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事全都撞在18号了

孙父昨晚还真出了趟夜诊,耽误睡觉了,中午吃了午饭就跑房里去补个午觉了。

孙母就瞅见孙来鹏在一张一张地抽着那把物资票,脸一拉:

“你明天去城里就去城里,不是去办事的么?拿着这么多票出去干啥!你就一天都藏不下,放在手里咬你手了?”

其实票还不少,孙来鹏也就从中拿了很少一点而已。

他对自己娘的唠叨早就免疫了,没在意,只是看向他娘问:

“娘,大大后天是啥日子你知道不?”

“大大后天?”她娘怔了好一会,脸色更加阴沉了,“大大后天听说不是那个破鞋要订亲了么?你嘴上说不在乎她,怎么还心心念念全是她那些臭事!你就不能有点出息啊!”

孙来鹏被骂得一脸懵。邱明珠四天后要跟朱文治操办订亲了么?他哪知道这个!

想都没想过要去关心这事。

他只记得,大大后天是10月18号,农历正好九月初二,是他娘的农历生日。

哪晓得她娘自己都半天想不起来,可能不是整十的那种生日,农村一般都不放在心上吧。

那他也不多嘴去提这事了,反正趁着这趟去城里办那两件重要的事,顺便给娘买点东西回来就好。

他刚才拿些票出来,主要就是为的这个。别到时进了百货商店却干看着,手里光有钱啥也买不了。

到了下午,趁着摆摊的时候,他把明天要再次进城的打算跟宋爱芙、永善都说了下。

“知道了,那你去城里好好谈,把生意谈大点。以前那样,就是对你的浪费,我相信你以后肯定做啥能成啥!”

宋爱芙声音不大,但看着他,眼神充满相信。

其实就在今天一路来氮肥厂的路上,平时话少的宋爱芙突然变得嘴多起来。听来听去,全是使劲憋出花样在夸他。

他当然知道,是他突然丢掉代课工作这事传到她耳朵去了,这是怕他受打击之后太难过,用她所能想到的方式安慰他。

两人离得很近。孙来鹏看她目不转睛地望向自己,星眸闪闪格外好看,心里头这会儿其实就只有一个想法。

他觉得,这一路上根本没必要那么复杂,啥也不用安慰,就让他可以亲她一下,效果能好到爆。

“两天还是几天?我陪你一块去吧,上次去城里还挺好玩!”永善也当即接他的话道。

好玩当然是假话,永善就是感激他带着他最近赚了这么多,愿意主动陪他去外面跑事情,算是一种答谢的方式了。

对此孙来鹏也没拒绝。反正他早想好了,素扣肉的事要是真干成了,以后销售的摊子会铺得很开,需要不少的人手帮忙推货、铺货,然后他也会给到他们可观的提成。

毫无疑问,到时得让永善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能分到的提成也不会少。

既然这样,草创阶段他也没必要跟永善算那么清,不必考虑给他每天的辛苦费啥的。

“初定十五、十六两天吧,废品站、食品厂能去都去下。”孙来鹏决定。

“那我明后两天也不来摆摊了,在家里干些活。”宋爱芙告诉道。

一个人跑出来摆摊,虽然她以前也设想过,但真那么干还是多少生出几分怯意。现在她也习惯跟他一块出摊了,有种说不出的安稳感。

收摊回村时,走在村里路上,听到路边有人在大声交谈。

内容能听得特别清楚,是在议论四天后也就是这个月十八号,邱明珠跟朱文治办理订亲的事。

按村民此刻说法,邱家为了炫耀,要大加操办一番。

平时订亲一般是不怎么大办酒席的,除非成亲那天。但邱家这次不一样,准备把自家的亲戚全部通知过来,到时候好好办两三桌,也让亲戚们都认识认识朱文治。

估计,10月18号那天,邱家少不得要热热闹闹一番了。

村民正说着,留意到了挑着箩筐走在路上的孙来鹏,顿时看向他的目光,都带上了几分同情。

这也不难理解,人被甩了,工作也丢了,谁瞅孙来鹏不得同情一把?

