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成功化解朝堂与边境危机后,大唐看似恢复了平静,然而,复兴之路依旧荆棘密布,诸多潜在的难题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再次让大唐这艘巨轮触礁遇险。
李玄深知,要实现大唐的长治久安,必须深入改革,强化地方治理。他将目光投向了基层行政体系,决定选拔一批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员充实到地方。为此,他精心筹备了一场大规模的科举考试,着重选拔那些心系百姓、有实干精神的人才。
就在科举考试紧张筹备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长安城内突然出现了一股神秘的谣言,声称此次科举考试早已内定,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只有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弟才能高中。谣言如瘟疫般迅速传播,引发了众多寒门学子的不满和愤怒。他们纷纷聚集在长安街头,抗议这莫须有的黑幕,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李玄得知此事后,深感震惊和愤怒。他意识到,这背后必定有人蓄意煽动,企图破坏科举改革,扰乱社会秩序。为了平息民愤,李玄亲自来到学子们聚集的地方,登上高台,大声说道:“各位学子,我李玄在此向大家保证,此次科举考试绝对公正公平,朝廷选拔人才,只看才华与品德,绝不会偏袒任何人。若有违规操作,我定严惩不贷!”
学子们听了李玄的话,情绪稍有缓和,但仍有人心存疑虑。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轻的学子,他名叫苏然,饱读诗书,心怀报国之志。苏然拱手说道:“殿下,我们自然相信您的为人,但如今谣言四起,不知殿下有何举措,以证考试之公正?”
李玄沉思片刻,说道:“这样吧,考试之时,我将安排专人全程监督,所有试卷将进行糊名处理,且由多位考官分别审阅。考试结束后,还将张榜公示,接受所有人的监督。若发现任何舞弊行为,欢迎大家随时举报。”李玄的话掷地有声,学子们听后,觉得合情合理,这才逐渐散去。
然而,李玄知道,此事绝非偶然。他暗中派人调查,发现谣言的源头竟指向了一些朝中旧贵族。这些旧贵族习惯了以往通过裙带关系安插亲信,李玄的科举改革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才想出此计,试图破坏科举,让李玄的改革无法推行。
就在李玄准备对这些旧贵族采取行动时,南方又传来了紧急消息。由于近期暴雨连绵,长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多个州县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情况万分危急。李玄得知后,当机立断,决定先搁置对旧贵族的调查,全力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他迅速召集大臣们商议救灾事宜,说道:“百姓受灾,我们责无旁贷。当务之急是筹集粮食和物资,运往受灾地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郭子仪主动请缨,负责物资的调配和运输。他凭借着出色的组织能力,迅速在各地征集粮食、衣物和药品,装满了一辆辆马车,日夜兼程运往南方。
李玄则亲自带领一支医疗队赶赴灾区。到达灾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痛心疾首。洪水肆虐过后,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百姓们在废墟中哭泣。李玄立刻组织当地官员和士兵,搭建临时帐篷,安置受灾群众。他还指挥医疗队,对受伤的百姓进行紧急救治。
“大家不要慌,朝廷一定会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李玄一边安抚百姓,一边指挥救灾工作。他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亲自参与救援行动,背出被困的老人和孩子,为百姓分发食物和药品。在他的带动下,救援人员们更加努力,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救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地方官员在发放救灾物资时,趁机中饱私囊,将本应发给百姓的粮食和衣物据为己有。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救灾工作陷入了困境。李玄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他立刻成立调查组,对涉事官员进行调查。很快,那些贪污救灾物资的官员被一一查出,李玄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就地免职,依法严惩。
“救灾物资是百姓的救命粮,竟敢有人在这种时候发国难财,绝不姑息!”李玄的严厉举措,让其他官员不敢再有任何懈怠,救灾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在李玄和众人的努力下,受灾地区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在临时安置点得到了妥善照顾,医疗救治及时展开,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李玄又组织百姓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他们修复房屋,重建农田。他还向朝廷申请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就在南方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时,北方边境又传来了异动。之前被李玄击败的突厥部落,联合了其他几个草原部落,企图再次进犯大唐边境。他们集结了一支更为庞大的军队,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李玄不得不暂时放下南方的事务,火速赶回长安,与大臣们商讨应对之策。朝堂上,气氛凝重。有大臣建议求和,认为大唐刚刚经历洪涝灾害,不宜再动干戈;但也有大臣主张坚决抵抗,不能向突厥示弱。
李玄沉思良久,说道:“求和只能换来一时的安宁,却会让突厥更加轻视我们。我们必须坚决抵抗,但也不能盲目出兵。我们要先摸清突厥联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再制定相应的战略。”
于是,李玄派遣了大量斥候深入草原,刺探敌情。同时,他在边境地区加强防御,修筑工事,囤积粮草和兵器。他还秘密联络草原上与突厥有矛盾的其他部落,试图分化突厥联军。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斥候们带回了重要情报。原来,突厥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各个部落之间心怀鬼胎,矛盾重重。他们只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联合在一起,并非铁板一块。
李玄得知这一情报后,心中有了主意。他决定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他先派人前往与突厥矛盾最深的部落,晓以利害,承诺给予丰厚的赏赐和贸易优惠,说服他们退出联军。这个部落首领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与大唐合作,暗中倒戈。
在做好一切准备后,李玄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当唐军与突厥联军对峙时,李玄故意示弱,假装节节败退。突厥联军见状,以为唐军不堪一击,便倾巢而出,追击唐军。就在他们深入唐军预设的包围圈后,李玄一声令下,唐军伏兵四起。与此同时,之前倒戈的部落从后方突袭突厥联军,突厥联军顿时大乱。
“杀!”唐军将士们士气高昂,如猛虎般冲向突厥联军。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突厥联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突厥联军被彻底击败,狼狈逃窜。李玄乘胜追击,一直将突厥联军赶回了草原深处,让他们短时间内再也不敢进犯大唐边境。
解决完边境危机后,李玄回到长安。他深知,大唐复兴之路困难重重,内部的腐败势力和外部的敌对势力都不会轻易罢休。但他意志坚定,决心继续推行改革,扫除一切阻碍,带领大唐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