

不过姜荣并没有回答那位博士的问题,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逻辑层面的问题。

而至于这会让多少人失业?

姜荣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珍妮纺纱机”的诞生让多少纺织工失业?工业革命的“圈地运动”又让多少农民失业?

这些问题历史会给出答案。

姜荣作为一个学者,他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这些具体的关于“道德”的问题。

......

“嗡嗡嗡。”

图书馆里,压在一本《空间几何》数学教材上的手机振动了起来。

手机的震动把姜荣吓了一个激灵。

拿起手机,关闭了振动的闹钟,姜荣看了一眼备忘录提醒“传媒公司”。

接着,姜荣收拾东西,准备去开会的教室了。

为了省钱,荣滨传媒已经把办公室退租了,办公的地点是学校的空教室。

教室里,看完了最新一期拍摄的短剧,姜荣皱着眉,摇摇头,开口道:

“不太行,短剧短剧,这就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提供最多的剧情。”

“但这不意味着剧情要臃肿。”

“所以,删!”

“又不能删的太断,要有连贯。”

姜荣说完后,围着他的众人沉闷了一下。

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写了一篇很好的高中语文作文,自以为会得满分,却被批卷老师鸡蛋里挑骨头一样。

接着,姜荣皱着眉,想了想,继续开口道:

“我们这是要把一个瓷砖当成主角,这是很有挑战性,甚至很不可思议的。”

“我们这不是修仙玄幻网文中把一个树当成主角,只是为了读者爽。”

“我们是要树立一种瓷砖的品牌人设,‘爽’要围绕着瓷砖的人设‘爽’,不是单纯为了‘爽’而‘爽’。”

姜荣说完后,教室里的气氛更加沉重了。

一开始信心满满的费子炎,此刻真想操起笔记本电脑,砸姜荣一个头破血流。

他妈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你TM的除了会不行!还会什么啊!

就会这也想要,那也想要!

他妈的把一个瓷砖能拍活了就不错了,还想要这么多!

费子炎都快怀疑人生了,他都想回教室认真学医了。

但是费子炎忍住了,因为当他跳出了自己的思维,按照姜荣的指评重新分析,他又不得不承认,姜荣说的是对的。

费子炎虽然对姜荣越来越讨厌了,但他对姜荣也越来越敬佩了。

感受到了大家的失落,姜荣继续开口道:

“这是我们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将决定我们的起点,甚至会决定一个时代的起点。”

“你们不是想被我写进论文里吗?”

“只有这第一步走好了,不管会不会有后来者居上,你们都会被我写进论文里,成为奠基人!”

“行,我们再拍!”一旁的王滨早已经没脾气了,没关系,不满意再拍嘛!

这场会议后,团队里又有几个人离开了。

原本信心满满的庞大团队,现在加上姜荣,也只剩下五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