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信托商店

陈近文并不知道,周明峰已经赶着回去问了瑕疵布换鱼的事情,并且基本上已经成了。

他此时还有些患得患失,毕竟像这种换法,他还是第一次做呢。

不过按他的猜测,像这种操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看周明峰的领导愿不愿意了。

如果那边愿意的话,那皆大欢喜,陈近文会省下不少的功夫。

如果他们不同意这么换,那陈近文也只能重新另想办法了。

琢磨了一会儿后,陈近文就抛开了这个问题,开始看起外面的街景来。

昨晚回去得比较晚,心里也想着事情,都没怎么看清楚外面的情况。

这会儿他有功夫,倒是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

车行了一会后,他突然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家信托商店。

他随之来了兴趣,准备去看看,顺便买点东西什么的。

据说里面买东西不需要票,这对他来说,可是个好地方。

公交车停下后,陈近文立即下了车,往信托商店而去。

信托商店的门头很大,看样子占据了不小的地方。

他迈步走了进去,发现这里跟供销社差不多,也是摆满了柜台,还连接成了一排,将工作人员和顾客分隔开。

柜台后面靠墙的位置,也有不少的货架。

柜台里和货架上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

有笔墨纸砚,钢笔等文具,也有各种工艺品。

他还看见了不少的衣服,鞋帽,手套,围巾等穿戴的东西。

当然了,水壶,锅具,炉子等生活用品也有不少。

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他根本就不认识的东西。

林林总总的商品将整个信托商店塞得满满的。

这些商品新旧不一,也都标示着价格,有贵的,也有便宜的。

此时商店里逛的人也挺多,有向工作人员询价的,也有相互之间交谈的。

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热闹无比。

陈近文也开始四处溜达着看了起来,他挨个柜台和墙上的货架,都走马观花的看了过去,也发现了不少他觉得不错的东西。

比如他看见的一顶皮毛帽子,就觉得挺好,随即看了下其价格,发现标价十五块多。

他下意识的觉得还挺便宜,不过马上反应过来,在这个日均一两块钱工资的时代,十五块钱买一顶帽子根本不便宜,而且还挺贵。

他兜里现在虽然有了点钱,但也还是有点舍不得买的。

又看了两眼后,陈近文继续逛了起来。

没过多会儿,他终于逛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一个专卖钟表的柜台。

这个柜台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表,男女士都有,也分国内国外的品牌。

更有甚者,他还看见了好几块老式怀表,就是那种带一根小金属链子,还能翻盖的表。

陈近文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些表的标价,动不动就八、九十,甚至有些国外牌子的手表,都标价上百了。

虽然这个价格对陈近文抓鱼挣钱的速度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无奈的是,此时他手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只好老老实实的将目光移到了柜台后面的货架上。

货架上放着的是各式各样的座钟,马蹄钟,以及挂钟等。

有大有小,样式也不少,同样的,也分国内国外。

陈近文看了一会儿后,才靠近柜台,对着工作人员说道。

“同志,我想看看那个马蹄钟。”

陈近文指了指工作人员身后第二层货架上的那个漆面黑色,巴掌大小的闹钟。

其实工作人员早就注意到了在这个柜台前观望了许久的小孩儿。

此时听闻陈近文想要看商品,他笑了笑,一边取过闹钟,一边笑着问道。

“小朋友,你要买闹钟吗?”

“对。”

陈近文接过闹钟,翻来覆去的查看了起来。

这只表的表面圆小,身后圆大,下面带有四个小脚作支撑,上面还有一个半圆形的手提环。

表盘呈纯白色,里面的数字清晰,秒针正哒哒哒的走着。

工作人员见他一个小孩儿还看那么仔细,不由得觉得好笑,不过还是介绍了起来。

“这是咱们国家沪海那边时民钟表厂生产的,这款闹钟走时准确,也没有什么杂音,颜色漆面也很均匀光滑……”

陈近文边看边听他讲,发现就这一个马蹄钟,差点被他说出了花儿来。

“这个闹钟多少钱?”

陈近文插话问道。

工作人员被打断了话也不以为意,随即答道。

“这个闹钟要七块五。”

陈近文之前逛供销社的时候,见过这个牌子的闹钟,新品需要近二十块钱。

他手里这种成色,卖七块五,也还差不多,并不算特别贵。

“行,我就要这个了。”

陈近文麻利的掏出八块钱,递了过去。

“你真要买?是你家大人让你来买的吗?”

工作人员挺惊讶,他看着陈近文掏出了八块钱,随即盘问了起来。

(注:买这种小件的东西,只要不买多的,是不需要什么证明的,工作人员此时盘问,也只是因为陈近文是小孩儿而已。)

“嗯,是的,怎么,不能卖给我吗?”

陈近文也乐得对方自己脑补,顺口承认了下来。

“卖,怎么不卖呢,呵呵,行,我马上给你包好。”

工作人员确认了一下之后,就接过了钱,麻利的给陈近文开具了票据。

然后又拿起闹钟,对着旁边的钟表调整起时间来。

调整好以后,他还耐心的教陈近文如何设置闹钟等。

当然,他也说了,这个闹钟需要每天上发条,还得自己调整一下时间,因为这个闹钟每天会慢一分钟左右。

陈近问虽然会使这种闹钟,但也没有阻止对方嘱咐这些细节。

“对了,不是说信托商店还有旧自行车和旧家具卖吗?怎么我没看见呢?”

临走前,陈近文顺口问了一句。

“呵呵,咱们这店没有,这里是专门收售杂项物件的,就像我们店里摆放的这些商品。

北新桥那边的店才是收售二手自行车及其配件的,至于你说的旧家具,东华门那边的信托店就是专门收售家具,保险柜,办公柜等商品的。”

工作人员随口介绍了起来。

陈近文这才明白,原来信托商店也是要分类的,不同的商品需要去不同的店才能买到。

道了谢后,陈近文便准备回家了。

此时已经五点多了,再不赶紧回家,一会儿到家的时候又该天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