“干他酿的!”

永善气得都骂人了。

“大鹏,到那天他家鞭炮响呀什么的,咱当没听到就好。不对,咱就当他在办丧呗!”

永善恨恨地说着。

宋爱芙则是啥也没说,也不惧那些村民的目光,默默地又靠近了几分,就在孙来鹏身边走着。

她相信孙来鹏那一次所说的,已经早把邱明珠抛一边去了。但邱家故意这么大操大办,动静到时候传过来,孙来鹏多少还是会有些心烦的。这一点她能理解。

要说,孙来鹏此刻还真心烦。他烦的是,狗日的真是巧了,正好在自己娘生日那天搞订亲。

孙母十八号过小生,虽说不会动酒席,但至少孙来鹏两个姐姐是会回娘家来看娘的。

孙来鹏本想买些好吃的,姐弟难得聚拢,高兴高兴是大好事。可到时被那边动静一搅,估计话题又得跑到某些事情上去,他当然觉得扫兴了。

不过这事也没在他心里占据太久。村民同情的目光,他也泰然处之,当没看见,大踏步走过去了。

他心里还是那个不变的念头:笑到后头的,才是真赢家。

他未来的路,也从来不是为了走给邱家看。

第二天早上,孙来鹏起了个大早,跟永善碰上头,两人走出村里,去城里开始自己计划中新的一程去了。

按照预想,这又将是满满当当的两天,值得他去做的事情够多的了。

孙来鹏不知道的是,在他前往城里奔忙的同时,有个人的行程也是排得满满的。

最新一期的《当代》杂志终于从印刷车间出来了。

这期的杂志是橙色封面,左侧印有“当代”两个字的拼音,余下便只有“当代”“1982.5”几个白色字,整体非常的简洁。

因为是双月刊,十月份出来的这期便是第5期。

刚刚印刷出来的纸张还散发着油墨的气息,编辑章中锷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一页一页地翻着,其中有好些篇都是由他相中并编辑的。

当翻到那篇《老井》时,他扶了扶双梁眼镜框,目光停留了一小会。

一抹笑意从略有些皱褶的眼角浮现上来。

“还好,可算赶上了!”

“老章同志,啥赶上了?”

上回还在长桌旁发表过不同意见的年轻编辑小张抬头问他。

“没啥,今天下午的火车,要回老家喽!小张,你去过湖湘没?”

“去是去过一次,算是路过,没来得及好好走走。”

“那你下回有时间可一定得去,呆久点,湖湘大地,从城里到乡村,有意思的地方多嘞!”

章中锷的好心情,同事们都算是看出来了。

他这趟回湖湘,有公事也有私事,刚好顺道办了,总共有一周的时间。

15号下午启程,16号到达湖湘后他先跟《芙蓉镇》作者古桦在常沙会个面,正好这段时间古桦也回湖湘了,且来了常沙。

今年四月,古桦有一篇新作《浮屠岭》,就是章中锷当编辑,编发在《当代》第二期的。

17号,章中锷要从常沙去往岳山市,应邀给岳山师专的大学生们做个讲座。

在岳山市区住一晚,第二天清早他就顺便下乡,去往岳山市下辖的垒壁县。

有师专的车相送,18号上午预计就能到达那个叫秋雁公社牛塘大队的地方。

既然刚好出差来岳山,就不写信了。

直接面对面沟通,会一会那个作者,那个能够写出《老井》这样的力作,连主编老孟都另眼相看、认为极具潜力的一位作家。

眼前的大字标题《老井》两个字下方,标注的笔名只有两个字:一米。

但章中锷早已记住了来稿中那个真实名字,孙来鹏。名字是跟牛塘大队的通信地址连在一块的。

或许是因为跟老作者古桦已经见过好几次面了吧,相比之下,章中锷反而更期待18号这天,与孙来鹏的第一次见面。

同时,他也想看看,能够成长出这样一位作家的“牛塘大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