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南诏国的进攻后,大唐西南边境硝烟渐散,然而这场战事的余波却在朝堂与民间悄然荡漾。李玄深知,战争虽胜,但暴露的问题如芒在背,亟待解决。
在朝堂上,李玄趁热打铁,进一步强化对官员的思想教育与监管力度。他频繁召开朝会,反复强调忠诚与爱国的重要性,要求官员们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诸位爱卿,我大唐历经磨难,方能有今日之局面。每一位官员皆肩负重任,绝不可因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根基。”李玄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
为了杜绝类似内奸事件再次发生,李玄完善了官员选拔机制,增加了对官员品德和忠诚度的考核。同时,他还加强了情报机构的建设,提高对内外动向的侦察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民间,战争的创伤清晰可见。西南边境的百姓饱受战火洗礼,家园被毁,农田荒废。李玄立刻颁布一系列安抚政策,下令打开官仓,赈济受灾百姓,发放粮食、衣物和农具,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他还派遣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边境地区,组织百姓开展自救,指导农业生产,规划城镇重建。
然而,就在李玄全力投入战后重建与整顿之时,北方草原上又传来了不安的消息。回纥部落内部发生权力更迭,新上任的可汗野心勃勃,企图通过对外扩张来树立威望。他听闻大唐刚刚经历几场大战,猜测大唐国力损耗严重,便蠢蠢欲动,有意试探大唐的实力。
回纥可汗先是派出小股骑兵在大唐北方边境进行骚扰,抢夺边民的牲畜和财物,而后逐渐加大侵扰力度,甚至袭击了大唐的几座小型边防哨所。消息传到长安,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一些大臣主张立刻出兵征讨回纥,以彰显大唐的威严。“陛下,回纥竟敢如此嚣张,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否则周边部落都会轻视我大唐!”一位武将义愤填膺地说道。
但也有大臣认为,大唐连续征战,国力尚未完全恢复,此时不宜轻易动兵。“陛下,战争劳民伤财,我大唐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回纥,晓以利害,劝其停止侵扰。”一位文官忧心忡忡地进谏。
李玄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若出兵征讨,虽能扬威,但可能会让大唐陷入新的战争泥潭,影响国内的恢复与发展;若仅派使者交涉,又恐回纥以为大唐软弱可欺,变本加厉。
经过深思熟虑,李玄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他挑选了一位能言善辩、智勇双全的使者张轩,命他携带国书前往回纥,向回纥可汗表明大唐的立场和态度:“大唐爱好和平,但绝不容忍任何侵犯。若回纥停止侵扰,双方仍可保持友好,互通贸易;否则,大唐必将出兵,让回纥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另一方面,李玄秘密下令北方边境的守将王猛加强戒备,整军备战。“王将军,回纥来意不善,你务必提高警惕。加紧训练士兵,修缮防御工事,储备粮草兵器。但在未接到命令之前,不可擅自出击。”李玄严肃地叮嘱道。
张轩领命后,带着随从踏上了前往回纥的征程。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回纥的营地。回纥可汗得知大唐使者到来,故意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在营帐中接见了张轩。
“大唐使者前来,所为何事?”回纥可汗斜靠在座椅上,眼神轻蔑地问道。
张轩不卑不亢地呈上国书,然后说道:“可汗,我大唐皇帝陛下向来以和平为贵,愿与周边各部友好相处。然近日回纥屡屡侵扰我大唐边境,此举实非明智之举。大唐国力强盛,若可汗执意挑起战端,恐回纥难以承受后果。还望可汗以大局为重,停止侵扰,恢复往日和平。”
回纥可汗听完,冷笑一声:“大唐历经多战,早已疲惫不堪,何谈国力强盛?我回纥兵强马壮,岂会惧怕大唐?”
张轩心中暗怒,但仍保持镇定,说道:“可汗切莫轻敌。大唐虽经战事,但底蕴深厚,若可汗不信,大可一试。只是一旦开战,生灵涂炭,对双方皆无益处。况且,大唐与回纥若能友好通商,互通有无,岂不更好?”
回纥可汗陷入了沉思,他虽野心勃勃,但也深知大唐底蕴深厚,不可小觑。就在这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
原来,王猛得知使者抵达回纥营地后,为了给回纥可汗施加压力,故意派遣一支精锐骑兵在回纥营地附近进行军事演练,马蹄声如雷,喊杀声震天。
回纥可汗脸色一变,问道:“外面发生了何事?”
一名回纥将领匆匆入帐禀报:“可汗,大唐军队在附近进行演练,规模不小。”
回纥可汗心中一凛,他意识到大唐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不堪一击。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暂时收敛野心。
“罢了,本可汗暂且停止侵扰。但大唐需答应与我回纥通商,否则此事难休。”回纥可汗看着张轩说道。
张轩心中暗喜,说道:“可汗英明。若回纥能信守承诺,停止侵扰,通商一事,我大唐定会考虑。”
张轩完成使命后,返回长安复命。李玄得知回纥可汗的态度后,陷入了思考。他深知,回纥可汗只是暂时退缩,其野心并未消除,大唐仍需时刻警惕。
于是,李玄一面安排大臣们商讨与回纥通商的事宜,力求在通商中既能满足回纥的需求,又能维护大唐的利益;一面继续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命令王猛密切关注回纥的动向。
然而,李玄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西域,一个更加庞大的势力正在崛起。这个势力名为月氏,他们原本偏居西域一隅,近年来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势力急剧膨胀。月氏的首领听闻了大唐与吐蕃、南诏、回纥之间的纷争,认为大唐已陷入困境,是他们东进扩张的好时机。
月氏首领召集了麾下的将领们,说道:“大唐历经多场战争,元气大伤。如今正是我们东进,夺取他们土地和财富的绝佳机会。我们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准备进攻大唐。”
月氏的将领们纷纷响应,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战争。他们招募士兵,打造兵器,囤积粮草,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朝着大唐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